液冷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35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冷套,该液冷套可以有效地对CPU等发热体进行冷却。CPU(101)设置在该液冷套(J1)的预定位置上,该液冷套(J1)把CPU(101)所产生的热传递给从外部的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供给的、在该液冷套的内部流通的冷却水,该液冷套(J1)具有: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侧的第1流路(A1);由从第1流路(A1)分支的多个第2流路(B1a)构成的第2流路组(B1);以及在多个第2流路(B1a)的下游侧使多个第2流路(B1a)集合的第3流路(C1),CPU(101)主要在第2流路组(B1)中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CPU等发热体进行冷却的液冷套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随着其性能的提高,所搭载的CPU(发热体)的发热量增大,CPU的冷却变得愈发重要。以往, 为了冷却CPU,使用空冷风机方式的散热装置,但风机噪音、风冷方式下的冷却极限等问题受到关注,作为下一代的冷却方式,液冷套(也被 称为水冷套、液冷模块)倍受瞩目。关于这种技术,例如提出有如下的液冷套其形成为蛇行状,内置有金属管,该金属管的两端设有取入口、排出口 (参照日本特开昭63-293865号公报的第2页右上栏第2行 左下栏第15行、图1、图2)。 但是,如果如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液冷套那样,供冷却水流通的流 路为1根,则冷却水所受的压力损失会变大。由此,具有不仅无法有效 地冷却CPU,而且必须增大供给冷却水的泵的输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对 CPU等发热体进行冷却的液冷套。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在本专利技术的液冷套中,发热体安装在该 液冷套的预定位置上,该液冷套将该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给从外部的热 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供给的、在该液冷套内部流通的热输送流体,其特征 在于,该液冷套具有上述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侧的第1流路;由从上 述第1流路分支的多个第2流路构成的第2流路组;以及在上述多个第2 流路的下游侧使该多个第2流路集合的第3流路,上述发热体主要在上述第2流路组中进行热交换。根据这种液冷套,来自外部的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的热输送流体被 供给到第1流路。然后,按照第2流路组、第3流路组的顺序流通。进而,发热体所产生的热主要在第2流路组中进行热交换,由此传递给热输送流体。其结果是,发热体被适当地冷却。此处,由于第2流路组由从第1流路分支的多个第2流路构成,该 多个第2流路在第3流路集合,所以与第2流路形成为1根蛇行状的情 况相比,各第2流路的长度极短。由此,在多个第2流路中流通的热输 送流体的压力损失与在上述1根长的流路长度的第2流路中流通的热输 送流体的压力损失相比极小。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相邻的第2流路也可以如 后述第6实施方式的液冷套J6的第2流路B5a、 B5a那样(参照图26) 不被完全隔离。因此,根据这种液冷套,使用输出小的外部的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 (例如泵)来供给热输送流体,使其在液冷套内流通,可以有效地对CPU 等发热体进行冷却。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液冷套中,发热体安装在该液冷套的预定位置上, 该液冷套将该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给从外部的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供给 的、在该液冷套内部流通的热输送流体,其特征在于,该液冷套朝向下 游侧具有第1流路;多个第2流路组,所述第2流路组由多个第2流 路构成;以及第3流路,上述发热体主要在上述第2流路组中进行热交 换,相邻的上述第2流路组经由连接流路串联连接。艮口,上述第2流路组具有多个第2流路组部,该多个第2流路组部 串联配置。根据这种液冷套,由于具备经由连接流路而串联连接的多个第2流 路组(第2流路组部),从而可以在多个第2流路组和发热体之间进行热 交换。并且,上述液冷套的特征在于,相邻的上述第2流路组并列设置, 并且其中一个的下游端与另一个的上游端在同一侧。艮P,上述液冷套是相邻的上述第2流路组部并列设置,并且其中一个的下游端与另一个的上游端在同一侧的液冷套。根据这种液冷套,热交换流体通过在热交换流体的流通方向上相邻 的第2流路组中的一个、连接流路、相邻的第2流路组中的另一个,弯 曲地流通。因此,在使俯视时液冷套的尺寸恒定的情况下,若不改变构成各第2流路组的第2流路的数量,而增加第2流路组的数量,则构成 各第2流路组的各第2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变小。因而,当流过液冷套的 热输送流体的流量恒定的情况下,若第2流路组的数量变多,则各第2 流路中的热输送流体的流速变大。因而,从液冷套向热输送流体的热传 递率变大,其结果是,液冷套的热阻下降。与此相对,在相邻的第2流路组不并列设置、而例如在其流路方向 上配置为1列形状的情况下,即使第2流路组的数量增多,也只是构成 各第2流路组的各第2流路的流路长度变短,其截面积不会变小,热交 换流体的流速不会变大。因而,液冷套的热阻不会下降。而且,如果使第2流路组的数量为偶数,则可以将向液冷套的热输 送流体的入口和出口配置在同一侧,其结果是,取回与液冷套连接的配 管变得容易。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该液冷套具有由多个金属制的管集束 而成的管束,各管的中空部为上述第2流路。这种液冷套由于具有集束金属制的管而构成的管束,从而各管的中 空部成为第2流路,可以容易地构成液冷套。另外,通过适当地改变集 束的金属制的管的根数、粗细等,可以容易地改变第2流路的数量、粗 细(流路截面积)。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该液冷套具备具有多个中空部的金属 制的管,上述各中空部为上述第2流路。根据这种液冷套,使用具有多个中空部的金属制的管,可以容易地 构成液冷套。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该液冷套具有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 金属制的翅片,相邻的翅片之间为上述第2流路。根据这种液冷套,通过以相邻的翅片之间作为第2流路,从而来自发热体的热可以经由多个翅片传递给在第2流路中流通的热输送流体。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流路的宽度W为0.2 1. 0mm。根据这种液冷套,可以使其热阻与通过内部的热输送流体所受的压 力损失处于良好的范围内。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流路的宽度W与相邻的上述 第2流路间的翅片的厚度T满足下述算式(1):一0.375xW+0.875^T/WS— 1.875xW+3.275…(1 )。根据这种液冷套,其热阻变小,可以在发热体与热输送流体之间良 好地进行热交换。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流路的深度D与宽度W满足 下述算式(2):5xW+l^凶6.25xW+2.75…(2)。根据这种液冷套,其热阻变小,可以在发热体与热输送流体之间良 好地进行热交换。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该液冷套具有翅片部件,该翅片部 件构成为包括上述多个金属制的翅片和立设有该多个金属制的翅片的基 础板;以及收纳该翅片部件的套主体,上述基础板以可以进行热交换的 方式固定在上述套主体上。对于这种液冷套,例如可以通过将具有作为基础板的底板和立设在 该底板上的多个作为翅片的条的金属制的挤压型材切断,制作具有上述 多个金属制的翅片的翅片部件,之后将该翅片部件固定在例如箱状的套 主体上,来构成液冷套。而且,例如也可以通过在金属制的块上形成多个槽,来制作具有多 个金属制的翅片的翅片部件。并且,该液冷套的特征在于,该液冷套具有第1翅片部件,该第 1翅片部件具有第1基础板和立设在该第1基础板上的多个第1翅片;以 及第2翅片部件,该第2翅片部件具有第2基础板和立设在该第2基础 板上的多个第2翅片,上述多个第1翅片与上述多个第2翅片咬合,从 而上述第1翅片部件与上述第2翅片部件组合起来,上述金属制的多个翅片由上述第1翅片和上述第2翅片构成,在相邻的上述第1翅片和上述第2翅片之间形成上述第2流路。对于这种液冷套,由于使多个第1翅片与多个第2翅片咬合,所以 即使增大第1翅片之间的间隔以及第2翅片之间的间隔,也能縮小相邻 的金属制的翅片的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套,发热体安装在该液冷套的预定位置上,该液冷套将该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给从外部的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供给的、在该液冷套内部流通的热输送流体,其特征在于,该液冷套具有:上述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侧的第1流路;由从上述第1流路分 支的多个第2流路构成的第2流路组;以及在上述多个第2流路的下游侧使该多个第2流路集合的第3流路,上述发热体主要在上述第2流路组中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4-21 123403/20051.一种液冷套,发热体安装在该液冷套的预定位置上,该液冷套将该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给从外部的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供给的、在该液冷套内部流通的热输送流体,其特征在于,该液冷套具有上述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侧的第1流路;由从上述第1流路分支的多个第2流路构成的第2流路组;以及在上述多个第2流路的下游侧使该多个第2流路集合的第3流路,上述发热体主要在上述第2流路组中进行热交换。2. —种液冷套,发热体安装在该液冷套的预定位置上,该液冷套将 该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给从外部的热输送流体供给单元供给的、在该液 冷套内部流通的热输送流体,其特征在于,该液冷套朝向下游侧具有第1流路;多个第2流路组,所述第2 流路组由多个第2流路构成;以及第3流路,上述发热体主要在上述第2 流路组中进行热交换,相邻的上述第2流路组经由连接流路串联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上述第2流路组并列设置,并且其中一个的下游端与另一个 的上游端在同一侧。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 该液冷套具有由多个金属制的管集束而成的管束, 各管的中空部为上述第2流路。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 该液冷套具备具有多个中空部的金属制的管, 上述各中空部为上述第2流路。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 该液冷套具有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金属制的翅片, 相邻的翅片之间为上述第2流路。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流路的宽度W为0.2 1.1mm。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流路的宽度W与相邻的上述第2流路间的翅片的厚度T满 足下述算式(1):一0.375xW+0.875^T/W^—1.875xW+3.275…(1)。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流路的深度D与宽度W满足下述算式(2): 5xW+l^凶6.25xW+2.75…(2)。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 该液冷套具有翅片部件,该翅片部件构成为包括上述多个金属制的翅片和立设有 该多个金属制的翅片的基础板;以及 收纳该翅片部件的套主体,上述基础板以可以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套主体上。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 该液冷套具有第1翅片部件,该第1翅片部件具有第1基础板和立设在该第1基 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瀬沢善正堀久司樋野治道田中庸彦吉田健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