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罩、冷却模块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69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风罩、冷却模块以及车辆。所述导风罩包括通风腔以及围成所述通风腔的罩体(1),所述罩体(1)包括进风口(2)和出风口,所述罩体(1)的进风口(2)能够连通车辆的进气格栅,以供环境风流入所述通风腔,所述罩体(1)的出风口能够罩设于所述车辆的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12),以供所述环境风从所述通风腔吹扫并穿过所述散热面(12)。所述导风罩能够通过罩体的通风腔对环境风进行引流,使得环境风能够从进气格栅最大程度地流到冷却主体的散热面,优化了冷却主体的散热效果。冷却主体的散热效果。冷却主体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罩、冷却模块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导风罩、冷却模块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电驱动系统和电池系统)和乘员舱都需要冷却,而冷却模块是完成该冷却功能的重要部件。其中,所述冷却模块通常包括冷凝器、散热器和风扇。
[0003]为了外观美观和长续航,车辆的进气格栅变得越来越小,直接影响进风量,也就导致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能得到的进风量也越来越小,而且进风流入车辆后会自由流动,致使流经冷却模块的进风量更少,造成了冷却模块的散热效果不佳,影响了车辆的安全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罩、冷却模块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模块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通风腔以及围成所述通风腔的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罩体的进风口连通车辆的前防撞梁的进气格栅,以供环境风流入所述通风腔,所述罩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的散热面上,以供所述环境风从所述通风腔吹扫并穿过所述冷却模块的散热面。
[0006]可选的,所述罩体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逐渐扩散。
[0007]可选的,所述罩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壁和平缓壁,所述扩散壁和所述平缓壁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并且所述扩散壁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沿远离所述平缓壁的方向弯曲延伸。
[0008]可选的,所述扩散壁的外表面具有交错设置的加强结构。/>[0009]可选的,所述罩体包括主体罩和外扩罩,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主体罩,所述主体罩包括进口以及形成在所述进口的外边缘处的缺口,所述外扩罩可拆卸地罩设于所述缺口处并且向外扩展,所述外扩罩形成有与所述进口的开通方向一致的敞口,以与所述进口共同形成所述进风口。
[0010]可选的,所述罩体包括位于所述通风腔的同一侧并且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进风口。
[0011]可选的,所述导风罩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的第一密封结构。
[0012]可选的,所述导风罩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第二密封结构。
[0013]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主体和所述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通过所述出风口罩设在所述冷却主体的所述散热面。
[0014]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装配到所述车身上的前横梁和所述的冷却模块,所述导风罩通过所述进风口装配到所述前防撞梁的进气格栅。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风罩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能够通过通风腔对流入的环境风进行引流,使得环境风能够从进风口集中流到出风口排出,减少了环境风因四处流动而无法吹到目标位置(例如,冷却主体的散热面);当罩体的进风口连通车辆的进气格栅,罩体的出风口罩设在冷却主体的散热面时,流过进气格栅的环境风能够经由进风口进入到罩体内,在罩体的通风腔的引流作用下,这部分环境风最大程度地经出风口引到冷却主体的散热面,以便于携带走冷却主体在散热面处产生的热量,防止了环境风因四处流动而无法吹送到冷却主体的散热面,优化了冷却主体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冷却主体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风罩、前防撞梁和冷却主体之间的装配关系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导风罩、前防撞梁和冷却主体的爆炸图;
[0018]图3是图1所述的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罩体;2、进风口;3、扩散壁;4、加强结构;5、主体罩;6、进口;7、缺口;8、外扩罩;9、敞口;10、紧固件;11、冷却主体;12、散热面;13、前防撞梁;14、安装部;15、安全刻痕。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罩,如图1

3所示,包括通风腔以及围成所述通风腔的罩体1,所述罩体1包括进风口2和出风口,所述罩体1的进风口2能够连通车辆的进气格栅,以供环境风流入所述通风腔,所述罩体1的出风口能够罩设于所述车辆的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12,以供所述环境风从所述通风腔吹扫并穿过所述散热面12。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风罩设置有罩体1,所述罩体1能够通过通风腔对流入的环境风进行引流,使得环境风能够从进风口2集中流到出风口排出,减少了环境风因四处流动而无法吹到目标位置(例如,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当罩体1的进风口2连通车辆的进气格栅,并且罩体1的出风口罩设在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时,环境风能够在流过进气格栅后经由进风口2进入到罩体1内,并且在罩体1的通风腔的引流作用下,这部分环境风最大程度地经出风口引到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以便于携带走冷却主体11在散热面处产生的热量,防止了环境风因四处流动而无法吹送到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优化了冷却主体11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冷却主体11的冷却性能。
[0024]其中,冷却主体11可以为各种形式,例如,可以图1和2所示的集成结构,具有的,该集成结构从前向后依次为散热器、冷凝器和风扇,此时,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12为散热器的背离冷凝器的侧面(即,散热器在图2所示的前侧面);进气格栅可以设置为前防撞梁13上的进气格栅。此外,所述罩体1的出风口可以设置为各种形式,例如,出风口可以为矩形;另外,出风口还可以罩设冷却主体11的部分散热面12,优选地,出风口可以完全覆盖在冷却主体11的整个散热面12上。还有,罩体1在出风口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安装部14,每个安装部14上设置有安装孔,以便于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螺母组件)贯穿安装部14的安装孔并且装配
到冷却主体11上,从而实现了导风罩和冷却主体11之间的牢固装配。
[0025]如图1

3所示,所述罩体1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2朝向所述出风口逐渐扩散,以便于引导环境风沿进风口2向出风口快速流动,确保了导风罩为冷却主体11提供的环境风量,提高了冷却主体11的散热效果。
[0026]如图3所示,所述罩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壁3和平缓壁,所述扩散壁3和所述平缓壁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2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并且所述扩散壁3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2沿远离所述平缓壁的方向弯曲延伸,结构更为简单,便于制作与加工。其中,扩散壁3和平缓壁可以为任意形式,例如,扩散壁3可以为罩体1的上壁,平缓壁为罩体的下壁,设计更为合理,更符合车辆前端所留的装配空间的形状特点。
[0027]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壁3的外表面具有交错设置的加强结构4,有利于加强扩散壁3的强度,从而保证了导风罩的安全使用。其中,加强结构4可以为各种形式,例如,可以为呈棋盘式交错设置的加强筋等。此外,如图3所示,扩散壁3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腔以及围成所述通风腔的罩体(1),所述罩体(1)包括进风口(2)和出风口,所述罩体(1)的进风口(2)能够连通车辆的进气格栅,以供环境风流入所述通风腔,所述罩体(1)的出风口能够罩设于所述车辆的冷却主体(11)的散热面(12),以供所述环境风从所述通风腔吹扫并穿过所述散热面(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2)朝向所述出风口逐渐扩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壁(3)和平缓壁,所述扩散壁(3)和所述平缓壁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2)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并且所述扩散壁(3)设置为自所述进风口(2)沿远离所述平缓壁的方向弯曲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壁(3)的外表面具有交错设置的加强结构(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包括主体罩(5)和外扩罩(8),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主体罩(5),所述主体罩(5)包括进口(6)以及形成在所述进口(6)的外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李君王立宁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