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988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及汽车,其包括前端模块,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前方的上导流板和格栅盖板,所述格栅盖板位于所述上导流板的上方,所述上导流板和所述格栅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所述上导流板、所述格栅盖板、所述前端模块、所述左隔板,以及所述右隔板共同围设成腔室;所述上导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前端模块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并在所述腔室内形成通风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开发密封胶条即可防止前端模块后方的热空气回流进入进气歧管,解决了经过冷却模块的气流形成热回流的问题。过冷却模块的气流形成热回流的问题。过冷却模块的气流形成热回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前端进气结构包括前保格栅、导流板总成、格栅盖板、前端模块等。导流板总成安装在前保格栅的后侧,格栅盖板安装在导流板总成的上方,前端模块安装在格栅盖板和导流板总成的后侧。
[0003]为了令外部空气能够进入前车前端,以冷却冷凝器、散热器、中冷器等散热模块,导流板总成上方设有第一入气口,格栅盖板上设有第二入气口,前端模块上安装有与第二入气口连通的进气歧管。汽车在运行时,空气从汽车前端的前保格栅进入,穿过导流板总成上方,从第一入气口向上流动,经过第二入气口,进入进气歧管中,进入前端模块中间区域,流经冷凝器、散热器、中冷器等散热模块,流经前端模块后的空气吸热,变成热风,实现为汽车前端散热的效果。
[0004]格栅盖板上设有第二入气口,使用者打开发动机罩后,会在格栅盖板上看到第二入气口的孔洞,影响美观度。
[0005]而且,为了防止位于前端模块中的热风回流到进气歧管中,降低发动机的效率。需要开发一种密封胶条,粘连在前端模块的后方,防止前端模块后方的热空气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及汽车,其无需开发密封胶条即可防止前端模块的前端模块后方的热空气回流进入进气歧管,有效地解决了经过冷却模块的气流形成热回流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其
[0008]包括前端模块,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前方的上导流板和格栅盖板,所述格栅盖板位于所述上导流板的上方,所述上导流板和所述格栅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
[0009]所述上导流板、所述格栅盖板、所述前端模块、所述左隔板,以及所述右隔板共同围设成密闭的腔室;
[0010]所述上导流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架体前端模块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并在所述腔室内形成通风通道。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内设有多个沿汽车横向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竖向隔板。。
[0012]可选地,在沿汽车的前至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错位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在所述上导流底板的中部;
[0014]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架体前端
模块的左右两端。
[0015]可选地,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泡棉。
[0016]可选地,所述前端模块上设有若干个沿汽车横向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竖向挡板,各所述竖向挡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进气歧管的安装位,所述泡棉与各所述竖向挡板连接;各竖向挡板靠近所述腔室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通风口。
[0017]可选地,所述上导流板沿汽车前后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0018]所述格栅盖板沿汽车前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
[0019]可选地,还包括左导流板、右导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导流板下方的前防撞梁;所述左导流板分别与所述上导流板的下侧和所述前防撞梁的上侧连接;所述右导流板分别与所述上导流板的下侧和所述前防撞梁的上侧连接;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端模块的前侧连接,所述上导流板、所述左导流板、所述右导流板以及所述前防撞梁共同围设成“口”字型的导流空间,所述导流空间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
[0020]可选地,所述左导流板沿汽车前后方向逐渐向右倾斜设置;
[0021]所述右导流板沿汽车前后方向逐渐向左倾斜设置。泡棉泡棉
[0022]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车架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所述汽车前端进气系统的前端模块连接在所述车架的前侧。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上导流上的第一通风口和前端模块上的第二通风口形成新的通风通道,改变了现有的外部空气进入进气歧管的路径。上导流板、格栅盖板、前端模块和两块隔板共同围设成密闭的腔室。外部空气只能从第一通风口进入通风通道,从第二通风口进入进气歧管中,无需使用密封胶条即能防止前端模块后侧的热空气回流进入安装在前端模块上的进气歧管中,导致发动机的效率降低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除去格栅盖板)的立体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的侧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导流板、格栅盖板和前端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导流板、格栅盖板和前端模块的侧视图。
[0029]图中,1、上导流板;2、格栅盖板;3、前端模块;4、腔室;5、第一通风口;6、第二通风口;7、竖向隔板;8、竖向挡板;9、安装位;10、左导流板;11、右导流板;12、前防撞梁;13、前保缓冲块;14、小腿保护支架;15、左隔板;16、右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应当注意的是,本技术中的“上”、“下”、“前”、“后”、“左”、“右”指的是以汽车为基准的方向,“内”和“外”词语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汽车的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3]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模块,连接于所述前端模块前方的上导流板和格栅盖板,所述格栅盖板位于所述上导流板的上方,所述上导流板和所述格栅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所述上导流板、所述格栅盖板、所述前端模块、所述左隔板,以及所述右隔板共同围设成腔室;所述上导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前端模块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并在所述腔室内形成通风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内设有多个沿汽车横向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竖向隔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沿汽车的前至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错位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在所述上导流板的中部;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端模块的左右两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泡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端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上设有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旭飞刘松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