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产品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92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化产品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5~25%、乳化剂1~7%、增稠剂0.1~2%、保湿剂5~15%、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各原料科学配比,调整组成各个原料之间的比例,通过温度、控制搅拌和均质速度、时间,使其在反应体系中更分散,有效成分更加均匀,无需在产品制备前提前预处理增稠剂的预溶解、溶胀,最终实现一致的增稠效果,获得的乳化产品长期稳定,在作物表面的粘附力更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化产品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
,特别涉及一种乳化产品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肌肤的保养护理,市面上的乳化产品琳琅满目,保湿、防晒、抗衰老等各种功能性产品层出不穷,但其制备过程中乳化效果不佳,经常使得其中的功能性因子未能达到较好的利用,从而使得该产品吸收效果较差,成本浪费,进而许多商家从乳化工艺和调节增稠剂的方向去优化,但是现有的乳化剂和增稠剂种类繁多,当选用粉末状乳化增稠剂时,常需要通过充分的预溶解、溶胀等方式,帮助后续溶解,并且常规的增稠剂的添加方式是将增稠剂加入水相中或者加入油相中,但乳化产品属于高油体系,水含量较低,粉末增稠剂无法充分预溶解,极易导致工艺失败、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乳化产品及其制备工艺,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乳化产品,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5~25%、乳化剂1~7%、增稠剂0.1~2%、保湿剂5~15%、余量为去离子水;
[0005]所述油相包括天然油脂、合成油脂、硅油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0006]所述乳化剂为聚山梨醇酯、山梨坦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酸、甘油硬脂酸酯、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甘油酯PEG

100、山嵛醇、椰油基葡糖苷、蔗糖酯类、烷基葡萄糖苷类、脂肪酸聚甘油酯类、卵磷脂类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07]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卡波姆、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羟乙基纤维素、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丙烯酸酯类/C10

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共聚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08]所述保湿剂为海藻糖、丙二醇、1,3

丁二醇、甘油、甘油聚醚

26、生物多糖胶、木糖醇、泛醇、尿囊素、透明质酸钠、银耳多聚糖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09]进一步的,一种乳化产品,还包括活性物0.3~1%、防腐剂0.5~4%,活性物为酵母发酵产物滤液、乳酸发酵产物滤液,为市售可得;防腐剂为辛酰羟肟酸、1,2

戊二醇、1,2

己二醇、辛甘醇中的一种。
[0010]进一步的,一种乳化产品,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15%、乳化剂3%、增稠剂1.2%、保湿剂10%、活性物0.7%、防腐剂2%,余量为去离子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天然油脂为椰子油、牛油果树果酯、氢化植物油、澳洲坚果油、霍霍巴籽油、白池花籽油、甜扁桃油、向日葵籽油、杏仁油、玉米胚芽油、角鲨烷中任一种或两种以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合成油脂为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异十二烷、甘油、凡士林、碳
酸二辛酯、丙二醇、丁二醇、异壬酸异壬酯、鲸蜡醇乙基己酸酯、异硬脂酸酯中任一种或两种以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硅油为凝胶硅弹、聚二甲基硅氧烷、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及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中任一种或两种以上。
[0014]进一步的,乳化产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上述保湿剂加入去离子水中,于20~80rpm边搅拌边加热至80℃
±
5℃,混合均匀后得A相;
[0016]S2、将上述油相及增稠剂总重量的30

60%置于油锅中,在20~80rpm下边搅拌边加热至70~85℃,保温10~30min,搅拌均匀得B相;
[0017]S3、边搅拌边将B相加入A相中,在1000~4000rpm、85℃
±
2℃的条件下,均质乳化5~10min,继续20~80rpm搅拌10~20min,保温;
[0018]S4、向上述S3所得料液中加入余量增稠剂,1000~4000rpm均质1~5min后,于20~80rpm继续搅拌5~30min;降温至35~45℃,再加入活性物和防腐剂,500~2000rpm均质1~10min后,于10~80rpm搅拌10~30min,过滤,得成品。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合理选择各个原料,将油相、保湿剂、增稠剂、乳化剂等原料经科学配比,结合制备工艺,通过控制温度、搅拌速度、均质速度、时间,使体系分散均匀。
[0021](2)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中通过两步法加入增稠剂,先将部分增稠剂加入油相、后将剩余增稠剂加入水相中,使得粉末状增稠剂有效分散,避免聚集、结块,实现均匀一致的增稠效果,无需在产品制备前提前预处理增稠剂的预溶解、溶胀,可避免预处理过程中的其他不利因素,造成批次间粘度差异。
[0022](3)本专利技术乳化产品具有良好的肤感、在稳定性考察中外观稳定、未出现油水分离,且粘度保持稳定最终达到预期粘度,且乳化体系稳定、肤感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乳化产品,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5%、乳化剂1%、增稠剂0.1%、保湿剂5%、活性物0.3%、防腐剂0.5%,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油相为体积比为3:5:3:3的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凝胶硅弹、角鲨烷;所述乳化剂为体积比0.6:0.4:0.5的聚山梨醇酯、山梨坦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所述增稠剂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基二甲基磺酸钠共聚物;所述保湿剂为体积比3:3:5的1,3

丁二醇、丙二醇、甘油;所述活性物为体积比2:1的酵母发酵产物滤液、乳酸发酵产物滤液,所述防腐剂为辛酰羟肟酸。
[0028]实施例2
[0029]一种乳化产品,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25%、乳化剂7%、增稠剂2%、保湿剂15%、活性物1%、防腐剂4%,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油相为体积比为3:5:3:3的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凝胶硅弹、角鲨烷;所述乳化剂为体积比0.6:0.4:0.5的聚山梨醇酯、山
梨坦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所述增稠剂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基二甲基磺酸钠共聚物;所述保湿剂为体积比3:3:5的1,3

丁二醇、丙二醇、甘油;所述活性物为体积比2:1的酵母发酵产物滤液、乳酸发酵产物滤液,所述防腐剂为1,2

戊二醇。
[0030]实施例3
[0031]一种乳化产品,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15%、乳化剂3%、增稠剂1.2%、保湿剂10%、活性物0.7%、防腐剂2%,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化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5~25%、乳化剂1~7%、增稠剂0.1~2%、保湿剂5~15%,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油相包括天然油脂、合成油脂、硅油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乳化剂为聚山梨醇酯、山梨坦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酸、甘油硬脂酸酯、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甘油酯PEG

100、山嵛醇、椰油基葡糖苷、蔗糖酯类、烷基葡萄糖苷类、脂肪酸聚甘油酯类、卵磷脂类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卡波姆、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羟乙基纤维素、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丙烯酸酯类/C10

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共聚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保湿剂为海藻糖、丙二醇、1,3

丁二醇、甘油、甘油聚醚

26、生物多糖胶、木糖醇、泛醇、尿囊素、透明质酸钠、银耳多聚糖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油相15%、乳化剂3%、增稠剂1.2%、保湿剂10%,余量为去离子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油脂为椰子油、牛油果树果酯、氢化植物油、澳洲坚果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惠杨菲林刘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德诺海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