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05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底板、支撑杆和承载筒,所述底板为水平设置的方形板体,所述底板的顶面中心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穿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周壁和固定筒内壁滑动接触的圆杆体,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有承载筒,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活动柱和限位杆,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承载筒左端面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套筒和驱动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阻水带并不总是和导线靠近,阻水带在进入挤出机之前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导线并不总能进入呈弧形片状的阻水带内的问题。能进入呈弧形片状的阻水带内的问题。能进入呈弧形片状的阻水带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阻水带是包裹在导线外的一种覆盖层,阻水带无腐蚀性,可以减少电缆中水及潮气的渗入,廷长电缆的工作寿命。
[0003]阻水带在张力机构作用下呈弧形片状带体半包覆在导线外进入挤塑机内,阻水带在挤塑机内包裹装置的作用下完整包裹在导线外部,再经挤出机内的挤出机构在阻水带外部包裹外包层,但是阻水带并不总是和导线靠近,阻水带在进入挤出机之前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导线并不总能进入呈弧形片状的阻水带内,影响阻水带在导线上的包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阻水带并不总是和导线靠近,阻水带在进入挤出机之前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导线并不总能进入呈弧形片状的阻水带内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能够提高阻水带在导线上的包覆效果。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限位机构;
[0007]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底板、支撑杆和承载筒,所述底板为水平设置的方形板体,所述底板的顶面中心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所述固定筒的上部周壁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贯穿固定筒周壁的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旋装有第一螺栓,所述固定筒内穿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周壁和固定筒内壁滑动接触的圆杆体,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位于固定筒的上侧、下部位于固定筒内,每个所述第一螺栓的端部均顶紧固定筒内的支撑杆周壁,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有承载筒,所述承载筒为中轴线处设置有贯穿孔的、水平设置的圆柱体,所述承载筒的周壁下端中部连接支撑杆上端,所述贯穿孔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承载筒的左右端面,所述承载筒的周壁上端中部设置有贯穿承载筒周壁和贯穿孔周壁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旋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下端位于贯穿孔内;
[0008]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活动柱和限位杆,所述活动柱为穿装在贯穿孔内、外壁和贯穿孔周壁滑动接触的圆形柱状体,所述活动柱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贯穿孔的左右两端位于承载筒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柱的周壁上设置有驱动外螺纹,活动柱的周壁上端沿活动柱长度方向设置有向活动柱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第二螺栓的下端位于凹槽内,所述活动柱的右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为中轴线处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的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周壁左端连接活动柱的右端,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连接筒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前侧
设置有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为中轴线处设置有贯穿第二连接筒前后端面的螺栓通孔的圆柱体,所述螺栓通孔内自前向后穿装有第三螺栓,第三螺栓的后部旋装进第三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周壁右端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为圆杆体,所述限位杆的周壁右端和周壁左部均套设有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的限位杆上套设有转筒;
[0009]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承载筒左端面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套筒和驱动环,所述驱动套筒为同轴套设于承载筒左侧活动柱外部的、两端开口的圆筒体,所述驱动套筒的右端旋转连接于承载筒的左侧面,驱动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和驱动外螺纹相配应的驱动内螺纹,所述驱动环为同轴套设于驱动套筒外部的圆环体,所述驱动环的内径大于驱动套筒的外径,所述驱动环的内环面和驱动套筒外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连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左右两端分别和活动柱的左右两端之间有间距。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左右两端到活动柱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栓的长度大于第二螺纹孔的上端到凹槽底面之间的距离。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径和第二连接筒的外径相等。
[0014]进一步地,所述螺栓通孔的直径和第三螺栓的直径相配应,第三螺栓和第三螺纹孔相配应。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转筒为内壁和限位杆周壁滑动接触的圆筒体。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根据不同高度的导线,松开第一螺栓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进而调整承载筒的高度,拧紧第一螺栓固定支撑杆,旋转驱动组件上的驱动环带动驱动套筒转动,驱动套筒驱动活动柱左右移动,调整限位杆和阻水带之间的距离,松开第三螺栓旋转限位杆使限位杆上的转筒外壁顶压在阻水带上,阻水带和导线贴近,导线能进入呈弧形片状的阻水带内,拧紧第三螺栓,本技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阻水带,阻水带被限位杆上的转筒顶压后,转筒能阻水带之间的摩擦能够限制阻水带的晃动,本技术解决了阻水带并不总是和导线靠近,阻水带在进入挤出机之前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导线并不总能进入呈弧形片状的阻水带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活动柱和承载筒连接的纵剖视图(主视);
[0020]图3是本技术的限位杆的主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经第三螺栓连接的纵剖视图(左视);
[0022]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3]附图中标号为:1为底板,2为固定筒,3为第一螺栓,4为支撑杆,5为驱动外螺纹,6为活动柱,7为凹槽,8为连杆,9为驱动环,10为驱动套筒,11为第二螺栓,12为承载筒,13为第一连接筒,14为第二连接筒,15为限位环,16为转筒,17为限位杆,18为第三螺栓,19为第二螺纹孔,20为第三螺纹孔,21为螺栓通孔,22为导线,23为阻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限位机构;
[0026]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底板1、支撑杆4和承载筒12,所述底板1为水平设置的方形板体,所述底板1的顶面中心设置有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所述固定筒2的上部周壁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贯穿固定筒2周壁的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旋装有第一螺栓3,所述固定筒2内穿装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为周壁和固定筒2内壁滑动接触的圆杆体,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位于固定筒2的上侧、下部位于固定筒2内,每个所述第一螺栓3的端部均顶紧固定筒2内的支撑杆4周壁,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有承载筒12,所述承载筒12为中轴线处设置有贯穿孔的、水平设置的圆柱体,所述承载筒12的周壁下端中部连接支撑杆4上端,所述贯穿孔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承载筒12的左右端面,所述承载筒12的周壁上端中部设置有贯穿承载筒12周壁和贯穿孔周壁的第二螺纹孔19,所述第二螺纹孔19内旋装有第二螺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阻水带包覆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底板(1)、支撑杆(4)和承载筒(12),所述底板(1)为水平设置的方形板体,所述底板(1)的顶面中心设置有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所述固定筒(2)的上部周壁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贯穿固定筒(2)周壁的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旋装有第一螺栓(3),所述固定筒(2)内穿装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为周壁和固定筒(2)内壁滑动接触的圆杆体,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位于固定筒(2)的上侧、下部位于固定筒(2)内,每个所述第一螺栓(3)的端部均顶紧固定筒(2)内的支撑杆(4)周壁,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有承载筒(12),所述承载筒(12)为中轴线处设置有贯穿孔的、水平设置的圆柱体,所述承载筒(12)的周壁下端中部连接支撑杆(4)上端,所述贯穿孔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承载筒(12)的左右端面,所述承载筒(12)的周壁上端中部设置有贯穿承载筒(12)周壁和贯穿孔周壁的第二螺纹孔(19),所述第二螺纹孔(19)内旋装有第二螺栓(11),所述第二螺栓(11)的下端位于贯穿孔内;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活动柱(6)和限位杆(17),所述活动柱(6)为穿装在贯穿孔内、外壁和贯穿孔周壁滑动接触的圆形柱状体,所述活动柱(6)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贯穿孔的左右两端位于承载筒(12)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柱(6)的周壁上设置有驱动外螺纹(5),活动柱(6)的周壁上端沿活动柱(6)长度方向设置有向活动柱(6)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上的凹槽(7),所述第二螺栓(11)的下端位于凹槽(7)内,所述活动柱(6)的右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筒(13),所述第一连接筒(13)为中轴线处设置有第三螺纹孔(20)的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筒(13)的周壁左端连接活动柱(6)的右端,所述第三螺纹孔(20)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连接筒(13)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筒(13)的前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筒(14),所述第二连接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凌飞许辉辉柳明明苏静祎李少博李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