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91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隔着绝缘层而形成的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且在前述上部电极形成供用以驱动液晶分子的电场通过的开口部,该液晶显示装置可提升显示质量。在作为上部电极的像素电极中设置有用以供像素电极与作为下部电极的共通电极之间的电场通过的多个狭缝。在像素电极的下部、属于共通电极的被去除的区域的窗状开口部的附近的区域中,将狭缝配置成避开用以将电位提供至像素电极的接触孔的部分。在窗状开口部的附近区域中,狭缝配置成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一侧端部的圆弧形状成为窗状开口部的内侧。此外,窗状开口部较佳为设置在比作为上部电极的像素电极的外周端部更内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隔着绝缘层而形 成的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且在前述上部电极形成供电场通过的电场 开口部,并在前述上部电极与前述下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以驱动液 晶分子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以往广泛采用TN (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方式,但该方式在显示原理上视角有所限制。作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已知有一种在相同衬底上形成像素电极与共 通电极以作为用以驱动液晶分子的一对电极,并在该像素电极与共通 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使与衬底大致平行的电场产生,而在与衬底面平 行的面内驱动液晶分子的横电场方式。横电场方式已知有IPS (InPlane Switching,平面切换)方式、及 FFS (Fringe Field Switching,端场切换)方式。在IPS方式中,组合 梳齿状的像素电极与梳齿状的共通电极而配置。梳齿状是指,作为供 电场通过的开口部,使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端部封闭,使另一 方侧端部开放,当设置多个开口部时,各开口部的各个另一方端部相 互连接,因此成为一个梳齿状。另一方面,在FFS方式中,就隔着绝缘层而形成的上部电极及下 部电极而言,使其中任一方分配为共通电极,使另一方分配为像素电 极,且在上部电极形成有例如狭缝形状等的开口部。在此,狭缝形状 是指,作为供电场通过的开口部,使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 封闭而成为细长的沟状开口部。设置多个沟状开口部时,相互地分离 配置。该种开口部通过蚀刻电极层薄膜而形成,但例如将开口部做成细 长沟形状时,其长度方向的端部的端部分大多形成带有圆形的圆形状或圆弧状的形状。例如在FFS方式的情形中,从下部电极通过该开口 部并朝向上部电极的电场沿着该开口部的图案而流通,所以在端部分沿着圆弧状的图案形成横方向电场。因此,通过例如摩擦(rubbing) 处理等使液晶分子的初期配向与开口部的长边大致平行,并施加横方 向电场而驱动液晶分子时,在开口部的长边的直线部分从初期配向的 状态朝与长边垂直的方向旋转,而在开口部的端部分从初期配向的状 态朝与圆弧状形状垂直的方向旋转。当液晶分子沿着端部分的圆弧状形状而从初期配置的状态进行旋 转时,会产生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情形,而产生因场所不同而 造成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不同的情形。此种旋转方向因场所而不同的 现象被称为向错(Disclination)。在旋转方向不同的边界部分中,由于 液晶分子会朝不希望的方向旋转或无法旋转,因此穿透率会降低,而 有以目视识别到边界线的情形,所述现象被称为转倾线或转倾缺陷, 但也可仅将此现象称为向错。例如,专利文件l指出下述情形在FFS液晶显示装置中,使上 部衬底的黑矩阵与下部衬底的像素电极的端部重叠既定区域而在所述 两衬底间夹持有液晶的构成时,由于黑矩阵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干 扰,虽然随着从像素电极的端部往中心部,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成为 大致90度左右而朝垂直方向配置,但由于端部会因曝光步骤上的限度 而具有曲线形状,因此在白色阶时会产生摩擦的痕迹、即向错(向错 线)。再者,针对向错,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相比较,并容后详细说明的。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5-1075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 如此,产生向错时,穿透率会在该部分降低。 一般而言,产生向错时,会有被评估为画质降低的情形。如上所述,向错起因于上部 电极的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端部因蚀刻等的制造步骤能力的关系而形成 圆弧状,通过开口部的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之间的电场沿着该圆弧状形状的图案而形成。因此,为了抑制向错的产生,必须以上部电极与 下部电极的关系来研究决定上部电极的开口部的形状、配置等。再者,将既定电位提供至上部电极的配线相比于上部电极配置在 下层侧,因此为了连接该配线与上部电极,必须去除下部电极、绝缘 层等。因此,设有用以连接电位提供用的配线与上部电极的接触孔, 但因接触孔的附近形成台阶构造,因此在配置上部电极的开口部时, 必须考虑该台阶的影响。如此,针对上部电极的开口部的配置,具有向错、接触孔附近的 台阶等的限制条件,开口部的配置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造成影 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 具有隔着绝缘层而形成的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且在前述上部电极形 成供电场通过的电场开口部,并在前述上部电极与前述下部电极之间 施加电压,以驱动液晶分子的构成。 (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隔着绝缘层而形成的上部电极及下部 电极,且在前述上部电极形成供电场通过的电场开口部,并在前述上 部电极与前述下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以驱动液晶分子,该液晶显示 装置的特征为设置有窗状开口部,该窗状开口部为了连接隔着层间 绝缘膜配置在前述下部电极的下部的上部电极用配线、与前述上部电 极,而将前述下部电极予以局部去除,前述窗状开口部附近的前述电 场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与前述窗状开口部平面配置性地重叠 配置。通过前述构成,电场开口部与窗状开口部平面性地重叠配置,因 此可宽广地配置电场开口部,并且可改善显示质量。再者,由于在电 场开口部的一侧端部的下部将下部电极去除,因此即使一侧端部的形 状成为圆弧形状,由于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之间的电场并不会施加在 该圆弧形状部分,因此可抑制向错的产生,并且改善显示质量。再者,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前述窗状开口部较佳为设置 在比前述上部电极的外周端部更内侧的位置。由于窗状开口部的附近 形成台阶构造,因此上部电极在台阶的部分会变薄。特别是,将去除下部电极的窗状开口部设置在上部电极的外周端部时,在外周端部中 的台阶的切开口边界会直接显现,而例如蚀刻液等会沿着台阶从该台 阶的切开口边界浸入,因而有上部电极沿着台阶而断线的问题。根据 上部构成,由于将窗状开口部配置在比上部电极的外周端部更内侧的 位置,因此可抑制因窗状开口部的台阶所造成的断线等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用以说明向错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对应图1的平面图。图3是说明形成于共通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状态的图示。 图4是说明在狭缝的端部分产生向错的状态的图。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中形成栅极电极与共通电极配线的状态的平面图。图6是图5后的步骤,分别在开关组件的源极/漏极的部分及共通 电极配线的部分开设接触孔的状态图。图7是图6后的步骤,分别形成源极/漏极配线及共通电极连接部 的状态图。图8是图7后的步骤,形成绝缘膜并分别在对应于共通电极连接 部的部位及对应漏极配线的部位开设接触孔的状态图。图9是图8后的步骤,形成具有窗状开口部的共通电极的状态图。 图10是图9后的步骤,形成FFS绝缘膜并且在对应于窗状开口部 的部位开设接触孔的状态图。图11是图IO后的步骤,形成具有狭缝的像素电极的状态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窗状开口部附近的狭缝的图示。图13是与图12比较的其它狭缝配置例的示意图。图14是与图12比较的其它狭缝配置例的示意图。图15是与图12比较的示例,针对窗状开口部的配置说明的图。符号说明10 液晶显示装置 20 组件侧衬底22、 62 玻璃衬底 24 半导体层26 栅极绝缘膜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隔着绝缘层而形成的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且在前述上部电极形成供电场通过的电场开口部,并在前述上部电极与前述下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以驱动液晶分子,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窗状开口部,该窗状开口部是为了连接隔着层间绝缘膜配置在前述下部电极的下部的上部电极用配线、和前述上部电极,而将前述下部电极予以局部去除, 前述窗状开口部附近的前述电场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与前述窗状开口部平面配置性地重叠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2-26 2007-045969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隔着绝缘层而形成的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且在前述上部电极形成供电场通过的电场开口部,并在前述上部电极与前述下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以驱动液晶分子,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窗状开口部,该窗状开口部是为了连接隔着层间绝缘膜配置在前述下部电极的下部的上部电极用配线、和前述上部电极,而将前述下部电极予以局部去除,前述窗状开口部附近的前述电场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与前述窗状开口部平面配置性地重叠配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窗状 开口部设置在比前述上部电极的外周端部更内侧的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电场 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与前述窗状开口部平面配置性地重叠的 区域为在前述窗状开口部附近抑制向错产生的区域。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田雅明濑川泰生小野木智英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