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90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空隙透水混凝土层、柔性橡胶层和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所述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的顶面上凹陷形成多个梯形槽,柔性橡胶层正对于梯形槽处均安装有梯形结构的集水槽,集水槽的底面上均凸出形成一圆柱形结构的集水部,集水部中均安装有排水盲管,排水盲管与集水部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使用到大量的建筑垃圾破碎料,通过柔性橡胶层和导流管能水全部的倒入排水盲管和集水部中,通过排水盲管和集水部同步的进行排水,增加了排水效率。增加了排水效率。增加了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道路结构的基层用料大多使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石灰稳定级配碎石以及综合稳定级配碎石,级配碎石主要来源于天然石矿,这些材料的过度开采和提取,不仅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使有限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
[0003]同时,我国目前包括建筑物垃圾和工程弃土在内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5亿吨,其中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还是露天堆放、地下掩埋等方式,不但占用土地,同时会严重污染大气和土壤,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居环境,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0004]且现在的道路结构的排水结构不佳,大量的水进入到道路下方的土壤中,造成地基的稳定性下降,使地基存在垮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空隙透水混凝土层、柔性橡胶层和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所述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的顶面上凹陷形成多个梯形槽,柔性橡胶层正对于梯形槽处均安装有梯形结构的集水槽,集水槽的底面上均凸出形成一圆柱形结构的集水部,集水部中均安装有排水盲管,排水盲管与集水部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水流通道,空隙透水混凝土层正对于集水槽处均凸出形成定位部,定位部均插入集水槽中,集水部上端均安装有挡板,柔性橡胶层位于集水槽之间的一段上均横向安装有多根导流管。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集水槽的两侧面正对于挡板处均设有L型槽,L型槽中均安装有L型结构的金属板,挡板的两侧均架设于金属板上,挡板的外部均涂有脱模剂。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流管均嵌入式安装于柔性橡胶层中,导流板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设置,导流管两端的开口均与集水槽连通,导流管的顶面上均布满进水孔,进水孔中均安装有过滤网。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中的再生集料为破碎筛分处理后的建筑垃圾碎料,碎料的粒径不大于30mm。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使用到大量的建筑垃圾破碎料,减轻其对环境的负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道路上方渗透的水通过柔性橡胶层阻挡,并通过柔性橡胶层和导流管能水全部的倒入排水盲管和集水部中,
通过排水盲管和集水部同步的进行排水,且通过水流通道能使水大面积及快速的进入排水盲管中,增加排水盲管的利用率,并且通过排水盲管和集水部避免了其中一个损坏而无法排水的情况出现,增加了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

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2、空隙透水混凝土层3、柔性橡胶层4和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5,所述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5的顶面上凹陷形成多个梯形槽,柔性橡胶层4正对于梯形槽处均安装有梯形结构的集水槽6,集水槽6的底面上均凸出形成一圆柱形结构的集水部7,集水部7中均安装有排水盲管8,排水盲管8与集水部7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水流通道9,空隙透水混凝土层3正对于集水槽处均凸出形成定位部14,定位部14均插入集水槽6中,集水部7上端均安装有挡板12,柔性橡胶层4位于集水槽之间的一段上均横向安装有多根导流管13。
[0018]本实施例中,集水槽6的两侧面正对于挡板处均设有L型槽,L型槽中均安装有L型结构的金属板11,挡板12的两侧均架设于金属板11上,挡板12的外部均涂有脱模剂,通过脱模剂能避免混凝土的粘连,使挡板能快速的取出。
[0019]本实施例中,导流管13均嵌入式安装于柔性橡胶层4中,导流板13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设置,导流管13两端的开口均与集水槽6连通,导流管13的顶面上均布满进水孔,进水
孔中均安装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能阻挡空隙透水混凝土层进入导流管中,保证导流管内部的流畅性。
[0020]本实施例中,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5中的再生集料为破碎筛分处理后的建筑垃圾碎料,碎料的粒径不大于30mm。
[0021]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使用到大量的建筑垃圾破碎料,减轻其对环境的负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下雨后,雨水会从上至下的渗透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和空隙透水混凝土层,直至被柔性橡胶层阻挡,避免了水进入到下方的土壤层中,保证地基自身的稳定性,并通过柔性橡胶层和导流管能水全部的倒入集水槽中,水在顺着集水槽的倾斜面向下流动后,会注入排水盲管和集水部中,通过排水盲管和集水部能同步的进行排水,且通过水流通道能使水大面积及快速的进入排水盲管中,增加排水盲管的利用率,并且通过排水盲管和集水部避免了其中一个损坏而无法排水的情况出现,增加了排水效率。
[0022]其中,在空隙透水混凝土层浇筑时,将挡板放在金属板上,避免了空隙透水混凝土层流淌到水流通道中将水流通道堵塞,而在完成后,挡板能向外拔出,避免了阻挡上方的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2)、空隙透水混凝土层(3)、柔性橡胶层(4)和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5),所述再生水泥稳定无机混合料层(5)的顶面上凹陷形成多个梯形槽,柔性橡胶层(4)正对于梯形槽处均安装有梯形结构的集水槽(6),集水槽(6)的底面上均凸出形成一圆柱形结构的集水部(7),集水部(7)中均安装有排水盲管(8),排水盲管(8)与集水部(7)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水流通道(9),空隙透水混凝土层(3)正对于集水槽处均凸出形成定位部(14),定位部(14)均插入集水槽(6)中,集水部(7)上端均安装有挡板(12),柔性橡胶层(4)位于集水槽之间的一段上均横向安装有多根导流管(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森森黄春晖孙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