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30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结构,包括路基层以及在路基层上依序层叠的水稳层、基层和面层,路基层与水稳层之间还设有土工格室加固层,土工格室加固层包括多个蜂窝状的土工格栅,每个土工格栅内填充有与路基层相同的物料,道路结构还包括输水管和多个吸水管,吸水管穿设在多个土工格栅的侧壁上,输水管与多个吸水管连接,并延伸至面层背向基层的一侧所在的平面上方,以形成蒸发部;其中,吸水管和输水管内填充有细纤维结构,蒸发部包括多个通气孔,细纤维结构通过通气孔向外暴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型改善了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型改善了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善道路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的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道路结构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容易受到自然界水分的侵蚀,如雨水等。尤其靠近海岸线建筑道路的时候,道路结构易受到海水的渗透而发生膨胀或者松动从而导致道路失稳,使路面容易产生开裂、下陷等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一般在道路结构内设置排水设施来消除道路结构内部的水分。
[0003]但是,随着逐日增加的大规模建设项目,道路上的重载车辆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对道路的承载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道路上承载了过多的重载车辆的情况下,会发生道路压塌、压陷等问题。而且,路基受损之后路面上的压力直接会传递至排水设施上,从而可能会压破道路结构内部的排水设施。排水管受损之后无法及时排除道路结构内部的水分,从而加快整个道路结构的沉降速度,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结构,包括路基层以及在所述路基层上依序层叠的水稳层、基层和面层,所述路基层与所述水稳层之间还设有土工格室加固层,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包括多个蜂窝状的土工格栅,每个所述土工格栅内填充有与所述路基层相同的物料,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输水管和多个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穿设在多个所述土工格栅的侧壁上,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多个吸水管连接,并延伸至所述面层背向所述基层的一侧所在的平面上方,以形成蒸发部;其中,所述吸水管和所述输水管内填充有细纤维结构,所述蒸发部包括多个通气孔,所述细纤维结构通过所述通气孔向外暴露。
[0006]优选地,所述吸水管包括外壁,所述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内分别设置有透水膜。
[0007]优选地,所述外壁由柔性材料来制成。
[0008]优选地,所述蒸发部的周围设置有将太阳光反射至所述蒸发部的反射镜。
[0009]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凹面镜。
[0010]优选地,所述蒸发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吸热涂层。
[0011]本技术中,在路基层和水稳层之间额外设置了土工格室加固层,而且在该土工格室加固层中穿设了排水设施的吸水管。由于土工格室加固层能够分散垂直方向的载荷,因此土工格室加固层不仅能够增强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还可以对吸水管起到保护作用。
[0012]此外,本技术的道路结构的排水设施主要应用了毛细作用,将把道路结构内部的水分不断地向地表面传输,传输到地表面上的水分在风流或者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自然
蒸发掉,从而使道路结构内部的湿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以此能够防止因道路结构内部湿度过大而引起的塌陷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道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土工格室加固层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蒸发部的部分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吸水管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述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18]此外,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19]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结构。该道路结构包括路基层1以及在所述路基层1上依序层叠的水稳层2、基层3和面层4。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在所述路基层1与所述水稳层2之间还设了土工格室加固层5。其中,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5包括多个蜂窝状的土工格栅51,每个所述土工格栅51内填充有与所述路基层1相同的物料,也就是说,构成所述路基层1的颗粒特性不同,填充在所述土工格栅51内的物料的颗粒特性也会不同。
[0022]结合图1和图2可知,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输水管6和多个吸水管7。所述吸水管7穿设在多个所述土工格栅51的侧壁上,也就是所述吸水管7贯穿着多个所述土工格栅51。所述吸水管7可以穿设在一整列的多个所述土工格栅51中(如图2所示),或者也可以穿设在相邻的不同列的多个所述土工格栅51中。所述输水管6与所述多个吸水管7连接,并延伸至所述面层4背向所述基层3的一侧所在的平面上方(也就是地表面的上方),以形成蒸发部61。其中,所述吸水管7和所述输水管6内填充有细纤维结构A,所述细纤维结构A通过自身的毛细作用将道路结构内部的水分传输至所述蒸发部61。所述蒸发部61包括多个通气孔61a,所述细纤维结构A通过所述通气孔61a向外暴露(如图3所示)。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道路结构中,在路基层1和水稳层2之间额外设置了土工格室加固层5,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5包括多个蜂窝状的土工格栅51。其中,每个所述土工格栅51内填充有与所述路基层1相同的物料,从而使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5成为所述路基层1的延续,以此提高了路基可承受的载荷量,从而改善了整个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用于排水的吸水管7穿设在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5中,这样可以利用土工格室的分散垂直方向的载荷的功能,可以较好地保护吸水管7不受垂直方向的压力。
[0024]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吸水管7和所述输水管6内填充有细纤维结构A,细纤维结构A在所述吸水管7和所述输水管6内形成了毛细管,从而可以通过毛细作用来把道路结构内部的水分不断地向地表面传输。传输到地表面上的水分在风流或者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自然蒸发掉,从而使道路结构内部的湿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以此能够防止因道路结构内部湿度过大而引起的塌陷等问题。
[0025]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5可以直接形成在所述路基层1中,例如将土工格室埋在所述路基层1内的方式,使得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5成为路基层1的一部分。
[0026]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水管7包括外壁71。所述外壁7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1a,所述多个通孔71a内分别设置有透水膜72。所述透水膜72优选为透水无纺布。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7的外壁71可以由柔性材料来制成,以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0027]实施例2
[002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部61的周围可设置有将太阳光反射至所述蒸发部61的反射镜8,以此来提高所述蒸发部61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为了提高所述反射镜8的聚光效率,所述反射镜8的反射面可以为凹面镜。此外,所述蒸发部61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黑色涂料等吸热涂层,以此来提高所述蒸发部61的温度,进而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层(1)以及在所述路基层(1)上依序层叠的水稳层(2)、基层(3)和面层(4),所述路基层(1)与所述水稳层(2)之间还设有土工格室加固层(5),所述土工格室加固层(5)包括多个蜂窝状的土工格栅(51),每个所述土工格栅(51)内填充有与所述路基层(1)相同的物料,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输水管(6)和多个吸水管(7),所述吸水管(7)穿设在多个所述土工格栅(51)的侧壁上,所述输水管(6)与所述多个吸水管(7)连接,并延伸至所述面层(4)背向所述基层(3)的一侧所在的平面上方,以形成蒸发部(61);其中,所述吸水管(7)和所述输水管(6)内填充有细纤维结构(A),所述蒸发部(61)包括多个通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褚井龙马英新王壮壮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