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37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尤其涉及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设有第一隔温层,所述第一隔温层上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上设有沥青降噪层,所述沥青降噪层上设有面层,所述面层上填隙层,所述填隙层上设有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粘结层上设有第二隔温层,所述第二隔温层上设有表层。设置第一隔温层与第二隔温层,通过双层结构有效隔绝外部温度,减少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以及温差过大对于沥青路面的影响,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全性与舒适性。全性与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沥青路面
,尤其涉及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温度对沥青路面有着较大的影响,温度较高时沥青路面的强度与刚度会下降,在负载的作用下会引起沥青混合料的侧向位移,影响行车安全。温度较低时沥青路面则会变硬、变脆,在负载的作用下会导致沥青路面压裂,同时温度差所带来的温度应力也导致路面的开裂,进一步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温性能较强从而减少温度对于沥青路面影响的沥青路面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设有第一隔温层,所述第一隔温层上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上设有沥青降噪层,所述沥青降噪层上设有面层,所述面层上填隙层,所述填隙层上设有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粘结层上设有第二隔温层,所述第二隔温层上设有表层。
[0005]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基层上设置第一隔温层,第一隔温层通过第一粘结层连接沥青降噪层。第一隔温层为气凝胶复合纤维隔温层,能够有效阻隔外壁温度,保证路面性能,保证行车安全。沥青降噪层的空隙率为20

25%,具有良好的隔音降噪效果。沥青降噪层上设置面层,面层上设置填隙层,填隙层为喷涂在面层上形成的透层油薄层,透层油可向下渗入到面层上表面的缝隙内,填补这些缝隙,增强沥面层表面的强度和整体性。填隙通过第二粘结层连接第二隔温层,第二隔温层为水溶性氟丙烯酸

>聚酯型透明隔热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隔温的性能,能够降低沥青路面的温度,避免沥青路面在高温下发生流动变形,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第二隔温层上设有表层,对第二隔温层起到保护作用。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基层包括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第二基层置于第一基层的上方,所述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均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第二基层与所述第一隔温层之间设有乳化沥青透层和碎石封层。
[0007]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以及抗冻性能,能够保证路面整体的结构强度,减少低温对于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乳化沥青透层能够渗透入基层内,填充基层内缝隙,进一步加强基层的结构强度,碎石封层能够对基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分侵入基层,保证基层结构稳定。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隔热层的中部相对于两侧凸出,所述表层朝向所述第二隔温层的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隔温层相配合,所述第二隔温层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排水孔。
[0009]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隔热层构成一个弧形结构,第二隔热层表面的水会沿着弧形表面向第二隔热层的两侧流动。第二隔热层的两侧设置向下延伸的排水孔,通过
排水孔能够及时将第二隔热层上的水排出。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粘结层与第二粘结层均为有机硅粘接剂层,所述有机物粘接剂为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0011]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能加强层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在极端温度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优异的抗紫外线性和耐候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符合长期暴露在外的路面的要求。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表层为罩面层。
[0013]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罩面层为微表处罩面、超薄罩面或薄层罩面中的一种,所述的微表处罩面为乳化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符合级配的骨料、水、添加配合而成的混合料。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设置第一隔温层与第二隔温层,通过双层结构有效隔绝外部温度,减少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以及温差过大对于沥青路面的影响,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0016]2.基层包括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均为混凝土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强度、抗渗性以及抗冻性,同时设置乳化沥青透层和碎石封层,进一步加强基层的结构强度,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同时能够防止水分侵入,保证使用寿命。
[0017]3.第二隔热层的中部凸起使得第二隔热层整体呈圆弧状,第二隔热层两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排水孔81,能够及时将第二隔热层上的水排出,防止水进一步渗入。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为:1、基层;11、第一基层;12、第二基层;13、乳化沥青透层;14、碎石封层;2、第一隔温层;3、第一粘结层;4、沥青降噪层;5、面层;6、填隙层;7、第二粘结层;8、第二隔温层;81、排水孔;9、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上设有第一隔温层2,所述第一隔温层2上设有第一粘结层3,所述第一粘结层3上设有沥青降噪层4,所述沥青降噪层4上设有面层5,所述面层5上填隙层6,所述填隙层6上设有第二粘结层7,所述第二粘粘结层上设有第二隔温层8,所述第二隔温层8上设有表层9。基层1上设置第一隔温层2,第一隔温层2通过第一粘结层3连接沥青降噪层4。第一隔温层2为气凝胶复合纤维隔温层,能够有效阻隔外壁温度,保证路面性能,保证行车安全。沥青降噪层4的空隙率为20

25%,具有良好的隔音降噪效果。沥青降噪层4上设置面层5,面层5上设置填隙层6,填隙层6为喷涂在面层5上形成的透层油薄层,透层油可向下渗入到面层5上表面的缝隙内,填补这些缝隙,增强沥面层5表面的强度和整体性。填隙通过第二粘结层7连接第二隔温层8,第二隔温层8为水溶性氟丙烯酸

聚酯型透明隔热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隔温的性能,能够降低沥青路面
的温度,避免沥青路面在高温下发生流动变形,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第二隔温层8上设有表层9,对第二隔温层8起到保护作用。
[0022]基层1包括第一基层111与第二基层121,第二基层121置于第一基层111 的上方,所述第一基层111与第二基层121均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所述第二基层121与所述第一隔温层2之间设有乳化沥青透层13和碎石封层1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以及抗冻性能,能够保证路面整体的结构强度,减少低温对于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乳化沥青透层13能够渗透入基层1内,填充基层1内缝隙,进一步加强基层1的结构强度,碎石封层14能够对基层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分侵入基层1,保证基层1结构稳定。
[0023]第二隔热层的中部相对于两侧凸出,所述表层9朝向所述第二隔温层8的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隔温层8相配合,所述第二隔温层8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排水孔81。第二隔热层构成一个弧形结构,第二隔热层表面的水会沿着弧形表面向第二隔热层的两侧流动。第二隔热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上设有第一隔温层(2),所述第一隔温层(2)上设有第一粘结层(3),所述第一粘结层(3)上设有沥青降噪层(4),所述沥青降噪层(4)上设有面层(5),所述面层(5)上填隙层(6),所述填隙层(6)上设有第二粘结层(7),所述第二粘结层(7)上设有第二隔温层(8),所述第二隔温层(8)上设有表层(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温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包括第一基层(11)与第二基层(12),第二基层(12)置于第一基层(11)的上方,所述第一基层(11)与第二基层(12)均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丹锋戴豪勇叶位民沈鹏徐建晨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科峰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