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67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路面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基层、排水砖层以及透水砖层;其中排水砖层,是由若干排水砖平铺而成,排水砖内设有第一导流孔通道以及第二导流孔,排水砖底部还开设有通向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连通处的第三导流通道,排水砖的上端面还开设有第一进水微孔以及第二进水微孔。在雨天,雨水先从透水砖层流向排水砖层,雨水会先从第一进水微孔、第二进水微孔流向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内,然后从第三导流通道流向碎石层,进入到碎石层上的雨水,经过过滤后又流向找平土基层,最后从找平土基层流向地底,从而完成排水,其排水效果好,且不易溅射积水。且不易溅射积水。且不易溅射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路面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硬化铺装面积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导致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被排放,使得城市蓄不住水,出现“大雨必涝、雨后即旱”现象。
[0003]常用的行人道上所铺的路面砖通常由水泥制成的实心砖,不具有透水的功能,砖表面容易积水,且不透水的砖使宝贵的淡水资源随排水管道流走,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负担,而且雨水的大量流失使地下水位难以回升;为此出现了一种具有透水效果的砖块,例如陶瓷透水砖,但是铺设有陶瓷透水砖后,还存在有其他问题,例如,在砖块松动后,行人踩踏时,会将砖块间隙处的积水挤出,从而溅到行人身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排水效果好,且不易溅射积水的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基层、排水砖层以及透水砖层;
[0006]所述路面基层分为下层的找平土基层以及上层的碎石层;
[0007]所述排水砖层,是由若干排水砖平铺而成,所述排水砖内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左右两端的第一导流通道以及沿其宽度反向贯穿前后两端的第二导流通道,相邻所述排水砖之间的两个第一导流通道相连通或两个第二导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水砖底部还开设有通向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之间的连通处的第三导流通道,所述排水砖的上端面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通向第一导流通道的第一进水微孔以及通向第二导流通道的第二进水微孔;
[0008]所述透水砖层是由若干透水砖平铺而成,所述透水砖包括砖主体的透水基层以及覆盖于透水基层上端面的透水表层;
[0009]所述透水砖的长宽为排水砖长宽的1/3

1/2,且所述透水砖与所述排水砖上下交错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见的人行路一般是将地面找平后,直接进行铺设砖块,因此,在下雨后路基容易塌陷,导致铺设的砖块松动;为此本技术将路面分成路面基层、排水砖层以及透水砖层,其中路面基层又分为找平土基层和碎石层,找平土基层即为将土壤路面找平后,进行压实形成的,碎石层则是在找平土基层上铺设碎石,碎石层不仅能起到加固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不易被压坏;在碎石层铺设完毕后,再进行铺设一层排水砖层以及一层透水砖层,其中,透水砖层是起到透水的作用,在雨天,雨水先从透水砖层上的透水表层进入到透水基层内,随后流向排水砖层,在排水砖层的作用下,雨水会先
从第一进水微孔、第二进水微孔流向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内,然后从第三导流通道流向碎石层,进入到碎石层上的雨水,经过过滤后又流向找平土基层,最后从找平土基层流向地底,从而完成排水;当然,在雨季时,雨水无法快速被排向地底时,可通过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进行蓄水,即雨水被沉积在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内,进而可减少路面积水。
[0011]对于将透水砖的长宽为排水砖长宽的1/3

1/2,且透水砖与排水砖上下交错设置,以防止积水从透水砖层上的缝隙向外溅出。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微孔有多个,且沿排水砖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进水微孔有多个,且沿排水砖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进水微孔和第二进水微孔,以提高雨水的排水效率,使得透过透水砖层的雨水能快速的流向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均位于所述排水砖的中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加工,而且还可保障排水砖的强度。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的长度为150

300mm,宽度为100

300mm,厚度为55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方便铺设透水砖层。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上的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均为多孔结构,所述透水砖的孔隙率为20

30%。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提高透水砖层的透水效果。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层分为碎石基层以及铺设于碎石基层上的级配碎石层,所述碎石基层是采用粒径为4

6mm的碎石铺设而成,其铺设厚度为30

50mm;所述级配碎石层的颗粒直径为3

10mm,其铺设厚度为40

50mm。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使得碎石层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渗水效果,为此将碎石层分为碎石基层和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采用的是3

10mm的碎石集料混合而成的,具有改善路基的作用,碎石基层是采用4

6mm的碎石铺设而成,具有较高的透水效果。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将路面分成路面基层、排水砖层以及透水砖层,其中路面基层又分为找平土基层和碎石层,找平土基层即为将土壤路面找平后,进行压实形成的,碎石层则是在找平土基层上铺设碎石,碎石层不仅能起到加固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不易被压坏;
[0024]在碎石层铺设完毕后,再进行铺设一层排水砖层以及一层透水砖层,其中,透水砖层是起到透水的作用,在雨天,雨水先从透水砖层上的透水表层进入到透水基层内,随后流向排水砖层,在排水砖层的作用下,雨水会先从第一进水微孔、第二进水微孔流向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内,然后从第三导流通道流向碎石层,进入到碎石层上的雨水,经过过滤后又流向找平土基层,最后从找平土基层流向地底,从而完成排水;
[0025]当然,在雨季时,雨水无法快速被排向地底时,可通过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进行蓄水,即雨水被沉积在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内,进而可减少路面积水。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排水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排水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为:1、路面基层;11、找平土基层;12、碎石基层;13、级配碎石层;2、排水砖层;21、排水砖;211、第一导流通道;212、第二导流通道;213、第三导流通道;214、第一进水微孔;215、第二进水微孔;3、透水砖层;31、透水砖;311、透水基层;312、透水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基层(1)、排水砖层(2)以及透水砖层(3);所述路面基层(1)分为下层的找平土基层(11)以及上层的碎石层;所述排水砖层(2),是由若干排水砖(21)平铺而成,所述排水砖(21)内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左右两端的第一导流通道(211)以及沿其宽度反向贯穿前后两端的第二导流通道(212),相邻所述排水砖(21)之间的两个第一导流通道(211)相连通或两个第二导流通道(212)相连通,所述排水砖(21)底部还开设有通向第一导流通道(211)和第二导流通道(212)之间的连通处的第三导流通道(213),所述排水砖(21)的上端面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通向第一导流通道(211)的第一进水微孔(214)以及通向第二导流通道(212)的第二进水微孔(215);所述透水砖层(3)是由若干透水砖(31)平铺而成,所述透水砖(31)包括砖主体的透水基层(311)以及覆盖于透水基层(311)上端面的透水表层(312);所述透水砖(31)的长宽为排水砖(21)长宽的1/3

1/2,且所述透水砖(31)与所述排水砖(21)上下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微孔(214)有多个,且沿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豪勇缪小金罗敏郑美松徐建晨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科峰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