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74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该面料由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纺而成,该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改性型棉纤维:将改性剂、渗透剂和催化剂加入水中配制成处理液,将棉纤维浸渍于处理液中,后捞出,经预烘、焙烘、清洗、烘干,得到改性型棉纤维;(2)将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3)将混合纤维纺织成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改性型棉纤维的吸湿性显著优于普通棉纤维,可有效减少面料中棉纤维的占比,提高聚酯纤维的占比,从而使得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能够同时达到较好标准。够同时达到较好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抗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也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电绝缘性,耐日光,不霉不蛀,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性价比高,因此,聚酯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家纺等非服用领域。
[0003]但聚酯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存在吸湿性差、手感较差的不足。为了改善聚酯纤维面料的吸湿性,使其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通常会将棉纤维、麻纤维等具有良好吸湿性的天然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但混入棉纤维后的聚酯纤维面料,其速干性将受到不良影响,且随着棉纤维混入的量越多,其速干性受到的不良影响越大,即面料吸湿后变干所需的时长越长。因此,采用混入棉纤维以改善聚酯纤维面料的吸湿性的方案时,需要兼顾面料的速干性,从而使得面料在吸湿性和速干性两方面难以同时达到较好的标准,限制面料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存在吸湿性和速干性难以同时达到较好标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该面料由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纺而成,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的质量比为8~10:1;所述改性型棉纤维的制备原料包括:棉纤维、改性剂、渗透剂和催化剂,所述改性剂包括水性聚氨酯和壳聚糖。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制备改性型棉纤维:将改性剂、渗透剂和催化剂加入水中配制成处理液,将棉纤维浸渍于处理液中,后捞出,经预烘、焙烘、清洗、烘干,得到改性型棉纤维;
[0008]S2、纤维混匀:将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
[0009]S3、纺织:将步骤S2中的混合纤维纺织为面料。
[0010]可选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线性烷基醚,所述催化剂为氯化镁或氯化钡或次磷酸钠或酒石酸。
[0011]可选地,在步骤S1的处理液中,水性聚氨酯的浓度为90~110g/L,壳聚糖的浓度为5~10g/L,渗透剂的浓度为9~12mL/L,催化剂的浓度为4~8g/L。
[0012]可选地,在步骤S3后,还包括:
[0013]S4、柔软整理:将步骤S3中的面料浸渍于柔软液中,后捞出,经焙烘、清洗、烘干,得到成品面料。
[0014]可选地,在步骤S1中,预烘的温度为80~85℃,预烘的时长为3~4min,在步骤S1和步骤S4中,焙烘的温度为150~170℃,焙烘的时长为2~5min。
[0015]可选地,在步骤S4中,柔软液由柔软剂加入水中配制而成,柔软剂为有机硅柔软剂。
[0016]可选地,所述柔软剂的浓度为9~12mL/L。
[0017]可选地,所述柔软液的温度为30~45℃。
[0018]可选地,在步骤S1中,棉纤维在处理液中的浸渍时长为1~3h;在步骤S4中,面料在柔软液中的浸渍时长为0.5~1h。
[0019]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面料由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纺而成,其中,用于改性棉纤维的改性剂包括水性聚氨酯和壳聚糖,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水性聚氨酯与棉纤维的部分羟基发生交联反应,减少纤维大分子的形变,稳定棉纤维中原有的氢键结构,降低了因分子链滑移而产生新氢键的可能性,提高了棉纤维的形变回复能力,从而提高棉纤维的抗皱性,进而使得混入改性棉纤维的聚酯纤维面料的抗皱性不受影响,即使得面料仍保持良好的抗皱性。
[0020]同时,壳聚糖固着于棉纤维上,壳聚糖的羟基与棉纤维的羟基形成众多的分子间氢键,使得改性型棉纤维的羟基数量相较于棉纤维而言增多,于是,亲水性的羟基数量增多后,改性型棉纤维的吸湿性得以提升。如此,相较于普通棉纤维而言,在聚酯纤维中混入更少量的改性型棉纤维,即可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性,且对面料的速干性影响更小。换而言之,本专利技术中的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在具有较好吸湿性的同时,能够具有较好的速干性,从而使得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同时达到较好的标准。
[0021]此外,经柔软整理后的面料手感柔软,使用舒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该面料由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纺而成,其中,聚酯纤维与改性棉纤维的质量比为8~10:1。改性型棉纤维的制备原料包括:棉纤维、改性剂、渗透剂和催化剂,改性剂包括水性聚氨酯和壳聚糖,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线性烷基醚,催化剂为氯化镁或氯化钡或次磷酸钠或酒石酸。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制备改性棉纤维:将改性剂、渗透剂和催化剂加入水中配制成处理液。处理液中,水性聚氨酯的浓度为90~110g/L,壳聚糖的浓度为5~10g/L,渗透剂的浓度为9~12mL/L,催化剂的浓度为4~8g/L。将棉纤维浸渍于处理液中1~3h,后捞出,经预烘、焙烘、清洗、烘干,得到改性型棉纤维。其中,预烘的温度为80~85℃,预烘的时长为3~4min;焙烘的温度为150~170℃,焙烘的时长为2~5min;清洗时,先使用50℃的温水清洗5min,再使用常温水清洗5min;最后80℃烘干至恒重。
[0026]S2、纤维混匀:将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
[0027]S3、纺织:将步骤S2中的混合纤维纺织为面料。
[0028]S4、柔软整理:将步骤S3中的面料浸渍于柔软液中0.5~1h,柔软液的温度为30~45℃,柔软液由柔软剂加入水中配制而成,柔软剂为有机硅柔软剂,柔软剂的浓度为9~12mL/L。浸渍后捞出,经焙烘、清洗、烘干,得到成品面料。其中,焙烘的温度为150~170℃,焙烘的时长为2~5min;清洗时,先使用50℃的温水清洗5min,再使用常温水清洗5min;最后80℃烘干至恒重。
[0029]下面具体的例举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同样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示例具体的工艺参数等也仅是合适范围中的一个示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文的说明做合适的范围内选择,而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纺而成,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的质量比为8~10:1;所述改性型棉纤维的制备原料包括:棉纤维、改性剂、渗透剂和催化剂,所述改性剂包括水性聚氨酯和壳聚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线性烷基醚,所述催化剂为氯化镁或氯化钡或次磷酸钠或酒石酸。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改性型棉纤维:将改性剂、渗透剂和催化剂加入水中配制成处理液,将棉纤维浸渍于处理液中,后捞出,经预烘、焙烘、清洗、烘干,得到改性型棉纤维;S2、纤维混匀:将聚酯纤维与改性型棉纤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S3、纺织:将步骤S2中的混合纤维纺织为面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的处理液中,水性聚氨酯的浓度为90~110g/L,壳聚糖的浓度为5~10g/L,渗透剂的浓度为9~12mL/L,催化剂的浓度为4~8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怀瑞徐良平何留根张红艳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罗莱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