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软被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559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柔软被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一片式面料叠合,靠近叠合线部分作为被头,远离叠合线部分作为被体;使用打裥和/或扭花工艺在被头上制得至少一个支撑部;使用绗缝工艺在被体上围合形成多个尺寸相同和/或不同的绗缝格,将多个绗缝格组成至少一个功能区;向被头和多个绗缝格中填充相同和/或不同克重的填充物;将被头和被体四周密封,制得该被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被子在满足消费者蓬松保暖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减少缝纫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在满足消费者柔软无感的裸睡需求的同时,有效解决常规被头缝纫线和嵌绳给人体肌肤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满意度。者的使用满意度。者的使用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软被子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床上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柔软被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目前,人们蜗居在家的时间比过往有明显增加,这意味着人们会比以前更加关注居家幸福感及身体健康。
[0003]众所周知,睡眠占人生时长的1/3,好的睡眠可以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所以拥有好的睡眠不仅可以给人体健康保障,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居家幸福感。而优质的睡眠离不开好的床品,人们对更舒适更健康的床品提出迫切需求。
[0004]羽绒因其具有柔软、保温、吸潮、发散等优良特性,在服装、被絮、纺织填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质感轻薄、保暖力出色的羽绒被一经问世,反响剧烈,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越发受到消费者们的喜爱。羽绒被在床品市场占据很大版块。市面上的羽绒被根据工艺可以划分为切穿式和立衬式两种,切穿工艺就是将被子上下两片面料直接缝合起来,立衬工艺则是使被芯上的小方格形成立体空间,从而实现更蓬松保暖的效果。切穿式羽绒被被头一般单做嵌绳,立衬式羽绒被被头多为立高加嵌绳,虽精致好看,但嵌线等辅料的存在不仅会增加缝纫工序,降低产能,而且嵌线自带的硬挺感会使被头与人体颈部产生较大摩擦,而且这种摩擦是较为频繁的。有数据指出,正常人每晚30次翻身,一年的翻身次数可高达一万多次。研究表明,与纺织品产生摩擦时,皮肤需要承受组织位移/变形和剪切力,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和组织活力下降,影响皮肤弹性。为了美丽和健康,这就要求人们使用低摩擦纺织品。而现有的羽绒被常规被头由于缝制辅料的存在,不仅存在卡脖颈的风险,影响顾客的睡眠体感,还会对脆弱的颈部肌肤产生较大摩擦,不符合消费者追求美丽健康舒适的购物初衷。
[0005]目前,多数研究致力于解决被头脏污问题,例如有研究提出一种简易防污被头套,通过被头套本体对被褥的头部进行保护,但是并未改变传统被头设计,依旧可能造成睡感不适,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有研究还提出一种肩颈贴合型气流循环羽绒被芯,包括被芯面料上层、被芯面料下层和填充于被芯面料上层和被芯面料下层之间的羽绒,肩颈贴合型气流循环羽绒被芯包括若干条与被头垂直的纵向绗缝线和若干条与被头平行的横向绗缝线;横向绗缝线与纵向绗缝线将肩颈贴合型气流循环羽绒被芯分成若干格子;肩颈贴合型气流循环羽绒被芯上靠近被头处的一排格子相邻的两个格子中有一个格子的被芯面上设有打裥加厚区;打裥加厚区包括向上打裥部和向下打裥部。但是,该被头使用两片式面料进行打裥加厚等工艺处理,并未解决被头缝纫线多,对使用者体感影响较大。
[0006]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柔软被子,其具有超柔被头,能够在保留立高式被头高蓬立体优势的情况下,解决传统立高式或嵌线式被头卡脖颈的问题,有效减缓颈部肌肤与被头间的摩擦;同时,提升被头处的柔软性能,增强其变形能力,解决由于嵌线硬挺导致被芯肩颈处不贴合的问题,则更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舒适健康的睡眠环境,提升被子的保暖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软被子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立高式或嵌线式被头卡脖颈、被头嵌线硬挺导致被子肩颈处不贴合和被头嵌线与使用者肌肤频繁摩擦导致皮肤松弛等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柔软被子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9]将一片式面料叠合,靠近叠合线部分作为被头,远离叠合线部分作为被体;
[0010]使用打裥和/或扭花工艺在被头上制得至少一个支撑部;
[0011]使用绗缝工艺在被体上围合形成多个尺寸相同和/或不同的绗缝格,将多个绗缝格组成至少一个功能区;
[0012]向被头和多个绗缝格中填充相同和/或不同克重的填充物;
[0013]将被头和被体四周密封,制得该被子。
[00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被头非常规两片式面料经过切穿或立衬工艺制备,本专利技术被头为一片式面料叠合形成,靠近叠合线部分作为被头,减少被头的裁剪缝纫工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辅料对体感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被子采用一片式面料叠合形成,无任何拼接,一定程度上减少缝纫工序。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打裥和/或扭花工艺在被头上制得支撑部,在支撑部的作用下,被头自然蓬松,形成立体空间,使得填充物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从而实现蓬松保暖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达到立高加嵌绳的作用效果和具有美观性的基础上,利用支撑部实现高蓬支撑,提高被头的超柔无感性能。
[0015]进一步,当被头使用打裥工艺时,支撑部为单裥、对裥、三裥、多裥、碎裥和钻石裥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进一步,支撑部宽度为0~Ncm(N大于零)。
[0017]进一步,支撑部数量为0~M个(M大于零且为整数)。
[0018]进一步,打裥工艺的打裥方向包括正向和/或反向。
[0019]进一步,当支撑部为对裥时,对裥的左裥和右裥间距为0~50cm。
[00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被头呈现不同形态,更精致、造型感更强,兼具美观与实用性,可设计性更高。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部宽度和数量非固定,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优选地,支撑部的宽度为1~3cm,更优选地,支撑部的宽度为1.5~2cm。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打裥方向使被头获得多种造型,且提供不同的舒适度,以在达到柔软目的的基础上,提高造型美观别致性。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仅使用扭花工艺制备被头,支撑部为立体扭花等形态。
[0021]本专利技术也不对支撑部在被头上的位置进行具体限定,其可以在被头上对称设置、交错设置或者随机分布。当支撑部为对称设置时,使得被头与至少一个使用者接触时,使用者均获得一致的超柔接触感与保暖度,更具有实用性,被头的保暖均匀性也更高。
[0022]进一步,一片式面料包括全涤、涤棉、全棉、粘棉、真丝、涤锦、莱塞尔与真丝的双丝面料和天丝面料。
[0023]进一步,一片式面料为经物理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和生化处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得到的柔软面料。
[002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片式面料采用亲肤度较高的面料经过柔软处理加工制得,柔软度更高,进一步提升超柔无感性能。同时,经过物理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被头纱线
中间空隙缩小,具有防绒效果,以解决现有被头中羽绒易钻绒的问题。
[0025]进一步,填充物包括纤维、蚕丝、羽绒和羊毛。
[0026]进一步,功能区包括防风区、保暖区和贴身区中的一种或多种,贴身区由保暖区的绗缝格通过斜向绗缝线斜分组成,防风区设置保暖区两侧。
[0027]进一步,一片式面料可以经绣花、印花、提花和烂花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制得。
[002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柔软被子,被子是将一片式面料叠合缝制得到的,被子包括靠近叠合线部分的被头和远离叠合线部分的被体,被头使用打裥和/或扭花工艺制得,被体包括多个尺寸相同和/或不同的绗缝格,多个绗缝格组成至少一个功能区。
[0029]进一步,被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部,支撑部使用打裥和/或扭花制得,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软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一片式面料叠合,靠近叠合线部分作为被头,远离所述叠合线部分作为被体;使用打裥和/或扭花工艺在所述被头上制得至少一个支撑部(1);使用绗缝工艺在所述被体上围合形成多个尺寸相同和/或不同的绗缝格,将多个所述绗缝格组成至少一个功能区;向所述被头和多个所述绗缝格中填充相同和/或不同克重的填充物;将所述被头和所述被体四周密封,制得所述被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被头使用打裥工艺时,所述支撑部(1)为单裥、对裥、三裥、多裥、碎裥和钻石裥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支撑部(1)宽度为0~Ncm(N大于零);和/或,所述支撑部(1)数量为0~M个(M大于零且为整数);和/或,所述打裥工艺的打裥方向包括正向和/或反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软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部(1)为所述对裥时,所述对裥的左裥和右裥间距为0~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片式面料包括全涤、涤棉、全棉、粘棉、真丝、涤锦、莱塞尔与真丝的双丝面料和天丝面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包括纤维、蚕丝、羽绒和羊毛。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喜颖王景安晓丽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罗莱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