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118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5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包括:瓣膜支架,其具有预设形态;修复机构,其构造成位于自体瓣膜的中间区域并用于夹合自体瓣叶;并且,所述修复机构具有捕捉和分离两种形态;其中,当所述修复机构处于捕捉形态并夹合自体瓣叶时,所述瓣膜支架处于所述修复机构的中间区域,并且所述瓣膜支架恢复为预设形态并促使所述修复机构拆卸分离;本申请方案置换的瓣膜支架未植入之前,自体瓣膜依旧能正常工作,为手术争取更多时间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瓣膜支架可沿导引内芯顺利抵达修复机构的中间区域,定位准确且操作更为便捷,瓣膜支架在逐步径向扩张恢复预设形态时,修复机构分离并环抱在瓣膜支架的外周,完成植入。完成植入。完成植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从心脏结构来看,无论是二尖瓣还是三尖瓣,均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造成产品准确定位和固定非常困难。尤其二尖瓣在心内的位置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给二尖瓣置换带来极大的挑战。
[0003]现有技术锚定的技术方式多半采用支架对房室瓣环的径向支撑力。这种技术的缺点就是容易对瓣环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容易造成支架和压迫组织对流出道产生影响。从远期来讲,随着返流减少,心室心房压下降,心脏结构进行重建,大规格的支架会影响瓣环尺寸的缩小,从而影响心脏的内部结构。
[0004]除此之外锚定的技术也用通过预先在瓣叶处植入一个对接装置,通过支架在对接装置内部撑开来固定在瓣叶处。专利CN109789019A描述了Edwards Lifesciences公司的一种心脏瓣膜对接线圈和系统。通过将对接装置缠绕在瓣叶外侧,将瓣叶和支架紧紧箍在一起。这种支架固定的方式优越性很突出,但是前叶较大箍在支架上,对左流出到血流得阻挡并未解决。
[0005]专利CN106255476B描述了Highlife公司的一种用于植入心脏瓣膜的系统,其包括:径向自膨式管状体,所述径向自膨式管状体具有流入端和流出端以及从所述管状体的侧表面向所述流入端延伸的突起;设在所述管状体内且与之附接的瓣膜;织物,所述织物构造成在所述管状体与所述突起之间形成袋体;以及细长外部构件,所述细长外部构件设置为被移入所述袋体中并将心脏组织引导到所述袋体中,以使所述心脏组织位于所述管状体与所述细长外部构件之间。该技术方式同样是在瓣叶外放置一个夹紧件,再植入一个自膨瓣,夹紧件将支架固定再瓣叶处,均是“环中瓣”虽然也避免了对瓣环组织的压迫,但是对左流出道的阻塞并未解决。
[0006]专利US20080033541公开了一种将二尖瓣瓣膜支架固定在二尖瓣瓣环上的方法,其使用固定在支架上的一个撑开件抵触大部分的左心房,从而达到锚定效果。该设计的问题在于,人工二尖瓣瓣膜在运动过程中承受较大的上下移位的冲击力,如果所述的撑开件刚度不足,则其难以起到锚定的作用;但倘若所述的撑开件刚性过度,则容易损伤心房组织。
[0007]专利CN202110076329.6 公开了一种经导管房室瓣膜置换系统,瓣膜置换系统包括瓣膜支架,人工瓣叶,锚定件,覆膜以及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为圆圈状的环形结构,可为一圈或者多圈,采用经导管植入的方法,盘绕在二尖瓣或三尖瓣腱索丛,将各个瓣叶下的腱索从外周向中心拉拢。所述瓣膜支架,包括本体支架、心房盘面、连接件。所述的锚定件,为若干个连接在本体支架的反折向心房侧的末端圆钝的结构,可钩住固定环而固定瓣膜支架。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其固定环先植入到心内,但是固定环与自体瓣膜或后植入的瓣膜支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受力点,使得固定环难以与自体瓣叶以及瓣膜支架实现锚定,其
方案在实施上缺乏实用性,在临床的手术操作中实现难度非常高。
[0008]综上所述尽管以上技术在临床上都有一些成效,但是都存在不足,亟需一种新的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以上和其它构思,而提出了本申请。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0010]在房室瓣手术的应用方面,本申请旨在针对房室瓣出现病变且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从而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对原生瓣环造成压迫以及瓣叶遮挡流出道等问题。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包括:瓣膜支架,其具有预设形态;修复机构,其构造成位于自体瓣膜的中间区域并用于夹合自体瓣叶;并且,所述修复机构具有捕捉和分离两种形态;其中,当所述修复机构处于捕捉形态并夹合自体瓣叶时,所述瓣膜支架处于所述修复机构的中间区域,并且所述瓣膜支架恢复为预设形态并促使所述修复机构拆卸分离。
[0012]根据一实施例,当所述修复机构捕捉并夹合自体瓣叶时,所述修复机构向心房方向移动;这样可以提拉瓣叶的高度,避免对左室流出道有阻隔。
[0013]根据一实施例,所述修复机构包括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可分别捕捉并夹合不同的自体瓣叶。
[0014]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采用金属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0015]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均设有咬合结构,其咬合结构可限定所述第一夹合装置、第二夹合装置与自体瓣叶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6]根据一实施例,其咬合结构可以是倒刺或其他可以与瓣叶锚定的结构,使其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能牢牢咬住自体瓣叶。
[0017]根据另一实施例,其咬合结构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的一端,咬合结构能“订住”自体瓣叶,以防止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夹合自体瓣叶之后出现滑脱的情况。
[0018]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合装置的一端和第二夹合装置的一端均设有瓣叶容置腔,当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捕捉并夹合自体瓣叶时,部分自体瓣叶被卷曲在所述瓣叶容置腔内。
[0019]根据一实施例,还包括导引内芯;所述导引内芯的远端设有可控释放部,所述可控释放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可拆卸连接。
[0020]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合装置设有第一支撑构件,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有第一解脱部;所述第二夹合装置设有第二支撑构件,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设有第二解脱部;其中,所述第一解脱部和第二解脱部通过所述导引内芯实现可拆卸连接。
[0021]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可控释放部大体上呈圆柱形构造,第一解脱部和第二解脱部可以相互嵌合,形成类似卡扣连接,然后可控释放部插入到第一解脱部和第二解脱部中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当可控释放部从第一解脱部和第二解脱部中间撤离后,瓣膜支架为第一
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提供径向扩张力,使其完成拆卸分离。
[0022]根据一实施例,当修复机构完成捕捉以及夹合瓣叶后,所述瓣膜支架可沿着所述导引内芯进入并抵达所述修复机构的中间区域。
[0023]根据一实施例,当所述修复机构处于捕捉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之间形成可扩张通道;并且,所述瓣膜支架进入所述可扩张通道后,所述可控释放部与所述修复机构拆卸分离,所述瓣膜支架径向扩张恢复为预设形态并促使所述第一夹合装置与第二夹合装置分离。
[0024]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瓣膜支架在心房内设有防漏环,所述防漏环被构造成适应瓣环生理结构的形态。
[0025]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防漏环具有预设形态,所述防漏环呈网格状或“Z”字型构造或波浪状构造。
[0026]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修复机构包括心房固定部,所述心房固定部被构造成适应瓣环生理结构的形态。
[0027]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瓣膜支架可以是球扩支架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包括:瓣膜支架;和修复机构,其构造成位于自体瓣膜的中间区域并用于夹合自体瓣叶;并且,所述修复机构具有捕捉和分离两种形态;其中,当所述修复机构处于捕捉形态并夹合自体瓣叶后,所述瓣膜支架被输送至所述修复机构的中间区域;当所述修复机构处于分离形态时,所述瓣膜支架径向扩张,并且所述修复机构被夹在所述瓣膜支架与心脏内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其中,所述修复机构包括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可分别捕捉并夹合不同的自体瓣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其中,在所述修复机构捕捉并夹合自体瓣叶的过程中,所述修复机构向心房方向移动使得部分自体瓣叶被卷曲在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内。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其中,还包括导引内芯;所述导引内芯的远端设有可控释放部,所述可控释放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其中,所述瓣膜支架可沿着所述导引内芯进入并抵达所述修复机构的中间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其中,当所述瓣膜支架处于所述修复机构的中间区域时,所述可控释放部与所述修复机构拆卸分离;其中,所述瓣膜支架径向扩张并将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夹在所述瓣膜支架与心脏内壁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夹合装置设有第一支撑构件,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有第一解脱部;所述第二夹合装置设有第二支撑构件,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设有第二解脱部;其中,所述第一解脱部和第二解脱部通过所述导引内芯实现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其中,当所述修复机构处于捕捉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之间形成可扩张通道;并且,所述瓣膜支架进入所述可扩张通道后,所述可控释放部与所述修复机构拆卸分离,所述瓣膜支架径向扩张并将所述第一夹合装置和第二夹合装置夹在所述瓣膜支架与心脏内壁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3

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世文张晓燕陈进雄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