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01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机动车电动尾门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上端面接触有框体,框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模块;框体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有扣板,安装座的两侧位置设置有限定机构,限定机构包括有移动板、弹性铰链、凹槽、移动扣块、收卷机构与拉绳,移动板通过弹性铰链与安装座连接,移动扣块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一侧面上端位置,凹槽开设在安装座的内部,移动板的下端部分位于凹槽的内部,拉绳的一端与移动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安装的过程不需要进行打孔操作,不需要螺丝等固定部件,拆装都较为便捷,同时也能够保证控制模块安装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动车电动尾门
,具体为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品质及使用便利性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电动尾门配置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
[000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0932761.1一种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具体内容为:安装底板和控制模块,所述安装底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底板两侧还分别设有定位柱和卡钩,所述控制模块两侧分别设有与定位住和卡钩相配合的定位孔和限位臂,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卡钩和限位臂与安装底板进行连接;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主要采用安装底板和控制模块组成。
[0004]这种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在进行拆除时需要用力拔起,操作不够方便省力,且安装的过程中也需要用力按压,没有较好的拆装性,不方便后续对控制模块的维护和检查,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进行拆除时需要用力拔起,操作不够方便省力,且安装的过程中也需要用力按压,没有较好的拆装性,不方便后续对控制模块的维护和检查。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接触有框体,所述框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模块;
[0007]所述框体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有扣板,所述安装座的两侧位置设置有限定机构,所述限定机构包括有移动板、弹性铰链、凹槽、移动扣块、收卷机构与拉绳,所述移动板通过弹性铰链与安装座连接,所述移动扣块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一侧面上端位置,所述凹槽开设在安装座的内部,所述移动板的下端部分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拉绳的一端与移动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收卷机构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有手柄、旋杆、卷簧与收卷辊,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旋杆的前端面。
[0009]优选的,所述卷簧设置在旋杆的外部,所述收卷辊固定连接在旋杆的后端面,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收卷辊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旋杆插接在安装座的内部,所述卷簧的外部与安装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拉绳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所述收卷辊对拉绳的绕卷拉力小于移动板对拉绳的拉力。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扣块的下端面与扣板的上端面互相贴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能够将框体和控制模块直接按压连接在安装座上,之后扣板便能够被按压在移动扣块的下端,在按压的过程中移动板能够在弹性铰链的作用下移动,能够使扣板卡进移动扣块的下端位置,位于安装座内部的移动板能够在凹槽的内部移动,进而拉绳便会被放松,收卷辊立刻反应将拉绳收卷,拉绳始终处理紧绷状态,避免缠绕打结,在移动扣块恢复原位移动时,拉绳会被移动板重新拉回,收卷辊不会将拉绳缠绕,通过卷簧能够使收卷辊对放松的拉绳具有自动收卷动作,在需要将框体与安装座之间分离时,工作人员可转动手柄,进而收卷辊转动对拉绳进行收卷,进而通过拉绳便能够将移动板的下端进行拉动,移动板能够以弹性铰链为支点进行移动,进而便能够将移动扣块与扣板脱离,进而便能够将框体与安装座分离,将控制模块拆卸出,安装的过程不需要进行打孔操作,不需要螺丝等固定部件,拆装都较为便捷省力,同时也能够保证控制模块安装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0014]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扣板与移动扣块的结合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凹槽与拉绳的结合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框体与控制模块的结合视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安装座;2、框体;3、控制模块;4、扣板;5、移动扣块;6、移动板;7、弹性铰链;8、凹槽;9、拉绳;10、手柄;11、收卷辊;12、卷簧; 13、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技术方案: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上端面接触有框体2,框体2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模块3;
[0024]在按压的过程中移动板6能够在弹性铰链7的作用下移动,能够使扣板 4卡进移动扣块5的下端位置,位于安装座1内部的移动板6能够在凹槽8的内部移动,框体2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有扣板4,安装座1的两侧位置设置有限定机构,限定机构包括有移动板6、弹性铰链7、凹槽8、移动扣块5、收卷机构与拉绳9,移动板6通过弹性铰链7与安装座1连接,移动扣块5
固定连接在移动板6的一侧面上端位置,凹槽8开设在安装座1的内部,移动板6 的下端部分位于凹槽8的内部,拉绳9的一端与移动板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拉绳9的另一端与收卷机构连接,移动扣块5的下端面与扣板4的上端面互相贴合。
[0025]工作人员可转动手柄10,进而收卷辊11转动对拉绳9进行收卷,进而通过拉绳9便能够将移动板6的下端进行拉动,移动板6能够以弹性铰链7为支点进行移动,进而便能够将移动扣块5与扣板4脱离,收卷机构包括有手柄10、旋杆13、卷簧12与收卷辊11,手柄10固定连接在旋杆13的前端面,卷簧12设置在旋杆13的外部,收卷辊11固定连接在旋杆13的后端面,拉绳9的另一端与收卷辊11固定连接,旋杆13插接在安装座1的内部,卷簧12 的外部与安装座1连接,拉绳9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收卷辊11对拉绳9的绕卷拉力小于移动板6对拉绳9的拉力。
[002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安装座1事先与机动车进行粘接固定,在对控制模块3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能够将框体2和控制模块3直接按压连接在安装座1上,之后扣板4便能够被按压在移动扣块5的下端,在按压的过程中移动板6能够在弹性铰链7的作用下移动,能够使扣板4卡进移动扣块5的下端位置,位于安装座1内部的移动板6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端面接触有框体(2),所述框体(2)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模块(3);所述框体(2)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有扣板(4),所述安装座(1)的两侧位置设置有限定机构,所述限定机构包括有移动板(6)、弹性铰链(7)、凹槽(8)、移动扣块(5)、收卷机构与拉绳(9),所述移动板(6)通过弹性铰链(7)与安装座(1)连接,所述移动扣块(5)固定连接在移动板(6)的一侧面上端位置,所述凹槽(8)开设在安装座(1)的内部,所述移动板(6)的下端部分位于凹槽(8)的内部,所述拉绳(9)的一端与移动板(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绳(9)的另一端与收卷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孔的机动车电动尾门控制模块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有手柄(10)、旋杆(13)、卷簧(12)与收卷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精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