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低压配电网向数字化转型,电网提出了配电物联网作为配电台区业务的解决方案。从计量自动化系统不断深入推广,为低压配电台区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配电网的拓扑结构是配电网进行线损分析、故障诊断、潮流计算、三相平衡等应用功能的基础。为此,实现低压配电台区物理拓扑分析这项基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低压配电台区物理拓扑分析主要包括拓扑静态识别与变动研判两方面。目前,拓扑变动研判主要有人工管理和设备监测。
[0003]在现有技术中,人工管理指的是通过业务管理流程的约束,在台区拓扑发生变动后人为记录并上报。但是,依靠人工的方式耗时费力、效率低、准确度难以保证。另外,设备监测指的是外挂具备载波信号发送与接收功能的设备,通过载波信号识别完成拓扑变动判断,投资成本高,运维压力大。实际上,当台区拓扑发生变动时,电力网络潮流发生变化并体现在电气量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低压台区的配变低压母线的第一电压和第一有功功率,并获取低压台区内所有用户电表预设周期内相同频次的第二电压和第二有功功率;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第二有功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有功电流、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二有功电流设置滑动窗口数据;根据所述滑动窗口数据计算电表与对应相母线的电流偏差,若偏差大于预设电流偏差阈值则判定为台区相序拓扑发生变动,若偏差小于预设电流偏差阈值则对电表的电压序列开展聚类分析以进行电压偏差判断;根据所述电压偏差判断,判断相同聚类中是否存在异相电表,若有则判定为台区相序拓扑发生变动,若没有则判定为台区相序拓扑没有发生变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第二有功电流,具体公式包括:得到第二有功电流,具体公式包括:其中,P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电压值,A、B、C分别表示低压母线的相序,P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电压值,M为台区供电用户数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偏差判断具体包括: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在不同聚类数目设定值下对电表的电压序列开展聚类分析,计算不同聚类数目设定值下聚类结果的戴维森堡丁指标,筛选指标数值最小对应的聚类数作为最优聚类数,得到最佳聚类结果;根据所述最佳聚类结果和对应的相序拓扑信息,判断相同聚类中是否存在异相电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戴维森堡丁指标所应用的计算式为:其中,λ
DBI
表示戴维森堡丁指标,K为正整数,m
i
为聚类簇C
i
的电表个数,m
j
为聚类簇C
j
的电表个数,x
i
表示聚类收敛后聚类簇C
i
中各电表的第二电压时序数据,x
j
表示聚类收敛后聚类簇C
j
中各电表的第二电压时序数据,μ
i
表示聚类收敛后聚类簇C
i
的聚类中心的电压时序数据,μ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冯浩洋,蔡永智,郭文翀,阙华坤,李健,卢世祥,冯小峰,江泽涛,黄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