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24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头面部发生错位骨折后,利用有限空间进行复位的难题。辅助器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之间设有至少两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第一柱体上的第一活动杆和铰接在所述第二柱体上的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杆之间设有齿轮套件同时与两者啮合。通过操作齿轮转动来控制断骨的移动,施力的稳定性更容易控制,可以在有限空间施加较大的力,无需大面积切开断骨处的肌肉组织,减少手术副作用;施力的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平行于断骨表面,进而最大限度减轻剪切力带来的损伤。大限度减轻剪切力带来的损伤。大限度减轻剪切力带来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设备
,涉及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

技术介绍

[0002]面对头面部骨折的患者,尤其是骨折断端发生错位后,通常需要切开面部组织,充分暴露断骨进行复位,但头面部密布着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切开复位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伤。现有的切开复位需要用剥离子利用杠杆原理将错位的骨折断端撬起来,施力的过程存在很强的不可控性,主要缺陷如下:
[0003]1、为了充分暴露术野而切开和分离的组织比较多,带来了额外损伤;
[0004]2、剥离子撬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破坏了骨膜,而骨组织的营养主要来自骨膜,破坏后会影响骨折断端的愈合;
[0005]3、撬动的过程会导致骨断端的不规则裂缘变形或有碎骨脱落,进而不利于断端的对合;
[0006]4、撬动的过程还会对周围组织形成挤压和牵拉,从而增加软组织水肿和人造腔隙,这种人为腔隙积聚的渗液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目的在于解决头面部发生错位骨折后,利用有限空间进行复位的难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之间设有至少两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第一柱体上的第一活动杆和铰接在所述第二柱体上的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杆之间设有齿轮套件同时与两者啮合。
[0010]所述齿轮套件包括齿轮和带锁定齿轮功能的抱轨槽,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上具有抱轨部和所述抱轨槽配合以阻止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脱离。
[0011]所述辅助器包括操作件,所述齿轮上具有便于和所述操作件传动连接的操作口。
[0012]所述操作口包括中心口,所述中心口的侧边具有向齿轮边缘延伸的偏心口,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端部的侧壁上具有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嵌入所述偏心口。
[0013]所述偏心口的两侧壁上具有限位槽,所述传动部嵌入所述限位槽中。
[0014]所述操作口贯穿于所述齿轮。
[0015]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套设可移动固定套,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杆都铰接在所述固定套上。
[0016]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上具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延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轴向布置。
[0017]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的端部具有钻头。
[0018]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对应钻头的端部具有外螺纹。
[001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通过操作齿轮转动来控制断骨的移动,施力的可控性性大大增加,避免了为充分暴露术野而大面积切开断骨处的血管、神经、肌肉组织,减少了手术副损伤。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辅助器和断骨连接时的示意图;
[0021]图2为辅助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

A剖视图;
[0024]图5为图3中B

B剖视图;
[0025]图6为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第一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注说明:110、第一柱体;120、第二柱体;130、固定套;140、固定槽;150、钻头;160、外螺纹;210、第一控制组件;220、第二控制组件;230、第一活动杆;240、第二活动杆;300、齿轮;310、操作口;311、中心口;312、偏心口;313、限位槽;400、操作件;410、操作杆;420、传动部;430、手柄;510、第一断骨;520、第二断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如图1

5所示,包括第一柱体110和第二柱体120,所述第一柱体110和所述第二柱体120之间设有至少两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第一柱体110上的第一活动杆230和铰接在所述第二柱体120上的第二活动杆240,所述第一活动杆230和所述第二活动杆240之间设有齿轮套件同时与两者啮合,具体为,齿轮套件包括齿轮,齿轮与两者啮合。
[0030]如图1所示,第一断骨510和第二断骨520原本是一体的骨组织,现在发生折断并产生错位,需要对第一断骨和第二断骨进行复位对接。将第一柱体110和第二柱体120分别垂直固定到第一断骨和第二断骨,两组控制组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0和第二控制组件220,操作时操作第一控制组件210的齿轮300,也可以操作第二控制组件220的齿轮300。当操作第一控制组件210的齿轮300时,第一柱体110和第二柱体120以第二控制组件220对应的铰接点为支点控制断骨移动,例如第一控制组件210的齿轮300转动,使得第一控制组件210对应的两个铰接点相互靠近,第一断骨和第二断骨逐渐相互分开。反之,控制第二控制组件220的齿轮300时,则第一柱体110和第二柱体120以第一控制组件210对应的铰接点为支点移动断骨,医生可以根据实际骨折情况选择操作的齿轮300以及旋转方向,操作灵活,施力的稳定性更容易控制,无需大面积切开断骨处的肌肉组织,减少手术副作用。手术过程不容易破坏骨膜,减少对骨折愈合的不利影响,断骨的移动幅度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减少断骨周围组织的挤压和牵拉,减少软组织水肿和人造腔隙,减少感染风险。
[0031]在复位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患者的机能,外界施加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断骨上,对临近组织的损伤会大大降低。还可以通过几组辅助器的联合使用处理更加复杂的骨折复位需求。辅助器所需要的空间可以较小,便于医生利用狭小的手术空间进行操作,甚至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无切开错位骨折的体外复位,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风险,方便术后护理,可以延伸应用于战场急救及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对于头面部不规则骨的骨折尤其是错位骨折情况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0032]所述齿轮300设有抱轨槽,所述第一活动杆230和第二活动杆240上具有抱轨部和所述抱轨槽配合以阻止所述齿轮300与所述第一活动杆230和第二活动杆240脱离。同时,抱轨槽还具有锁定齿轮转动的作用。
[0033]如图2

6所示,所述辅助器包括操作件400,所述齿轮300上具有便于和所述操作件400传动连接的操作口310。所述操作口310包括中心口311,所述中心口311的侧边具有向齿轮300边缘延伸的偏心口312,所述操作件400包括操作杆410和手柄430,所述操作杆410端部的侧壁上具有传动部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体(110)和第二柱体(120),所述第一柱体(110)和所述第二柱体(120)之间设有至少两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第一柱体(110)上的第一活动杆(230)和铰接在所述第二柱体(120)上的第二活动杆(240),所述第一活动杆(230)和所述第二活动杆(240)之间设有齿轮套件同时与两者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套件包括齿轮和带锁定齿轮功能的抱轨槽,所述第一活动杆(230)和第二活动杆(240)上具有抱轨部和所述抱轨槽配合以阻止所述齿轮(300)与所述第一活动杆(230)和第二活动杆(240)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器包括操作件(400),所述齿轮(300)上具有便于和所述操作件(400)传动连接的操作口(3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头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复位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310)包括中心口(311),所述中心口(311)的侧边具有向齿轮(300)边缘延伸的偏心口(312),所述操作件(400)包括操作杆(410),所述操作杆(410)端部的侧壁上具有传动部(4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冬冬葛明华谭卓忻莹虞昆孟可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