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01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5
本申请涉及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包括:容置池,包括底部和环绕所述底部设置的内周壁;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所述进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容置池内;基质填料层,包括由下而上层叠设置的第一砾石层、玻璃轻石层、砾石与粗砂混合层以及第二砾石层,所述基质填料层位于所述进水孔下方;水生植物层,包括若干水生植物,位于所述基质填料层上方。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通过合理设置的基质填料层对景观水进行过滤,通过微生物对景观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吸收,可以解决使用现有技术对景观水进行处理不佳,水质较差的问题。水质较差的问题。水质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环保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于人工湖或者景观池塘等景观水处理,现有的相关生态滤床水处理技术在景观水处理案例应用方面,通常都是没有控制进水量以及水量分布。导致大量水冲刷后冲散填料,还会由于水量比较大,表面会积水严重,出水水质也会大大降低。
[0003]由于景观水的处理量比较大,微生态滤床既要保证不能使表面积水,也不能因为进水量大而破坏填料层,更要保证出水水质,这对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设计不当,填料和孔隙率不佳导致的出水水质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容置池,包括底部和环绕所述底部设置的内周壁;
[0008]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所述进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容置池内;
[0009]基质填料层,包括由下而上层叠设置的第一砾石层、玻璃轻石层、砾石与粗砂混合层以及第二砾石层,所述基质填料层位于所述进水孔下方;
[0010]水生植物层,包括若干水生植物,位于所述基质填料层上方;
[0011]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位于所述底部,所述排水管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部,所述排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基质填料层下方;
[0012]其中,所述景观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进水管道后,从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容置池内,依次经由所述水生植物层和基质填料层分离过滤后,所述景观水从所述排水孔进入所述排水管道内,并从所述排水口排出。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渗膜,所述防渗膜铺设在所述底部和内周壁上,所述防渗膜厚度为1.4

1.6mm。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厚度25

35cm,砾石颗粒大小40

50mm。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轻石层厚度15

25cm,玻璃轻石颗粒大小20

30mm。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砾石与粗砂混合层厚度为25

35cm,其中,砾石颗粒大小10

20mm,粗砂颗粒大小3

5mm。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砾石与粗砂混合层中砾石与粗砂混合比例为:砾石占60%,粗砂占40%。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设置为四排,四排所述排水孔开设在所述排水
管道由轴线向外的四个不同方向,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8

12mm,同一排相邻所述排水孔的间距为25

35cm。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设置为若干行,行距为40

50cm,同一行相邻所述水生植物的株距为30

40cm。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砾石层、砾石与粗砂混合层、玻璃轻石层附着有好氧微生物。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砾石层附着有厌氧微生物。
[002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包括容置池、排水管道、基质填料层、水生植物层、进水管道等,通过合理设置的基质填料层对景观水进行过滤,通过微生物对景观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吸收,可以解决使用现有技术对景观水进行处理不佳,水质较差的问题;通过对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上的孔隙率与密实度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景观水在微生态滤床装置里的时间,保证微生态滤床装置表面不积水、不堵塞,提高微生态滤床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物理过滤及微生物处理方式对景观水进行处理,集约程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7]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8]容置池,包括底部和环绕底部设置的内周壁;
[0029]进水管道7,用于从外部引入待净化的景观水,进水管道7的进水口位于容置池外,进水管道7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进水孔位于容置池内;
[0030]基质填料层,基质填料层用于分离景观水中的颗粒物与水并将景观水中的污染物
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景观水的作用,其包括由下而上层叠设置的第一砾石层3、玻璃轻石层4、砾石与粗砂混合层5以及第二砾石层6,基质填料层位于进水孔下方;
[0031]水生植物层8,包括若干水生植物,位于基质填料层上方,具体的,水生植物生长于第二砾石层6上方;
[0032]排水管道2,排水管道2位于底部,排水管道2的排水口位于容置池外部,排水管道2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排水孔,排水孔位于基质填料层下方,经由基质填料层分离后的景观水从若干数量的排水孔进入排水管道2内并从排水口排出;
[0033]其中,景观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管道7后,从进水孔进入容置池内,依次经由水生植物层8和基质填料层分离过滤后,景观水从排水孔进入排水管道2内,并从排水口排出。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渗膜1,防渗膜1铺设在底部和内周壁上,用于保证景观水不渗漏出去。防渗膜1厚度为1.4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池,包括底部和环绕所述底部设置的内周壁;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所述进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容置池内;基质填料层,包括由下而上层叠设置的第一砾石层、玻璃轻石层以及第二砾石层,所述基质填料层位于所述进水孔下方;水生植物层,包括若干水生植物,位于所述基质填料层上方;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位于所述底部,所述排水管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部,所述排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基质填料层下方;其中,所述景观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进水管道后,从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容置池内,依次经由所述水生植物层和基质填料层分离过滤后,所述景观水从所述排水孔进入所述排水管道内,并从所述排水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渗膜,所述防渗膜铺设在所述底部和内周壁上,所述防渗膜厚度为1.4

1.6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水微生态滤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厚度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