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805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6
本申请涉及一种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包括:容置池;进水管道,其进水口位于容置池外部,进水管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若干数量的进水孔位于容置池内;过滤层,位于进水管道下方,过滤层分解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排水管道,位于容置池底部,排水管道的排水口位于容置池外部,排水管道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排水孔,若干数量的排水孔位于容置池内;水生植物层,位于过滤层上方,包括用于存放污泥的污泥层和种植在污泥层上的若干水生植物;可以解决现有污泥处理技术中使用化学药剂导致二次污染以及使用高温厌氧发酵方法实施的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环保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污水及污染。现有的生活污水中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是在污泥中投加高分子混凝药剂,使污泥絮凝成小块状,然后通过污泥压滤机压干,最终填埋处理。并且,由于污泥中有机质含量不高,采用高温厌氧发酵方法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不太适用。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中使用化学药剂导致二次污染以及使用高温厌氧发酵方法实施的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提供了一种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包括:
[0006]容置池,所述容置池具有底部和环绕所述底部设置的内周壁;
[0007]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部,所述进水管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若干数量的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容置池内,所述生活污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进水管道后从若干数量的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容置池内;
[0008]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进水管道下方,所述过滤层分解吸收所述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
[0009]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位于所述底部,所述排水管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部,所述排水管道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排水孔,若干数量的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容置池内,所述生活污水从若干数量的所述排水孔进入所述排水管道内并从所述排水口排出;
[0010]水生植物层,所述水生植物层位于所述过滤层上方,所述水生植物层包括用于存放污泥的污泥层和种植在所述污泥层上的若干水生植物,若干所述水生植物分解吸收所述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
[0011]可选地,所述污泥层的厚度为10

15cm。
[0012]可选地,所述进水管道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数量的所述进水管道均匀铺设在所述过滤层上方,若干数量的相邻所述进水管道之间的间距为1m。
[0013]可选地,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过滤层之间在垂直方向上具有20cm的距离。
[0014]可选地,若干所述水生植物设置为若干行,若干相邻行所述水生植物的行距为50cm,若干相邻所述水生植物的株距为30cm。
[0015]可选地,若干数量的所述进水孔设置为两排,两排所述进水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水
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所述进水孔的间距为20cm。
[0016]可选地,若干数量的所述排水孔设置为两排,两排所述排水孔开设在所述排水管道的两个不同的方向,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所述排水孔的间距为25cm。
[0017]可选地,还包括防渗膜,所述防渗膜铺设在所述底部和所述内周壁上。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包括容置池、排水管道、过滤层、进水管道、水生植物层等,通过过滤层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截留,使得污泥停留在装置表面,停留在装置表面的污泥进行自然干化后作为绿化植物的有机肥处理,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污泥处理导致的二次污染以及使用高温厌氧发酵方法实施的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0019]通过对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上的孔隙率与密实度的调整,从而保证污泥的单次处理量,避免因污泥过多而产生臭味影响环境以及解决装置表面积水的问题。
[0020]通过控制水生植物的间距从而控制植物密度,保证对污泥进行人工清理时便于清理。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

容置池,2

防渗膜,3

排水管道,31

排水口,32

排水孔,4

过滤层,41

砾石层,42

砾石和玻璃轻石混合层,43

粗砂和玻璃轻石混合层,44

粗砂层,5

进水管道,51

进水孔,52

进水口,6

水生植物层,61

水生植物,7

水位控制管道,71

连接口,72

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25]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生态滤床装置至少包括:容置池1,容置池1具有底部和内周壁;防渗膜2,防渗膜2铺设在容置池1的底部和内周壁上,用于保证生活污水不渗漏出去;进水管道5,进水管道5的进水口52位于容置池1外部,进水管道5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51,若干数量的进水孔51位于容置池1内,生活污水从进水口52进入进水管道5后从若干数量的进水孔51进入容置池1内;过滤层4,位于进水管道5下方,过滤层4分解吸收从进水管道5进入容置池1内的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过滤层4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砾石层41,砾石和玻璃轻石混合层42,粗砂和玻璃轻石混合层43,粗砂层44,过滤层4用于分离生活污水中的颗粒物与水并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排水管道3,排水管道3位于容置池1底部,排水管道3的排水口31位于容置池1外部,排水管道3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排水孔32,若干数量的排水孔32位于容置池1内,经由过滤层4分离后的生活污水从若干数量的排水孔32进入排水管道3内并从排水口31排出;水生植物层6,位于过滤层4上方,水生植物层6包括用于存放污泥的污泥层(未图示)和种植在污泥层上的若干水生植物61,若干水
生植物61用于分解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其中,污泥层的厚度为10

15cm;水位控制管道7,位于容置池1外,水位控制管道7具有连接口71,连接口71与排水管道3的排水口31连接,经由排水口31排出的生活污水流入至水位控制管道7中,用于控制微生态滤床装置内的水位,保证生活污水在微生态滤床装置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使得过滤层4具有充分的时间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0026]在本实施例中,污泥层的厚度为15c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污泥层的厚度还可以为其他,本申请不对此作限定。
[0027]为了更好的保证生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池,所述容置池具有底部和环绕所述底部设置的内周壁;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部,所述进水管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水孔,若干数量的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容置池内,所述生活污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进水管道后,从若干数量的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容置池内;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进水管道下方,所述过滤层分解吸收所述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位于所述底部,所述排水管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容置池外部,所述排水管道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排水孔,若干数量的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容置池内,所述生活污水从若干数量的所述排水孔进入所述排水管道内,并从所述排水口排出;水生植物层,所述水生植物层位于所述过滤层上方,所述水生植物层包括用于存放污泥的污泥层和种植在所述污泥层上的若干水生植物,若干所述水生植物分解吸收所述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微生态滤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层的厚度为10

15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生活污水中污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卫建俞梁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