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污泥源减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897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源减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包括包括生物选择器以及沿着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以及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器的进泥口连通于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器的出泥口连通于所述曝气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泥源减量装置能保证污水处理达标的同时,实现污泥源减量化,提升了污泥处理处置效率,降低了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处理处置费用。处理处置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源减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源减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是制约污水处理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瓶颈。
[0003]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污泥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处置,例如直接外运、直接农用、任意堆放和不规范的填埋,均会导致污泥中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系统,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实际成效。目前,对于污泥的处理处置情况不容乐观,例如以污泥浓缩、污泥脱水以及卫生填埋为主的方式,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剩余污泥的产出压力,另外,上述处置方式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同时,污泥处理处置的费用高,约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0%~45%。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污泥源减量装置。该污泥源减量装置能保证污水处理达标的同时,实现污泥源减量化,提升了污泥处理处置效率,降低了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
[0005]一种污泥源减量装置,包括生物选择器以及沿着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以及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器的进泥口连通于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器的出泥口连通于所述曝气池。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连接于所述生物选择器以用于搅拌所述生物选择器内的下层泥水混合液与上清液形成泥水混合液以用于出泥,或者用于搅拌下层泥水混合液与上清液用于混匀。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连接在所述二沉池与所述生物选择器之间的进泥管道上。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连接在所述二沉池与所述生物选择器之间的进泥管道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连接在连接所述二沉池与所述生物选择器之间的进泥管道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二驱动泵连接在所述生物选择器与所述曝气池之间的出泥管道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连接在所述生物选择器与所述曝气池之间的出泥管道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连接在所述生物选择器与所述曝气池之间的出泥管道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选择器与进泥管道连接的进泥口高度大于 4/5H或小于3/5H,所述生物选择器与出泥管道连接的出泥口高度位于3/5H~4/5H 之间,其中,H
为所述生物选择器的有效高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池通过内回流管道连接于所述缺氧池;
[0015]和/或,所述二沉池通过外回流管道连接于所述厌氧池。
[0016]本技术的污泥源减量装置,能保证污水处理达标的同时,实现污泥源减量化,提升了污泥处理处置效率,降低了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本技术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在处理污水时,通过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生物选择器的循环,实现曝气池内的微生物渐渐向慢性生长微生物菌群进化。微生物细胞内源呼吸会产生一定的能量用于维持自身代谢,长期的内源呼吸则会过多的损耗生物质,结果导致细胞死亡,体现为微生物生长率降低或生物固体量减少,微生物在缺少有机底物以及溶解氧的生物选择器中,会发生自身消亡溶解和厌氧消化,在生物选择器中,由于有机底物和电子受体的缺乏,微生物只能利用其储备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存,ATP水解产生的能量也优先用于维持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微生物随泥水混合液回流至曝气池内时,在有氧环境中会发生好氧消化,微生物大量分解有机底物,优先用于细胞内ATP能量储备,而不是立即合成生物质,根据能量解耦联代谢理论,由于好氧

厌氧环境的交替和好氧高有机底物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即能量解偶联代谢,实现了污泥减量。因此,经过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生物选择器的循环,微生物生长率会降低或生物固体量会减少。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的污泥源减量装置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保证出水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实现污泥源减量。
[0019](2)本技术中的生物选择器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进出泥口,实现微生物在生物选择器内有效分离,同时满足单次排放一定上清液体积的要求。
[0020](3)本技术采用搅拌机构在非排泥时对生物选择器内的下层泥水混合液以及上清液进行周期性间歇搅拌,既能防止污泥一直沉降,又能提高生物选择器的运行效率,实现污泥源减量;采用搅拌机构在排泥时对下层泥水混合液以及上清液混合搅拌形成出泥混合液,保证由生物选择器每次向曝气池内排污泥的均匀性。
[0021](4)生物选择器采用第二预设交换频率进行污泥交换,以及通过泥水混合液及上清液交替排放的方式,污泥源减量可有效提高到35%以上,极大地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
[0022](5)本技术设置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二流量计,通过累计流量能够精准地控制所述生物选择器每次排出的下层泥水混合液或者上清液的体积,以及控制每次所述二沉池内排入所述生物选择器内的剩余污泥的体积,以保证生物选择器单次排入的体积与排出的体积相等。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污泥源减量工艺的工艺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生物选择器下进上出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生物选择器上进下出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门分类水平的相对丰度图,图5中横坐标:对照组


有生物选择器工艺中曝气池的微生物、实验组

含有生物选择器工艺中曝气池的微生物、生物选择器

生物选择器中的微生物,纵坐标表示相对丰度;
[0028]图6为本技术科分类水平的物种相对丰度图,图6中横坐标表示对照组

没有生物选择器工艺中曝气池的微生物、实验组

含有生物选择器工艺中曝气池的微生物、生物选择器

生物选择器中的微生物,纵坐标表示相对丰度;
[0029]图7为本技术属分类水平上的物种相对丰度图,图7中横坐标对照组
‑ꢀ
没有生物选择器工艺中曝气池的微生物、实验组

含有生物选择器工艺中曝气池的微生物、生物选择器

生物选择器中的微生物,纵坐标表示相对丰度;
[0030]图8为本技术生物选择器内的MLVSS/MLSS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选择器以及沿着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以及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器的进泥口连通于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器的出泥口连通于所述曝气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连接于所述生物选择器以用于搅拌所述生物选择器内的下层泥水混合液与上清液形成泥水混合液以用于出泥,或者用于搅拌下层泥水混合液与上清液用于混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连接在所述二沉池与所述生物选择器之间的进泥管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连接在所述二沉池与所述生物选择器之间的进泥管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源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源减量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连接在连接所述二沉池与所述生物选择器之间的进泥管道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欢忠孙连鹏吕慧金辉王昭凯杨裕昊陈传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