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71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6
一种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2a、2b、2c),其具有车厢(4)、布置在车厢(4)中的乘客舱(34)、底部区域(26)、内顶区域(32)以及多个用于容纳车辆部件的设备集装箱(44、44a、44b、44c),其中,所述乘客舱(34)包括第一端壁区域(36)和与第一端壁区域(36)相对置地布置的第二端壁区域(38)。为了能够使乘客舱(34)具有较大的配置自由度,在此规定,所述轨道车辆(2a、2b、2c)的每个设备集装箱(44、44a、44b、44c)均布置在所述区域(26、32、36、38)中的一个内。38)中的一个内。38)中的一个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具有车厢、布置在车厢中的乘客舱、底部区域、内顶区域以及多个用于容纳车辆部件的设备集装箱,其中,所述乘客舱包括第一端壁区域以及与第一端壁区域相对置地布置的第二端壁区域。
[0002]轨道车辆的操作者常常希望可以对轨道车辆的乘客舱在结构上尽可能自由地配置。轨道车辆的操作者例如可以决定,乘客舱的确定的局部区域是否可以用作多功能区域、座位区域或者厕所区域,坐轮椅者、自行车骑行者和/或携带童车的人员也可以一同乘坐在多功能区域中。
[0003]现代的轨道车辆装配有多个尤其电气的车辆部件、例如车辆控制部件和 /或乘客信息系统的部件,车辆部件通常安置在设备集装箱中。设备集装箱可能具有较大的空间需求并且不利于乘客舱的可自由配置性。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前述类型的轨道车辆中能够使乘客舱具有较大的自由配置性。
[0005]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技术通过一种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解决,该轨道车辆具有车厢、布置在所述车厢中的乘客舱、底部区域、内顶区域以及多个用于容纳车辆部件的设备集装箱,其中,所述乘客舱包括第一端壁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壁区域相对置地布置的第二端壁区域。
[0006]按照本技术的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具有车厢、布置在车厢中的乘客舱、底部区域、内顶区域以及多个用于容纳车辆部件的设备集装箱,其中,所述乘客舱包括第一端壁区域以及与第一端壁区域相对置地布置的第二端壁区域。按照本技术规定,所述轨道车辆的每个设备集装箱均布置在所述区域中的一个内。也就是说在此规定,各个设备集装箱分别布置在底部区域、内顶区域、第一端壁区域或第二端壁区域内。
[0007]关于轨道车辆的每个设备集装箱布置在所述区域中的描述不必如下理解,即,按照本技术地所有设备集装箱应布置在相同的区域内。反而以上描述应理解为,轨道车辆的设备集装箱不布置在不同于所述区域(底部区域、内顶区域、第一端壁区域、第二端壁区域)的任何位置上,其中,各个设备集装箱可以完全布置在不同的区域内。
[0008]布置在底部区域或内顶区域中的设备集装箱位于乘客舱以外。因此,这种设备集装箱在乘客舱中不需要位置并且也不会对乘客舱的可配置性造成不利影响。
[0009]因为在所述区域中限定乘客舱的边界的端壁、例如车厢端壁或者将乘客舱与车辆驾驶室分隔的分隔壁通过端壁本来会限制乘客舱的可配置性,因此乘客舱的可配置性不会受到布置在乘客舱的端壁区域内的设备集装箱的影响或者仅受到该设备集装箱微不足道的影响。与将设备集装箱布置在乘客舱的其它区域内相比,将设备集装箱布置在乘客舱的端部区域中的一个内为乘客舱提供了更高的配置自由度。
[0010]轨道车辆优选是单独的车厢,所述单独的车厢与其它车厢可耦连成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可以是随动车厢(即没有自身驱动器的车厢)或驱动车厢 (即具有自身驱动器的车厢)。
[0011]轨道车辆可以装配有一个或多个行走机构、尤其一个或多个转向架,其中,一个/
多个行走机构的类型和/或一个/多个行走机构的定位原则上可以是任意的。
[0012]设备集装箱在此应理解为一种容器,所述容器提供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车辆部件、尤其一个或多个电气的、气动的和/或液压的车辆部件。轨道车辆的各个设备集装箱例如可以设计为(设备)柜。
[0013]各个设备集装箱可以具有壳体、尤其金属壳体。所述壳体优选是阻燃壳体。
[0014]此外,轨道车辆的各个设备集装箱可以具有可打开和可关闭的门或者活门,所述活门尤其可以可转动地和/或可取下地支承。所述门或活门允许容易地接近布置在这种设备集装箱中的车辆部件,例如为了维修目的。
[0015]此外,各个设备集装箱可以在设备集装箱的至少一个壁部上具有用于信号传输和/或能量传输的接口。
[0016]轨道车辆的车厢具有地板和车顶(以下称为车厢地板和车厢顶)。此外,车厢具有第一侧壁和与第一相对置地布置的第二侧壁(以下称为第一和第二车厢侧壁)。各个车厢侧壁的纵向延伸部沿车辆纵向延伸。此外,车厢沿车辆纵向具有第一和第二车厢端部。
[0017]底部区域在此应理解为轨道车辆的在车厢地板下方的区域。轨道车辆的底部区域沿车辆纵向优选地从第一车厢端部延伸至第二车厢端部。
[0018]必要时,轨道车辆可以包括地板槽。在这种情况下,底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车辆宽度方向被地板槽限定边界。
[0019]内顶区域应理解为在轨道车辆的内顶和车厢顶之间的区域。适宜的是,轨道车辆的内顶区域在下面通过内顶限定边界,并且在上面通过车厢顶限定边界。轨道车辆的内顶区域优选地沿车辆纵向从第一车厢端部延伸至第二车厢端部。
[0020]乘客舱的端壁区域在此理解为乘客舱的一个区域,该区域沿车辆纵向从限定乘客舱边界的端壁延伸至垂直于车辆纵向延伸穿过车厢的平面,所述平面与该端壁相距50cm。在高度上,这种端壁区域例如可以从车厢地板延伸至内顶。这种端壁区域例如沿车辆宽度方向从第一车厢侧壁延伸至第二车厢侧壁。
[0021]此外,设备集装箱布置在乘客舱的端壁区域之一中的方式应理解为一种布置方式,其中,设备集装箱

就其在车辆纵向上的延伸量而言

至少部分地位于端壁区域以内。以优选的方式,轨道车辆的布置在端壁区域之一内的设备集装箱

就其在车辆纵向上的延伸量而言

绝大部分地、尤其完全地位于所述端壁区域以内。
[0022]乘客舱在高度上优选从车厢地板延伸至内顶。乘客舱优选沿车辆宽度方向从第一车厢侧壁延伸至第二车厢侧壁。
[0023]适宜地,在轨道车辆的设备集装箱中分别容纳至少一个车辆部件。容纳在设备集装箱内的车辆部件优选是电气的、气动的和/或液压的车辆部件。
[0024]在此可以规定,一个或多个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布置在设备集装箱中的至少一个内。尤其可以规定,一个或多个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即没有不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仅仅布置在设备集装箱中的至少一个内。
[0025]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在此理解为轨道车辆的对于安全行驶所必需的部件。轨道车辆的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制动系统部件(例如压力空气容器、用于气动制动器的制动控制装置和/或用于电气制动器的制动控制装置)、车载电网设备、诊断装置和/或车辆控制部件。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尤其可以包括

例如根据标准DIN EN 50553:
2016

在火灾情况下对于轨道车辆的行驶性所需要的车辆部件。
[0026]此外可以规定,在设备集装箱中的至少一个内布置一个或多个不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尤其可以规定,在设备集装箱中的至少一个内仅仅布置一个或多个不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即没有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
[0027]不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在此应理解为轨道车辆的不属于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组的部件。不与安全相关的车辆部件可以例如包括乘客信息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其具有车厢(4)、布置在所述车厢(4)中的乘客舱(34)、底部区域(26)、内顶区域(32)以及多个用于容纳车辆部件的设备集装箱,其中,所述乘客舱(34)包括第一端壁区域(36)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壁区域(36)相对置地布置的第二端壁区域(38),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的每个设备集装箱均布置在所述底部区域(26)、所述内顶区域(32)、所述第一端壁区域(36)和所述第二端壁区域(38)中的一个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集装箱(44b)布置在所述底部区域(26)内。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设备集装箱(44a)布置在所述内顶区域(32)内。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三设备集装箱(44c)布置在所述乘客舱(34)的所述第一端壁区域(36)内或者所述乘客舱(34)的所述第二端壁区域(38)内。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壁区域(36)和所述第二端壁区域(38)均布置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集装箱(44c)。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设有车辆驾驶室(46)和分隔壁(48),所述分隔壁(48)将所述车辆驾驶室(46)与所述乘客舱(34)相分隔,其中,所述车厢(4)具有限定所述乘客舱(34)边界的车厢端壁(20),所述乘客舱(34)的所述第一端壁区域(36)与所述车厢端壁(20)邻接,并且所述乘客舱(34)的所述第二端壁区域(38)与所述分隔壁(48)邻接。7.按照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克劳斯H特鲁特勒M威廉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