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极照明系统和无电极照明系统的谐振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494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的谐振器,包括一个具有规定形状的主体部分;一个形成在主体部分一侧的传送空间部分而且在其中有一个微波发生器的天线;一个在一侧开口的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朝向开口侧有一个逐渐变宽的截面,用于通过微波馈送装置接收自天线辐射的微波并谐振微波;和一个在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的内壁上以一定高度形成的凸起部。因为反射光的反射器有大的尺寸以及可变化它自己的形状来增加反射的平行光的数量,所以照明性能可以得到加强。此外,激励无电极灯泡中填充气体的微波的阻抗匹配以及谐振频率是可以控制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更确切地讲,涉及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的谐振器,其可以增加反射自无电极灯泡辐射的光的反射器的尺寸,校验反射器的形状,并匹配激励无电极灯泡中的填充气体的电子波的阻抗和控制谐振频率。
技术介绍
通常,在一个无电极照明系统中,无电极灯泡中的填充气体经激励而转变成等离子体状态,于是产生于等离子体的光照亮了外部的空间。等离子体产生的光是自然光,与通常使用的日光灯和白炽灯相比有着优秀的照明效果,而且这种灯泡的寿命周期更长。图1是剖视图,展示了一种普通无电极照明系统,图2是沿图1中A-B线的剖视图。如这些图例所示,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一个产生微波能量的微波发生器10;一个具有谐振空间21的谐振器20,产生于电磁发生器10的微波在此谐振区中谐振;一个微波馈送装置30,安装在谐振器的谐振空间21中并导引产生于微波发生器10的微波进入谐振空间21;一个位于谐振空间21中与微波馈送装置30相连的无电极灯泡40,经由谐振的微波能量产生等离子光;一个反射器50,用于向前方反射产生于无电极灯泡40的光;和一个安装在反射器50前侧的透明盖子60,用以防止微波泄露并保护无电极灯泡40。谐振器20包括一个有规定形状的主体部分22;谐振空间21呈现圆柱形状,并在主体部分22的一例有一定的内径和深度;在主体部分22一侧的垂直方向上形成有一个传送空间23与谐振空间21相连通,微波发生器的天线11安装在这里。谐振空间21在一侧是打开的,并且它的内径有规定的形状。谐振空间21的内部圆围表面覆盖有绝缘材料。一个连接部24形成在谐振空间21开口的一侧,与盖子60相配合。连接部24有规定的深度和面积,它的深度和面积与盖子60的厚度和面积相同。微波馈送装置30包括一个有规定长度的第一个传导杆31,安装在传输空间23中并与天线11相连;和一个与第一个传导杆31相连的第二个传导杆32并位于谐振空间21的中间。一个集中微波的传导环70安装在谐振空间21与传送空间23之间的边界区域处。无电极灯泡40包括一个填充有气体的球形部41和一个从球形部41的外部圆周表面延伸了规定长度的柄部42。无电极灯泡40与第二传导杆32相连,其方式使得柄部42与第二传导杆32齐平。反射器50包括一个在其内侧带有反射表面的曲面部51,固定部52,形成曲面部51的周边并与盖子60相连;一个插入部53,形成在曲面部51的一侧,无电极灯泡的柄部42插入其中。反射器50位于谐振空间21开口的一侧并包围无电极灯泡的球形部41。盖子60有规定的厚度和面积。当盖子60与反射器50相连时,它会与连接部24相连。上述的无电极照明系统按如下运作。首先,当微波产生于微波发生器10并通过天线11振荡时,微波通过微波馈送装置30传送到谐振器的谐振空间21。当微波在谐振空间21中谐振时,在无电极灯泡40处形成了一个强电场并激励无电极灯泡40中的填充气体以产生等离子体。产生于无电极灯泡40的等离子体发出的光经过反射器50的反射照亮前侧。在无电极照明系统中,谐振由电磁发生器10振荡的微波的谐振器20的结构对于增强等离子照明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就是说,谐振器应具备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可使在谐振器20中谐振的强电场形成在无电极灯泡40一侧。如果谐振的强电场没有在无电极灯泡40所在的区域形成,就要花较长的时间点亮和重新点亮无电极灯泡40,并且产生光线的光效率会降低。此外,希望无电极照明系统根据无电极照明系统安装的地点和它的用途产生不同的输出量,相应地,用于反射产生于无电极灯泡40的光的反射器50的尺寸和形状需要以多种形式变化。可是,普通的无电极照明系统有以下的问题。就是说,因为反射器50安装在有规定内径尺寸的谐振器的谐振空间21中,所以反射器50的尺寸受到限制并且难于更改成多种形状。如果更改反射器50的形状尺寸,难以通过谐振空间21匹配阻抗或控制谐振频率。此外,因为反射器50安装在呈圆柱状的谐振空间21中,所以反射器50的尺寸受到限制。于是,从无电极灯泡40发射出来的平行光数量会减少,使得照明区域变窄,照明效率随之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的谐振器,能够增加用于反射无电极灯泡发出的光的反射器的尺寸和改变反射器的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的谐振器,能够匹配激励填充在无电极灯泡中的填充气体的微波的阻抗和控制谐振频率。为了获得这些和其它优点且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实施和广泛描述的那样,提供了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一个微波发生器,一个对产生于微波发生器的微波进行谐振的谐振器;一个导引产生于微波发生器的微波进入谐振器的微波馈送装置;一个无电极灯泡,安装在谐振器里面并通过谐振的微波能量产生等离子光;和一个用来反射产生于无电极灯泡的光的反射器;其中谐振器包括一个有规定形状的主体部分;和一个在一侧开口的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并具有一个朝向反射器安装其上的开口侧其形状逐渐变宽的截面。为了获得上述的目的,同样提供了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的谐振器,包括一个有规定形状的主体部分;一个传送空间部分,形成在主体部分一侧并在其中具有一个微波发生器的天线;一个在一侧开口的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有一个朝向开口侧逐渐变宽的截面,用于通过微波馈送装置接收自天线微波的辐射并谐振微波;和一个在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的内壁上以一定高度形成的凸起部。从以下通过相应图例所做的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点、方面和优势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说明附图提供了对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结合于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剖视图,展示了普通的无电极照明系统;图2是沿图1中A-B线的剖视图;图3是剖视图,展示了一个包括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谐振器的无电极照明系统;图4至图6图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谐振器的一个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的剖面;图7是透视图,展示了一种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谐振器的凸起部;和图8是透视图,展示了一种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无电极照明系统谐振器的一不同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图示在附图中。图3是剖视图,展示了一个包括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谐振器的无电极照明系统。在传统技术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指示本专利技术中的相同的元件。如图3所示,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一个产生微波能量的微波发生器10;一个有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110的谐振器100,对产生于微波发生器10的微波进行谐振;一个微波馈送装置30,安装在谐振器的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110里,并将微波发生器10产生的微波导向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110;一个无电极灯泡40,安装在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110里,与微波馈送装置30相连并通过谐振的微波能量产生等离子光;一个反射器200,用来向前侧反射无电极灯泡40产生的光;和一个安装在反射器200前侧的透明的盖子300,这个盖子防止微波泄露和保护无电极灯泡40。谐振器100包括一个有规定形状的主体部分120;一个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110,在主体部分120一侧有开口并具有一个朝向开口侧逐渐变宽的截面;传送空间部分130,形成于主体部分120的一侧并与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110相通;和一个在多级型谐振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一个微波发生器,一个用于谐振产生自微波发生器的微波的谐振器,一个用于将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导入谐振器的微波馈送装置;一个位于谐振器泡中并通过谐振的微波能量产生等离子体光的无电极灯泡,和一个用来反射无电极灯泡产生的光的反射器,其中谐振器包括:一个形成为规定形状的主体部分;以及一个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在一侧开口并且有其形状朝向开口一侧逐渐变宽的截面,反射器安装在开口侧。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3-9-8 62738/031.一种无电极照明系统,包括一个微波发生器,一个用于谐振产生自微波发生器的微波的谐振器,一个用于将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导入谐振器的微波馈送装置;一个位于谐振器泡中并通过谐振的微波能量产生等离子体光的无电极灯泡,和一个用来反射无电极灯泡产生的光的反射器,其中谐振器包括一个形成为规定形状的主体部分;以及一个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在一侧开口并且有其形状朝向开口一侧逐渐变宽的截面,反射器安装在开口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器,其中,多级型谐振空间部分包括一个具有规定截面形状和长度的后谐振空间;一个具有大于后谐振空间的截面尺寸的某一截面空间和长度的前谐振空间,;以及一个连接空间,用于连接后谐振空间和前谐振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器,其中,后谐振空间的截面呈圆形而前谐振空间的截面也呈圆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器,其中,后谐振空间的截面呈圆形而前谐振空间的截面呈正方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器,其中,后谐振空间的截面尺寸(O.D)和位于多级型谐振空间中的微波馈送装置的截面尺寸(I.D)的比例是10∶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器,其中,连接空间的长度大于谐振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器,其中,后谐振空间长于连接空间,并且连接空间长于前谐振空间。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器,其中,一个凸起部以规定高度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褆永金贤正崔畯植全容奭郑润撤朴炳珠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