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换气车窗雨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56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汽车装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换气车窗雨眉,包括:风室,拉法尔结构的出风口,挡雨板,导风板,带有胶条的边条板,带有风扇、烟雾传感器和仓的控制装置,带有防撞海绵的扣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挡雨板下面设置有风室,并且将出风口的两侧壁设置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拉法尔结构,通过控制装置中的风扇向风室中抽气,并且通过出风口的加速后,从气体从出风口快速排出,车窗的缝隙处形成负压,随着气体的排出,能够将车内的空气也“夹带”出去,因此可以在车窗的缝隙处起到自动吸风的作用,从而增强车内的空气流动性,在雨天车窗缝隙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具较好的换气效果。隙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具较好的换气效果。隙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具较好的换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换气车窗雨眉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汽车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换气车窗雨眉。

技术介绍

[0002]雨眉,是私家车上的一种常用的辅助装置,其贴设在车门的车窗的上方,在下雨天能够起到遮挡雨水的作用,防止车窗的视线受到雨水的影响,并且还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在雨天使用时,车内人员通常会将车床向下摇低一段距离,但是不能低于雨眉的挡雨板底部的高度,因为如果将车窗摇的太低,会使雨水飘进车内,这样在车窗上方形成一条透气缝,在防止雨水飘进车内的同时,还能够切换气的作用,但是有时如果有人在车内抽烟,由于缝隙较小又不能把车窗拉的太低,导致车内的通风条件有限,无法将烟雾快速排出,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
[0003]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换气车窗雨眉,从而克服现有在下雨天时,由于车窗无法大幅度地打开,导致车内气体流通慢,无法将车内气体快速排出的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换气车窗雨眉,包括:风室,其内部设有风腔,所述风室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风腔相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室的另一侧设有边条板,所述边条板上设有胶条,所述风室还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沿所述风腔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所述风腔的两个侧壁先相互靠近再相互远离;挡雨板,其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挡雨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一端相平齐,所述第四端从所述第二端向外延伸;控制装置,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的机壳,所述机壳上开设有电池仓和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吸风口处设有风扇,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烟雾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烟雾传感器、所述风扇和所述电池仓电性连接;扣钩,所述扣钩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所述扣钩间隔设于所述边条板上,所述扣钩的外周包覆有防撞海绵。
[0006]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边条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四端,并向所述第四端弯折。
[000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胶条的两端一直延伸至所述边条板的两端并与其端部平齐。
[000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雨板的板面向远离所述风室的一侧拱起,所述挡雨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圆弧弯折。
[000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的另一侧设有导风板,所述风腔由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挡雨板围合而成。
[00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边条板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逐渐向所述挡雨板靠近出风口的一侧靠近。
[00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雨板和所述导风板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
[001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内设有吸气腔,所述吸气腔与所述吸风口相连通,所述机壳的侧部开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使所述吸气腔与所述风室相互连通。
[001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仓相连通的电池仓口,所述电池仓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电池仓盖。
[001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扣钩的一端与所述边条板固定连接,所述扣钩的另一端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弯折。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 本技术中的智能换气车窗雨眉通过在挡雨板下面设置有风室,并且将出风口的两侧壁设置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拉法尔结构,通过控制装置中的风扇向风室中抽气,并且通过出风口的加速后,从气体从出风口快速排出,车窗的缝隙处形成负压,随着气体的排出,能够将车内的空气也“夹带”出去,因此可以在车窗的缝隙处起到自动吸风的作用,从而增强车内的空气流动性,在雨天车窗缝隙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具较好的换气效果。
[0017]2. 本技术中的挡雨板的板面向外凸出,不仅能够起到挡雨的作用,而且其底边向外翻折,再通过与导风板之间的配合,使出风口形成拉法尔结构,从而能够加速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速。
[0018]3. 本技术中的控制装置中设置有烟雾传感器,能够在检测到车内有烟雾后,自动启动风扇,进行排风换气。
[0019]4. 本技术中的风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抽气排烟作用。
[0020]5. 本技术中的扣钩能够钩挂在车门的上沿,从而起到防止雨眉掉落的效果,并且在扣钩上设置有防撞海绵,能够起到防止刮伤车门漆面的作用。
[0021]6. 本技术中的边条板一直延伸至控制装置所在的第四端,通过胶带将其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加强重量较重一端粘贴时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智能换气车窗雨眉的结构图。
[0023]图2是智能换气车窗雨眉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0024]图3是挡雨板、风室以及机壳的局部剖视图。
[002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风室,11

风腔,12

出风口,13

边条板,14

第一端,15

第二端,16

胶条;
[0027]2‑
挡雨板,21

第三端,22

第四端,23

导风板;
[0028]3‑
控制装置,31

机壳,32

电池仓,321

电池仓口,322

电池仓盖,33

吸风口,34

风扇,35

烟雾传感器,36

吸气腔,37

通气孔;
[0029]4‑
扣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顶部”、“底部”、“顶面”、“底面”、“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换气车窗雨眉,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室(1),其内部设有风腔(11),所述风室(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风腔(11)相连通的出风口(12),所述风室(1)的另一侧设有边条板(13),所述边条板(13)上设有胶条(16),所述风室(1)还包括第一端(14)和第二端(15),在沿所述风腔(11)到所述出风口(12)的方向上,所述风腔(11)的两个侧壁先相互靠近再相互远离;挡雨板(2),其设于所述出风口(12)的一侧,所述挡雨板(2)包括第三端(21)和第四端(22),所述第三端(21)和所述第一端(14)相平齐,所述第四端(22)从所述第二端(15)向外延伸;控制装置(3),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15)与所述第四端(22)之间的机壳(31),所述机壳(31)上开设有电池仓(32)和吸风口(33),所述吸风口(33)与所述风腔(11)相连通,所述吸风口(33)处设有风扇(34),所述控制装置(3)还包括烟雾传感器(35)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烟雾传感器(35)、所述风扇(34)和所述电池仓(32)电性连接;扣钩(4),所述扣钩(4)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所述扣钩(4)间隔设于所述边条板(13)上,所述扣钩(4)的外周包覆有防撞海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气车窗雨眉,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板(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四端(22),并向所述第四端(22)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换气车窗雨眉,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16)的两端一直延伸至所述边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永常郑润蔡军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森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