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汞排气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41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做荧光灯使用的,注汞排气头。其构成包括外壳,设在外壳中的盛汞容器和提管,和一将外壳分为上、下两个气室的膜片,上、下气室接有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提管为一上端顶接在膜片上、下端呈密闭穿过盛汞容器底部的带有一回位弹簧的提管,提管的下端面为一内凹圆弧面下端,在该圆弧面下端对应设有一个可沿该圆弧面限位转动的管状取汞头,该管状取汞头配合套接在一与提管固接的芯轴上,在提管本体上开设有一气流通道和一取汞通道,所述的管状取汞头管壁上开有一个可分别对接于取汞通道出口端和气流出口端的通孔,在芯轴中穿接有注汞细管。可替代现有注汞排气头使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灯生产过程中对灯排气,并同时完成氩气冲洗、注入液态汞的注汞排气头。现有的注汞排气头,主要由壳体、设在壳体中的盛汞容器、提管、漏斗管以及操作提管上升运动的电磁铁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铁带电产生磁力,使提管上升将汞液提升至漏斗管口,由汞液的自重作用沿漏斗管内壁下落进入灯的排气口,再使电磁铁断电,提管在自重的作用下下行复位。这种靠汞滴的自重来注汞的注汞头的缺点是其注汞量不易控制,汞滴容易粘着在漏斗管内壁上而未进入灯内,造成注汞失败;粘着在漏斗管壁上的汞滴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自行下落进入灯内而导致注汞太多而造成废次品,既浪费汞原料,且产生二次污染。另一方面,由电磁铁提升、自重回位的提管容易发生卡阻现象,影响注汞的正常进行。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注汞排气头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注汞量准确、易于控制,且故障率低的注汞排气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取汞方式、变自由注汞为加速度注汞这一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具体构成包括外壳、设在外壳中的盛汞容器和提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中还设有一将外壳分为上、下两个气室的膜片,上、下气室接有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的提管为一上端顶接在膜片下、下端呈密闭穿过盛汞容器底部的带有一回位弹簧的提管,提管的下端面为一内凹圆弧面下端,在该圆弧面下端对应设有一个可沿该圆弧面限位转动的管状取汞头,该管状取汞头配合套接在一与提管固接的芯轴上,在提管本体上开设有一气流通道和一取汞通道,气流通道的气流入口端与下气室相通、出口端位于下端面上,取汞通道的汞液入口端与盛汞容器相通,出口端位于下端面上,所述的管状取汞头具有一根控制其限位转动的摆杆,管壁上开有一个可分别对接于取汞通道出口端和气流出口端的取汞通孔,在芯轴中穿接有一其上端对接于提管排气通道出气口端、下端可伸于被注汞件中的注汞细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由管状取汞头管壁上的通孔和配合套接在管内壁的芯轴构成一个盛装汞滴的凹坑,当该通孔(即凹坑)与提管的汞液出口端相对接时,汞液进入该凹坑中盛放起来,完成定量取汞作业。当二位三通电磁阀工作将气源与上气室接通时,上气室充气,推动膜片和顶接在膜片下面的提管克服回位弹簧的阻力向下运行至一定位置时,取汞头的摆杆的一端被限位挡住,提管继续下行,使取汞头相对于轴芯转动,将原对接在取汞通道出口端的取汞通孔连同孔中的汞液转而对接在提管的气流通道的气流出口端与注汞细管的上端之间,与此同时二位三通电磁阀将气源断开并换向,将原注入上气室中的气流转为输往下气室,一部分气流通过提管上的气流通道而作用于已位于气流通道出口处的汞液,汞液在该气流的推动下,获得加速度而通过滴汞细管而直达被注汞件中。另一部分气流则充入被注汞件中,再逐渐由壳体上的抽气口被抽除。从而达到稀释有害气体及冲洗的作用。当上气室中的气压降至低于回位弹簧的弹力时,提管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位,在此过程中,取汞头也在摆杆的控制下回复到与取汞通道的汞液出口端相对接的位置而再次盛装汞液。至此完成一次循环。为避免汞液污染和提管相对于盛汞容器运动时的密闭性,所述的回位弹簧可安装在一设在盛汞容器中的筒状弹簧安装座中,在筒状弹簧安装座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一可连通于汞液与取汞通道的通槽。本技术的优点一是取汞量准确、利用气流来驱动提管并将所取得的汞液转移到位,再由该气流作用于汞液使之在加速状态下注入被注汞漓器件中,避免了汞滴在注汞细管中的粘附滞留,使所取汞量全部注入被注汞器件中,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了汞液的浪费和污染,二是由气压和回位弹簧所驱动的提管运行可靠,不易发生卡阻现象。三是其进入下气室中的气流还可对注汞器件以及整个注汞头内腔起到稀释有害气体及冲洗的作用。可替代现有的电磁铁提升,自重回位式注汞排气头使用。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注汞工位示意图图3图1的A-A局部视图图4图3的B向视图图5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5的C-C视图图7图6的D向视图实施例1参见图1,外壳由壳体1和螺纹连接于壳体上,下端的上螺母3、下螺母6所构成。膜片18将外壳分隔成上气室20和下气管21,盛汞容器7为一杯状容器,安装在外壳中。提管8通过一筒状弹簧安装座22安装在盛汞容器7中,回位弹簧19将提管的顶端顶接在膜片18的下面。二位三通电磁阀14的一个口通过上螺母3上的孔23与上气室20相通,另一个口通过上螺母3上的孔24和盛汞容器7上的孔25、26与下气室21相通。芯轴10通过一连接套管27连接在提管8上,参见图2,可限位转动的管状取汞头9套接在芯轴10上,芯轴10的外壁配合套接在管状取汞头的内壁,与管壁上的取汞通孔28构成一盛汞凹坑。注汞细管11穿过轴芯10对接在提管的排气通道30的出口端31。为保证取汞头9的转动,在其管壁上开有一槽孔32。图中33为开在提管侧壁上的取汞通道。34为弹簧安装座侧壁上开设的连通取汞通道33与汞液25的通槽。控制取汞头限位转动的摆杆12一端固接在管壁上,另一端伸在上限位块36和下限位块37之间。工作时二位三通电磁阀14先向上气室20充气,气压迫使膜片18连同提管8、取汞头9、芯轴10一起向下移动,摆杆12被下限位块37档住,迫使取汞头9相对于芯轴和提管顺时针转动,直到将原来对接在取汞通道出口端的盛装有汞液的盛汞通孔连同所盛装的汞液一同转至对接于提管排气通道出口端和注汞细管11的上端之间的位置处时,参见图2,二位三通电磁阀关掉气源并同时将原充入上气室中的气流转充入下气室21中,一部分经提管的排气通道的入口40进入排气通道而作用于排气通道出口端的汞液,使之在气流的作用下获得加速通过注汞细管11而直达被注汞器件41中。还有一部分气体则通过盛汞容器壁上的孔25、26充入器件41以及外壳包围的整个空间,然后再逐渐由壳体上的抽气口15被抽除。当上气室中的气压降至低于回位弹簧19的力时,提管8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取汞头9在摆杆12和上限位档块36的作用下复位,其盛汞通孔28又回复到与取汞通道33的出口端相对接的位置处作下一循环取汞。实施例2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前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弹簧安装座上增设了一个汞液盖45,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汞液被污染。控制取汞头9限位转动的摆杆由一扭簧46所担任,参见图6、图7,当膜片推动提管8下行时,取汞头9和扭簧46也下行,当扭簧的一端碰到壳体的限位台阶47时,提管继续下行,使得扭簧46带动被卡在其上的管状取汞头9转动,直到其盛液通孔28与排气通道出口端31相对时。回位时其取汞头也在扭簧自身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到与取汞通道出口端相对接位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注汞排气头,包括外壳、设在外壳中的盛汞容器和提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中还设有一将外壳分为上、下两个气室的膜片,上、下气室接有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的提管为一上端顶接在膜片下、下端呈密闭穿过盛汞容器底部的带有一回位弹簧的提管,提管的下端面为一内凹圆弧面下端,在该圆弧面下端对应设有一个可沿该圆弧面限位转动的管状取汞头,该管状取汞头配合套接在一与提管固接的芯轴上,在提管本体上开设有一气流通道和一取汞通道,气流通道的气流入口端与下气室相通、出口端位于下端面上,取汞通道的汞液入口端与盛汞容器相通,出口端位于下端面上,所述的管状取汞头具有一根控制其限位转动的摆杆,管壁上开有一个可分别对接于取汞通道出口端和气流出口端的取汞通孔,在芯轴中穿接有一其上端对接于提管排气通道出气口端、下端可伸于被注汞件中的注汞细管。

【技术特征摘要】
1.注汞排气头,包括外壳、设在外壳中的盛汞容器和提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中还设有一将外壳分为上、下两个气室的膜片,上、下气室接有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的提管为一上端顶接在膜片下、下端呈密闭穿过盛汞容器底部的带有一回位弹簧的提管,提管的下端面为一内凹圆弧面下端,在该圆弧面下端对应设有一个可沿该圆弧面限位转动的管状取汞头,该管状取汞头配合套接在一与提管固接的芯轴上,在提管本体上开设有一气流通道和一取汞通道,气流通道的气流入口端与下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南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