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160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第二框架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框架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主动辊,第一主动辊的一端卷绕有第二皮带,第二皮带的一端卷绕在第一从动辊的一端,且第一从动辊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一框架的外部顶表面固定有轴座,轴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主动辊,第二主动辊的一端卷绕有第三皮带,第三皮带的一端卷绕在第二从动辊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当前待传输的铸坯尺寸来决定是否使用两侧辅助传输用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内部设有传输辊,可辅助传输主辊上移动的铸坯,减少铸坯碰撞损坏,降低维修频率,便于工作人员使用。作人员使用。作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连铸机设备
,具体为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完成这一过程所需的设备叫连铸成套设备。浇钢设备、连铸机本体设备、切割区域设备、引锭杆收集及输送设备的机电液一体化构成了连续铸钢核心部位设备,习惯上称为连铸机。
[0003]目前连铸机输送铸坯用的设备为输送辊道,该辊道采用单个主辊利用皮带带动多个从辊来滚动运送表面放置的铸坯,但是该输送辊道两侧没有辅助传输用的护栏,即使后期加装,在传输铸坯时容易碰撞两侧,造成传输不顺畅,对传输的铸坯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具备可根据当前待传输的铸坯尺寸来决定是否使用两侧辅助传输用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内部设有传输辊,可辅助传输主辊上移动的铸坯,减少铸坯碰撞损坏,降低维修频率,便于工作人员使用的优点,解决了以往输送辊道两侧没有辅助传输用的护栏,即使后期加装,在传输铸坯时容易碰撞两侧,造成传输不顺畅,对传输的铸坯造成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第二框架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框架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主动辊,第一主动辊的一端卷绕有第二皮带,第二皮带的一端卷绕在第一从动辊的一端,且第一从动辊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一框架的外部顶表面固定有轴座,轴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主动辊,第二主动辊的一端卷绕有第三皮带,第三皮带的一端卷绕在第二从动辊的一端,且第二从动辊转动安装在第二框架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辊的一端卷绕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的一端卷绕在第一马达的输出端,第一马达固定在底板的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的外部底表面固定有支脚,支脚的底端固定有底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动辊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固定在第二马达的输出端,且第二马达固定在第二框架的外部顶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马达的表面固定有保护箱,保护箱的一侧固定有防尘罩。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框架的外部一侧设有卡口,卡口的内部卡有卡棒,且卡棒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的外部顶表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的配合,使第一框架内可以进行输送
铸坯,达到了传输移动铸坯的效果,通过第一马达和第一皮带的配合,使第一主动辊可以进行转动,达到了动力输出和传输的效果。
[0013]2、本技术通过卡口和卡棒的配合,使第二框架在转动竖起后可以固定,达到了固定第二框架的转动竖起状态效果,通过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的配合,使第二框架可以辅助第一框架内输送的铸坯,达到了侧边辅助限位传输铸坯的效果。
[0014]3、本技术通过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的配合,使马达输出端输出的转动力可以传输给第二主动辊上,达到了动力传输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马达,使第二主动辊可以进行转动,达到了动力输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框架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框架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马达;2、第一皮带;3、底板;4、支脚;5、第一框架;6、卡棒;7、卡口;8、第一从动辊;9、第一主动辊;10、轴座;11、第二主动辊;12、防尘罩;13、保护箱;14、第二框架;15、第二从动辊;16、第二皮带;17、第二马达;18、第一斜齿轮;19、第二斜齿轮;20、第三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技术方案: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包括第一框架5、第一主动辊9、第二主动辊11、第二框架14和第二马达17,第一框架5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主动辊9,第一主动辊9的一端卷绕有第二皮带16,第二皮带16的安装使第一主动辊9在转动时可以同步带着第一从动辊8进行同向转动,第二皮带16的一端卷绕在第一从动辊8的一端,且第一从动辊8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5的内部,通过第一主动辊9和第一从动辊8的配合,使第一框架5内可以进行输送铸坯,达到了传输移动铸坯的效果,第一主动辊9的一端卷绕有第一皮带2,第一皮带2的一端卷绕在第一马达1的输出端,第一马达1固定在底板3的表面,第一马达1采用YPG112L1

400L2型号,该型号马达扭矩大,便于控制,适用于本技术,通过第一马达1和第一皮带2的配合,使第一主动辊9可以进行转动,达到了动力输出和传输的效果,第一框架5的外部顶表面固定有轴座10,轴座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框架14,第二框架14的外部一侧设有卡口7,卡口7的内部卡有卡棒6,且卡棒6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5的外部顶表面,通过卡口7和卡棒6的配合,使第二框架14在转动竖起后可以固定,达到了固定第二框架14的转动竖起状态效果。
[0022]第二框架14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主动辊11,第二主动辊11的一端卷绕有第三皮带20,第三皮带20的安装使第二主动辊11在转动时可以同步带着第二从动辊15进行同
向转动,第三皮带20的一端卷绕在第二从动辊15的一端,且第二从动辊15转动安装在第二框架14的内部,通过第二主动辊11和第二从动辊15的配合,使第二框架14可以辅助第一框架5内输送的铸坯,达到了侧边辅助限位传输铸坯的效果,第二主动辊1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斜齿轮19,第二斜齿轮19的表面啮合有第一斜齿轮18,通过第一斜齿轮18和第二斜齿轮19的配合,使第二马达17输出端输出的转动力可以传输给第二主动辊11上,达到了动力传输的效果,第一斜齿轮18固定在第二马达17的输出端,且第二马达17固定在第二框架14的外部顶表面,第二马达17采用DLK05型号,该型号马达便于控制,扭矩大,适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马达17,使第二主动辊11可以进行转动,达到了动力输出的效果,第二马达17的表面固定有保护箱13,保护箱13对第二马达17提供安装以及保护的位置,保护箱13的一侧固定有防尘罩12,防尘罩12的安装使第一斜齿轮18和第二斜齿轮19可以隐藏安装在内,免受外部灰尘侵扰,第一框架5的外部底表面固定有支脚4,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包括第一框架(5)、第一主动辊(9)、第二主动辊(11)、第二框架(14)和第二马达(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5)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主动辊(9),第一主动辊(9)的一端卷绕有第二皮带(16),第二皮带(16)的一端卷绕在第一从动辊(8)的一端,且第一从动辊(8)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5)的内部,所述第一框架(5)的外部顶表面固定有轴座(10),轴座(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框架(14),第二框架(14)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主动辊(11),第二主动辊(11)的一端卷绕有第三皮带(20),第三皮带(20)的一端卷绕在第二从动辊(15)的一端,且第二从动辊(15)转动安装在第二框架(14)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辊(9)的一端卷绕有第一皮带(2),第一皮带(2)的一端卷绕在第一马达(1)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熙王鑫郑兆东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云川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