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57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瓶车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棚,车棚内设置有停放空间,车棚两侧设置有侧板,停放板之间设置有停放机构,停放机构包括停放板和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共享电瓶车充电方式是使用触点充电的方式,解决了现有电瓶车充电器容易丢失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触点设置在插槽内来配合充电触点充电,可以实现快速充电端口匹配的有益效果,同时可以旋转的停放板可以将电瓶车抬起旋转,减小了车棚的占地面积,并且在将电瓶车停入的过程中不会立即给电瓶车充电,只有在停放板升起的后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才会充电,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


[0001]本技术涉及电瓶车充电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

技术介绍

[0002]共享电瓶车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通过扫码开锁,循环共享,相较于共享单车,其具有出行更为便捷、快速、省时省力等有益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共享电瓶车需要定时充电,现有的共享电瓶车的运营方式通常是先收集再充电最后投放依次循环,这种方式不仅人力成本花费较大,充电困难,而且对于车辆的乱停乱放现象没有很好地约束力,而现有一些共享单车会配置有固定的停放点,这种共享单车停放点需要占据面积很大的人行道,并且现有的电瓶车充电方式容易不适用于共享电瓶车,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包括车棚,所述车棚内设置有停放空间,所述车棚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停放板之间设置有停放机构,所述停放机构包括停放板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停放板的一端,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与所述车棚两侧的所述设置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停放板内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停放槽,所述停放槽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停放槽靠近所述旋转轴一端的槽宽小于所述停放槽远离所述旋转轴一端的槽宽,所述停放槽平行于所述侧板的两侧开设有位置相对的插槽,所述插槽设置有插入端和充电端,所述插槽的插入端与外界相通,所述插槽的充电端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延伸至与所述停放板的一侧,所述侧板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电网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停放板绕所述旋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电连接,本技术中共享电瓶车充电方式是使用触点充电的方式,解决了现有电瓶车充电器容易丢失的问题,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来配合所述充电触点充电,可以实现快速充电端口匹配的有益效果,同时可以旋转的停放板可以将电瓶车抬起旋转,减小了车棚的占地面积,并且在将电瓶车停入的过程中不会立即给电瓶车充电,只有在所述停放板升起的后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才会充电,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0005]共享电瓶车,包括设置于共享电瓶车前轮轮轴的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能够电连接,所述充电触点与共享电瓶车电池电连接,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共享电瓶车前轮轮轴,不仅可以方便充电,而且共享电瓶车前轮轮轴在插入所述插槽时,能够给予车辆一定的支撑力。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板相对面均设置有以所述旋转轴为圆心的滑槽,所述第二触点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触点远离所述滑槽的一端均延伸进入到
位置相对的所述滑槽中,所述滑槽的设置可以将所述第二触点隐藏起来,减小了所述第二触点因为雨水、触碰等事件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第二触点的使用寿命。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放槽与外界相通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铰接于所述停放槽槽底,所述停放板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源,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所述挡板旋转给予共享电瓶车轮胎的挤压力,在车辆停入所述停放槽时,通过所述挡板的转动,所述挡板能够有效将轮胎夹紧,减小了车辆从所述停放槽掉落滑出的风险,同时也能够保证所述充电触电和所述第一触点始终抵接接触。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顶面倾斜设置,且远离所述车棚的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所述车棚一端的厚度,这样可以在车辆进入所述停放槽的过程中,将所述挡板与地面抵接,可以方便车辆进入所述停放槽中。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提供作用于电瓶车车轮摩擦力。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设置于其中一个侧板上,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绳轮,所述绳轮与所述停放板之间连接有绳索,所述第二动力源能够驱动所述绳轮转动收放绳索以使所述停放板转动,通过绳索来拉动所述停放板的旋转,可以始终保持所述绳索处于紧绷的状态,使得所述停放板转动的过程中始终有拉力支撑,防止所述停放板掉落。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放槽槽底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防止车辆在岁所述停放板转动时滑出。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放槽槽底设置有若干排水槽,通过所述排水槽可以有效的将所述停放槽内的积水排出。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棚包括倾斜设置的底板,所述停放板能够与所述底板平行抵接,倾斜的所述底板不仅可以方便所述停放槽车辆的进出,而且可以防止所述停放空间积水的问题。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共享电瓶车充电方式是使用触点充电的方式,解决了现有电瓶车充电器容易丢失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第一触点设置在插槽内来配合充电触点充电,可以实现快速充电端口匹配的有益效果,同时可以旋转的停放板可以将电瓶车抬起旋转,减小了车棚的占地面积,并且在将电瓶车停入的过程中不会立即给电瓶车充电,只有在停放板升起的后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才会充电,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图3中共享电瓶车停放状态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车棚;11、顶板;12、停放空间;13、侧板;14、底板;2、停放机构;21、停放板;22、停放槽;23、排水槽;24、挡板;25、凸起;26、插槽;27、第一触点;28、滑槽;29、第二触点;3、驱动机构;31、第一动力源;32、绳轮;33、绳索;4、太阳能板;5、第二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1]参照图1

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1,包括车棚1,车棚1内设置有停放空间12,车棚1两侧设置有侧板13,停放板21之间设置有停放机构2,停放机构2包括停放板21和旋转轴,旋转轴设置在停放板21的一端,旋转轴的两端与车棚1两侧的设置板通过轴承连接,停放板21内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停放槽22,停放槽22远离旋转轴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停放槽22靠近旋转轴一端的槽宽小于停放槽22远离旋转轴一端的槽宽,停放槽22 平行于侧板13的两侧开设有位置相对的插槽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包括车棚(1),所述车棚(1)内设置有停放空间(12),所述车棚(1)两侧设置有侧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3)之间设置有停放机构(2),所述停放机构(2)包括停放板(21)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停放板(2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与所述车棚(1)两侧的所述侧板(1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停放板(21)内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停放槽(22),所述停放槽(22)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停放槽(22)靠近所述旋转轴一端的槽宽小于所述停放槽(22)远离所述旋转轴一端的槽宽,所述停放槽(22)平行于所述侧板(13)的两侧开设有位置相对的插槽(26),所述插槽(26)设置有插入端和充电端,所述插槽(26)的插入端与外界相通,所述插槽(26)的充电端设置有第一触点(27),所述第一触点(27)延伸至与所述停放板(21)的一侧,所述侧板(13)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二触点(29),所述第二触点(29)与电网连接,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所述停放板(21)绕所述旋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触点(27)与所述第二触点(29)电连接;共享电瓶车,包括设置于共享电瓶车前轮轮轴的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27)能够电连接,所述充电触点与共享电瓶车电池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共享电瓶车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3)相对面均设置有以所述旋转轴为圆心的滑槽(28),所述第二触点(29)设置于所述滑槽(28)内,所述第一触点(27)远离所述滑槽(28)的一端均延伸进入到位置相对的所述滑槽(28)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丹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