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束振镜装置、激光模块及加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734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应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合束振镜装置、激光模块及加工系统,两输入端口均导通至合束镜片以传导光,两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连接,并接受光且入射至合束镜片以合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合束振镜装置上设置两个输入端口,两个输入端口均导通至合束镜片,将第一激光发生源与其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二激光发生源与另一输入端口连接,就可以实现对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分别发出的光进行合束的需求,十分简单,不需要精确调整第一激光发生光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光源的位置,不需要用户耗费过多的时间以及人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束振镜装置、激光模块及加工系统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激光应用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合束振镜装置、激光模块及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激光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由于受到激光器本身热效应或者非线性效应等机制的影响,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会被限制,要达到所需求更高的激光输出功率,激光合束技术是其中一种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系统对高功率激光输出的要求。
[0003]目前,激光合束应用需要外部结构在成对的光源和振镜之间增加专门的合束装置,用于在激光器外对激光进行合束,合束装置与光源的设置需要用户主动安装、调试以及接线,并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来,避免因为用户的操作错误导致的后续工序的延误以及降低合束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束振镜装置、激光模块及加工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合束装置与光源的相对位置安装设置比较麻烦,耗费的人力以及时间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合束振镜装置,分别与外部的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连接,所述合束振镜装置包括合束镜片,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发出的光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发出的光入射至所述合束镜片合束成待合束光,
[0006]包括两个输入端口,两所述输入端口均导通至所述合束镜片以传导光,两所述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连接,并接受光且入射至所述合束镜片以合束。
[0007]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合束镜片的合束镜面与外部的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的激光经过第一光路传导,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传导,两所述输入端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路以及第二光路上,所述合束镜面与所述第一光路以及第二光路以45度角相交设置。
[0008]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两个导光传导件,两个所述导光传导件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口,两个所述导光传导件的另一端分别相应连接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
[0009]其中,优选的是,两个所述输入端口分别紧接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
[0010]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导光传导件,所述导光传导件连接其一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紧接于另一所述输入端口
[0011]或,所述导光传导件连接其一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紧接于另一所述输入端口。
[0012]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合束振镜装置还包括偏振镜组,所述合束光经过所述偏振镜组偏振形成高能激光。
[0013]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合束镜片以及偏振镜组均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两个所述输入端口均设于所述固定架上。
[0014]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偏振镜组包括第一偏振镜以及第二偏振镜,所述第一偏振镜与所述第二偏振镜的偏振面呈交叉设置。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合束振镜装置、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所述合束振镜装置包括偏振镜组,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发出的光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发出的光入射至所述合束镜片合束成待偏振光,待偏振光经过所述偏振镜组后形成高能激光以加工。
[001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加工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激光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激光模块以控制所述激光模块进行激光加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合束振镜装置、激光模块及加工系统,通过在合束振镜装置上设置两个输入端口,两个输入端口均导通至合束镜片,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发出的光分别通过相应的输入端口传导到合束镜片上以进行合束,将第一激光发生源与其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二激光发生源与另一输入端口连接,就可以实现对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分别发出的光进行合束的需求,十分简单,不需要精确调整第一激光发生光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光源的位置,不需要用户耗费过多的时间以及人力。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合束振镜装置、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合束振镜装置、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的光路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合束振镜装置、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加工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合束振镜装置1的优选实施例。
[0025]一种合束振镜装置1,分别与外部的第一激光发生源30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10连接,合束振镜装置包括合束镜片40以及偏振镜组50,第一激光发生源30发出的光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10发出的光入射至合束镜片40合束成合束光,合束光经过偏振镜组50后形成高能激光,包括两个输入端口21,两输入端口21传导至合束镜片40以传导光,两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激光发生源30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10连接,并接收光且入射至合束镜片40以合束,通过在合束振镜装置1上设置两个输入端口21,两个输入端口21均导通至合束镜片40,第一
激光发生源30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10发出的光分别通过相应的输入端口21传导到合束镜片40上以进行合束,将第一激光发生源30与其一输入端口21连接,第二激光发生源10与另一输入端口21连接,就可以实现对第一激光发生源30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10分别发出的光进行合束的需求,十分简单,不需要精确调整第一激光发生光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光源的位置,不需要用户耗费过多的时间以及人力。
[0026]可以理解的是,其中两个输入端口21均为光输入端口21,也可以是光电输入端口21,而合束镜片40可以为CO2激光合束镜,也可以是其它激光合束镜,用于对激光合束;进一步地,偏振镜组50包括第一偏振镜以及第二偏振镜,其中第一偏振镜与第二偏振镜的偏振面呈交叉设置,第一激光发生源30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10发出的激光经过合束镜片40合束后,分别经过第一偏振镜以及第二偏振镜的偏振面去除特定频率后应用于激光雕刻等场景。
[0027]具体地,合束镜片40的合束镜面与外部的第一激光发生源30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10呈相对设置;第一激光发生源30的激光经过第一光路31传导,第二激光发生源10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11传导,两输入端口分别位于第一光路以及第二光路上,合束镜面与第一光路以及第二光路以45度角相交设置;以及,第一光路31与第二光路11垂直,第一光路31以及第二光路11与合束镜片40的合束镜面所形成的入射角均为45度,当第一光路31与第二光路11垂直的时候,第一激光发生源30以及第二激光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束振镜装置,分别与外部的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连接,所述合束振镜装置包括合束镜片,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发出的光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发出的光入射至所述合束镜片合束成待合束光,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输入端口,两所述输入端口均导通至所述合束镜片以传导光,两所述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连接,并接受光且入射至所述合束镜片以合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束振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束镜片的合束镜面与外部的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第二激光发生源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的激光经过第一光路传导,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传导,两所述输入端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路以及第二光路上,所述合束镜面与所述第一光路以及第二光路以45度角相交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束振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导光传导件,两个所述导光传导件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口,两个所述导光传导件的另一端分别相应连接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束振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输入端口分别紧接所述第一激光发生源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发生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束振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传导件,所述导光传导件连接其一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一激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宇田兰军田志宏肖永山帅词俊周维蔡学奋李佳霓薛详涛张富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