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32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K6),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和按基本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板(1,42)排列的底板部件(3,38),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K6)还包括插入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和底板部件(3,38)之间的导热介质(2,44)。(*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气体放电显示符号或图象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特别涉及包括有效地扩散等离子体显示板产生的热量的装置的。近来,带有大屏幕显示部件的扁、薄、轻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已用于比如便携式计算机的信息终端,而且其应用领域因其显示清晰和视角宽阔正在扩大。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由相互熔接的前后玻璃板构成等离子体显示板,玻璃板之间的细小间隙内装有放电气体。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在后玻璃板的荧光体上,以实现荧光体的光发射显示。因此,经在气体中的反复放电,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将达到相当高的温度。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由于进一步提高了等离子体显示的显示亮度,使等离子体显示板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以致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温度升高,并因此使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显示特性变坏。长时间的激励等离子体显示板将导致比如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驱动电路的可靠性下降,因而不利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运行和特性。同时,如果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存在的较大温度差状态持续较长时间,那么就会使构成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玻璃变形,从而导致玻璃的破裂。因此,为了降低工作中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温度和减少导致其破裂的玻璃变形,就应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板中温度差和改进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运行和质量。作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这方面的一种公知的对策,是利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垫圈93把一对通风扇92安装在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背后,并如图2中箭头A所示将气流吹到等离子体显示板91上,从而降低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温度。这种情况下,按与垂直面平行的方向安装等离子体显示板91,分布在等离子体显示板91平面上的温度为如图3所示的自然对流的热量,因而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为正几十度。同时,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平面上的温度差随等离子体显示板91上显示的图象类型而增加,例如,如果象图4所示在黑色背景(黑色显示)上表现小壳度图象(明亮显示)的状态持续较长时间,亮图象和黑背景之间的温度差就显著地曾加,导致构成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玻璃变形,因而造成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破裂。具体来说,如果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平面上的温度差达到20℃或更大,那么等离子体显示板91破裂的风险就较大。装配有通风扇92的普通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可以降低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温度,但出现的问题是难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91的平面上的温度差。此外,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缺点在于通风扇92的电机噪音很讨厌,为驱动通风扇92的电机需要电能,因需要设置安装通风扇92电机的空间使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整体上变得较大,而且通风扇92把带有灰尘的外部空气吸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外壳,污染了外壳的内部。同时,公知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为了降低工作中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温度和整体提高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运行和质量,将底板部件附加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背面是较有效的。这种情况下,使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板部件互相密闭连接是很重要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缺点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装置中即使提高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亮度,也可保持较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温度,并通过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平面上的温度差来保证较高的显示质量。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基本与等离子体显示板平行的底板部件,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还包括插入在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板部件之间的导热性介质。最好配置导热性介质,以便带入基本密闭连接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板中。最好使导热板介质具备有第1和第2介质的两层构造带入基本密闭连接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板中,以便不仅使第1介质有高于第2介质的导热系数,而且使第2介质也作为缓冲介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配置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由于工作中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平面上的热量通过导热介质传给底板部件,从而分散在空气中,所以可降低等离子体显示板平面上的温度,并可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平面上的温度差。此外,通过消除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弯曲,可增强导热性介质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板部件的紧密连接,并且利用可作为缓冲介质的第2介质的功能,可减轻来自外部的对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碰撞。下面,通过参见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特征将成为显而易见的,其中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已参考);图2表示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已参考);图3表示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平面上温度分布示意图(已参考);图4表示显示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上的图形类型的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6表示图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8表示图5和图7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温度分布特性曲线;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0表示图9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底板部件的剖视图;图11表示图9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耐热缓冲介质的俯视图;图12表示配有图11的缓冲介质的图10的底板部件的俯视图;图13表示图12的底板部件和缓冲介质的剖视图;图14表示图9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导热性介质的液态固化剖视图;图15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6表示图1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底板部件的剖视图;图17表示制造图1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所采用的压模俯视图;图18表示配有图17压模的图16的底板部件的俯视图;图19表示图18的底板部件和压模的剖视图;图20表示图1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导热性介质液态固化的剖视图;图2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2表示图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底板部件的透视图;图23表示图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4表示改进图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图25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6表示图2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构成导热层的层片俯视图;图27表示图26的层片的侧视图;图28表示图2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带有底板部件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步骤的说明图;图29表示改进图26层片的层片俯视图;图30表示图29的层片的侧视图;图31表示另一个改进图26层片的层片的俯视图;和图32表示图31层片的侧视图。在说明本专利技术之前,必须指出在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下面参看附图,图5和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1、导热介质2和作为散热部件的底板部件3。有效地实现热量扩散的凸出体4装配在底板部件3上。导热介质不但适合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1平面的温度差,而且通过把等离子体显示板1的热量有效地传送给底板部件3,并从底板部件3扩散到空气而降低了等离子体显示板1的温度。同时,如果导热介质2由凝胶状态的软材料构成,导热介质2还可作为缓冲介质,防止来自外部的对等离子体显示板1的碰撞。本实施例中,用26英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作为等离子体显示板1。导热介质2的厚度为1至5mm并由凝胶状态的硅层构成,接着将铝制的底板部件3附加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的整个背面。当用120W的电能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的整个面上实现白色显示时,与未把导热介质2和底板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K6),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和基本与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平行排列的底板部件(3,38),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K6)还包括插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和底板部件(3,38)之间的导热介质(2,44)。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6-7-23 193204/96;JP 1996-12-16 335334/96;JP 1.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K6),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和基本与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平行排列的底板部件(3,38),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K6)还包括插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和底板部件(3,38)之间的导热介质(2,44)。2.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1-K6),其特征在于导热介质(2,44)设置成使其与等离子体显示板(1,42)和底板部件(3,38)基本形成封闭接触。3.如权利要求2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2),其特征在于导热介质(2)有第1和第2介质(6,7)两层结构,分别与显示板(1)和底板部件(3)基本形成封闭接触,从而不仅使第1介质(6)有高于第2介质的导热系数,而且还使第2介质具备缓冲介质的功能。4.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6),其特征在于导热介质为有与等离子体显示板(42)形成接触的一个面(70A)的导热薄片(44),并且在导热薄片(44)的面(70A)上设置凸出部(74)和凹槽(72)。5.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6),其特征在于导热介质为软导热层片(44),它有与等离子体显示板(42)形成接触的一个面(70A),并且在导热薄片(44)的表(70A)上设置凸出部(74)和凹槽(72);其中当等离子体显示板(42)与导热薄片(44)的面(70A)形成压力接触时,压扁凸出部(74),从而横向膨胀;其中凹槽(72)作为凸出部(74)膨胀期间的空气通道向外排出空气,并最终被膨胀的凸出部(74)占据而消失,从而通过基本消除等离子体显示板(42)和导热薄片(44)之间的空气层,使等离子体显示板(42)和导热薄片(44)相互形成封闭接触。6.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5),其特征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42)的电路板(46)支承在远离等离子体显示板(42)的底板部件(38)的其中一个而(50)上,在底板部件(38)的而(50)的几乎整个区域上整体模压许多热扩散的散热片(52)。7.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K5),其特征在于热扩散散热片(52)排列在底板部件(38)面(50)的上区域(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丰平野重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