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33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压电路,包括第一降压模块、第二降压模块、电源模块和输出模块,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并联在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并联在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第一降压模块和第二降压模块用于将电源模块的电压降压后输出到输出模块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降压电路,由两组相同降压电路并联连接使用,以实现输出以两组降压电源芯片输出电流相加和共同分担负载电流,使降压电源芯片运行更稳定,效率更高。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联连接的共同采集的反馈电压,两个降压电源芯片获取的反馈电压值一样,降压电源芯片内部电路自动调节使输出电压稳定。电路自动调节使输出电压稳定。电路自动调节使输出电压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降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低压电子产品、仪器设备中,常常会用到大功率的电路或者芯片,如乘用车用中控娱乐显示屏的功放模块,共输出4个声道,每声道为25W,总共最大功率输出为100W,若以12V输入计算,则需要消耗电流为约8.3A,在乘用车电源12V中可以使用12V的功放模块并满足要求,但却不能在商用车中使用,因为商用车的电源为24V,所以无法直接使用12V的功放模块,只能使用24V功放模块。因市场上24V功放模块仅ST意法一家生产,货源短缺,而且价格昂贵,芯片短缺导致无法正常生产和供货,而12V功放模块则有较多品牌厂商生产,货源充足,但由于商用车电源为24V,需要降低为12V才能使用,而目前市场上常规单颗直流降压芯片一般只能做到电流5A,无法实现提供足够的电流8.3A供功放模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压电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降压电路,包括第一降压模块、第二降压模块、电源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并联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并联在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的电压降压后输出到所述输出模块中,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连接第一电感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连接第二电感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还包括第一反馈模块、第二反馈模块、第一频率环补偿模块和第二频率环补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反馈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反馈端,用于将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反馈至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反馈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反馈端,用于将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反馈至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所述第一频率环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频率环补偿端连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电流漂移;所述第二频率环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频率环补偿端连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电流漂移,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包括有相同的降压电源芯片。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第三滤波模块和第四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三滤波模块和所述第四滤波模块均由多个
电容并联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模块接地;所述第二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接地;所述第三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模块接地;所述第四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四滤波模块接地。其中,第一滤波模块和第二滤波模块滤除电源模块的输出杂波,使得电源模块输出净化及稳定,第三滤波模块和第四滤波模块分别滤除第一降压模块和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杂波,使得第一降压模块和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稳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四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反馈模块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三滤波模块和所述第四滤波模块分别由多个不同量级的电容并联组成。对于实际的电容元件,其由于引线和PCB布线原因,实际上电容元件是电感和电容和电阻的串联,由于电感的阻抗随着频率值的增大而增大,电容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用不同量级的电容串联,使得大电容滤低频波,小电容滤高频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不同,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并联电路,其中:由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反馈端、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反馈端、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阻分别接地;所述第二反馈模块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不同,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串联,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组成并联电路,其中:由所述第三电容、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反馈端、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反馈端、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和所述第六电阻分别接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分别分压传输至至第一降压模块的反馈端和第二降压模块的反馈赖共同采集的反馈电压,第一降压模块和第二降压模块获取的反馈电压值一样,便于其内部电路自动调节而使得输出电压稳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频率环补偿模块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阻,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七电阻串联,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七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二频率环补偿模块包括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第八电阻串联,所述第八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和所述第八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八电阻,分别连接至第一降压模块的补偿端和第二降压模块的补偿端,可使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输出电流漂移而调整,进而可以消除误差,提高输出电压的精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源芯片的型号为C6858。用于对电源模块进行降压。
[0012]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降压电路,由
两组相同降压电路并联连接使用,以实现输出以两组芯片输出电流相加和共同分担负载电流,使降压电源芯片运行更稳定,效率更高。而且本技术并联连接的共同采集的反馈电压,两个芯片获取的反馈电压值一样,芯片内部电路自动调节使输出电压稳定。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15]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0016]1、第一降压模块;2、第二降压模块;3、电源模块;4、输出模块;5、第一反馈模块;6、第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降压模块、第二降压模块、电源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并联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并联在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的电压降压后输出到所述输出模块中,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连接第一电感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连接第二电感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包括有相同的降压电源芯片;还包括第一反馈模块、第二反馈模块、第一频率环补偿模块和第二频率环补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反馈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反馈端,用于将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反馈至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反馈端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反馈端,用于将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反馈至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所述第一频率环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频率环补偿端连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电流漂移;所述第二频率环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频率环补偿端连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出电流漂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第三滤波模块和第四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三滤波模块和所述第四滤波模块均由多个电容并联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模块接地;所述第二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接地;所述第三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义进杨书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进业智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