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26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平行于开口端部的任意横截面P(z)中的本体部的外表面的最大外形部D(z)在轴心(C)旋转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α(z)°,对角轴(DA)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d°时,具有0<α(z)<d的关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阴极射线管用玻璃管壳的锥体。与开口端部10平行的本体部13的横截面P(z)的轮廓形状在开口端部10(z=0)附近形成与开口端部10大致相似形状的矩形,在偏转系统部12(z=T)附近一般为圆形。横截面P(z)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轮廓形状分别由三个圆弧构成,即构成长边的圆弧RL、构成短边的圆弧RS以及连接它们的圆弧RD。对角轴(DA)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d°在图像显示面的宽高比为4∶3的情况下为36.87°,而在宽高比为16∶9的情况下则为29.36°。以往,为了便于设计,将圆弧RD的中心设定在对角轴(DA)上,因此,横截面P(z)的轮廓形状的最大外形部D(z)也存在于对角轴(DA)上。在这样的锥体1中,本体部13在对角轴(DA)附近轮廓形状急剧地变化,所以特别是在对角轴的长边侧形成大致平行于对角轴的棱线状的不圆滑形状。特别是在宽高比为16∶9的情况下,由于长边和短边之比更大,所以不圆滑形状明显。但是,通常锥体通过冲压成形来制造,如图7所示,在底模20内供给一定量的熔融玻璃块后,使上模(未图示)下降,在底模20和上模的间隙中压延成形熔融玻璃块。图7的锥体1表示压延完成的状态,而图8表示处于底模20内的锥体1的压延中途的状态。图8的箭头14表示玻璃被压延的方向,熔融玻璃在短轴(SA)中被最早压延至开口端部侧,接着被依次压延至长轴(LA)侧,最后被压延至对角轴(DA)侧。如上述,在锥体的对角轴附近,形成大致平行于对角轴的棱线状的不圆滑形状,但该形状在锥体冲压成形的情况下阻碍玻璃的压延。即,如图8的箭头14所示,在对角轴方向上玻璃从短轴侧和长轴侧转入那样延伸,而在不圆滑形状的部分压延阻抗增大,所以与其他部分相比,延迟填充至开口端部的玻璃的填补。于是,对角轴的填补被延迟,所以填充到对角轴上附近的开口端面部的玻璃的温度下降,在玻璃上产生微小的裂纹,产生填补所需时间和冲压压力增大这样的不好的状况。此外,这样的对角轴附近的棱线状的不圆滑形状从强度方面来看也是不利的。即,因锥体的处理产生的划伤容易集中在不圆滑部分,在使用锥体构成阴极射线管时内部形成真空,所以因内外气压差产生的真空应力也容易集中于不圆滑部分。由于这样的划伤或真空应力的程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阴极射线管破损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包括大致矩形的开口端部;容纳电子枪的管颈部;外装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部;以及构成在开口端部和偏转系统部之间,从开口端部向偏转系统部具有连续变化的漏斗状形状的本体部;其中,提供以下结构平行于开口端部的任意横截面P(z)中的本体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方的最大外形部D(z)在轴心(C)旋转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α(z)°,对角轴(DA)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d°时,具有0<α(z)<d的关系。在上述结构中,角度α(z)°从开口端部(z=0)至偏转系统部的连接部(z=T)以连续变化的非单调增加或减少函数来表示,最好具有一个极小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包括大致矩形的开口端部;容纳电子枪的管颈部;外装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部;以及构成在开口端部和偏转系统部之间,从开口端部向偏转系统部具有连续变化的漏斗状形状的本体部;其中,提供以下结构平行于开口端部的任意横截面P(z)中的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方的最大外形部D(z)在轴心(C)旋转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α(z)°,对角轴(DA)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d°时,具有d<α(z)<90的关系。在上述结构中,角度α(z)°从开口端部(z=0)至偏转系统部的连接部(z=T)以连续变化的非单调增加或减少函数来表示,最好具有一个极大值。在上述结构中,角度α(z)°和角度d°为0<|α(z)-d|<10。这里,算术记号||表示绝对值。在上述结构中,在由长轴(LA)和短轴(SA)定义的直角坐标系上以(Dx、Dy)表示平行于所述开口端部的任意横截面P(z)的本体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方的最大外形部D(z)时,在z从0至T变化的范围中Dx和Dy具有满足下式的关系Dy=A0+A1·Dx+A2·Dx2+…+An-1·Dxn-1+An·Dxn其中,A0、A1、…、An-1、An是常数,n是自然数。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锥体的对角轴离开短边侧或长边侧来设置形成锥体的本体部的最大外形部D(z)的圆弧RD的中心,所以最大外形部D(z)也通过锥体的对角轴分别移动至短边侧或长边侧,因此,可以减小构成各个长边或短边的圆弧曲率半径,缓和对角轴附近的棱线的不圆滑形状。其结果,可改善上述锥体的成形性,而且可抑制因集中于不圆滑部分的划伤或真空应力造成的锥体破裂的危险。构成从开口端面部到偏转系统部之间的本体部形成从开口端部向偏转系统部连续平滑变化的漏斗形状的原因在于,顺利实现玻璃的平滑压延,改善了成形性。因此,最大外形部从对角轴距离轴心旋转的角度、即对于所述[α(z)-d]来说低于+/-10°,最好低于+/-5°。如果|α(z)-d|为10以上,那么锥体或偏转系统部的连接困难。假设角度α(z)°为从开口端部(z=0)至偏转系统部的连接部(z=T)连续平滑变化的非单调增加或减少函数,那么在开口端部和偏转系统部之间形成具有一个极小值或极大值的形状。如果极小值或极大值为两个以上,则形状变得复杂,难以进行冲压成形模具的加工,也不能改善成形性。而且,在由长轴(LA)和短轴(SA)定义的直角坐标上以(Dx、Dy)表示从开口端部(z=0)至偏转系统部的连接部(z=T)的任意横截面P(z)的本体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个的最大外形部D(z)时,根据多项式Dy=A0+A1·Dx+A2·Dx2+…+An-1·Dxn-1+An·Dxn(A0、A1、…、An-1、An是常数,n是自然数)所示的关系,可以连续且平滑地变化从开口端部至偏转系统部的最大外形部的形状。上述多项式的阶数最好为2或3。即,阶数为1时,最大外形部的形状的变化是线性的,而阶数为4以上时则过于复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将锥体的本体部形成适于冲压成形的形状,所以冲压成形时的玻璃的压延平滑,可抑制因玻璃压延的延迟产生的对角轴上附近的开口端面部的微小裂纹,可以消除填补所需的时间或冲压压力增大这样的不良情况。通过锥体的处理,将锥体本体部的对角轴外表面上产生的划伤或在形成阴极射线管阶段产生的真空应力分散,所以可获得能够抑制破坏锥体或阴极射线管的可能性的良好效果。图2是表示在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的本体部的横截面中,外表面的轮廓形状的α(z)曲线的曲线图{图2(A)},[α(z)-d]的曲线图{图2(B)}。图3是表示在另一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的本体部的横截面中,外表面的轮廓形状的α(z)曲线的曲线图{图3(A)},[α(z)-d]的曲线图{图3(B)}。图4是表示在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的背面的第1象限中最大外形部D(z)的轨迹的图。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的正面的第1象限的图。图6是现有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的正面图{图6(A)}、侧面图{图6(B)}。图7是表示冲压成形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压延完成(填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斜视图。图8是表示冲压成形阴极射线管用锥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致矩形的开口端部;容纳电子枪的管颈部;外装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部;以及构成在所述开口端部和偏转系统部之间,从所述开口端部向偏转系统部具有连续变化的漏斗状形状的本体部;其中,平行于所述开口端部的任意横截面P(z)中的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方的最大外形部D(z)在轴心(C)旋转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α(z)°,对角轴(DA)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d°时,具有0<α(z)<d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2-19 2001-385344;JP 2001-4-17 2001-1176311.一种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致矩形的开口端部;容纳电子枪的管颈部;外装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部;以及构成在所述开口端部和偏转系统部之间,从所述开口端部向偏转系统部具有连续变化的漏斗状形状的本体部;其中,平行于所述开口端部的任意横截面P(z)中的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方的最大外形部D(z)在轴心(C)旋转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α(z)°,对角轴(DA)与长轴(LA)形成的角度为d°时,具有0<α(z)<d的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角度α(z)°从开口端部(z=0)至偏转系统部的连接部(z=T)以连续变化的非单调增加或减少函数来表示,具有一个极小值。3.一种阴极射线管用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致矩形的开口端部;容纳电子枪的管颈部;外装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部;以及构成在所述开口端部和偏转系统部之间,从所述开口端部向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柿木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