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52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热冲击性优异且具有高接合强度的接合结构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包括:第一构件,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多个穿孔的金属材料;第三构件,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独立的多个穿孔且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塑性树脂;以及第二构件,为将所述第一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与所述第三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接合的硬化性树脂。树脂。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合结构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合结构体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复合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包括:针对作为第一成形体的金属成形体的接合面,使用连续波激光以200mm/sec以上的照射速度连续照射激光光的工序;在前工序中照射了激光光的金属成形体的接合面形成粘接剂层的工序;以及在前工序中涂布了粘接剂的作为第一成形体的金属成形体的接合面粘接第二成形体的工序。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5

2139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根据专利文献1的复合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可提供在与接合面平行的方向上拉伸时的拉伸强度及在与接合面垂直的方向上拉伸时的拉伸强度这两拉伸强度优异的复合成形体。
[0008]然而,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未对第二成形体进行加工,因此在利用热冲击等施加膨胀收缩力时,有无法充分获得第二成形体侧的接合强度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利用连续波激光将第一成形体的接合面粗面化,第一成形体的接合面为不均匀的形状。由此,在利用热冲击等施加膨胀收缩力时,第一成形体具有应力集中点,因此在接合强度的提高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
[0009]因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发现:从前的方法中,即便使用具有耐油性及耐化学品性的粘接剂,也难以获得具有耐热冲击性的接合强度的优异的复合成形体。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方面是鉴于此种实际情况而成,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耐热冲击性优异且显示出高接合强度的接合结构体。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接合结构体包括:第一构件,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多个穿孔的金属材料;第三构件,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独立的多个穿孔且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塑性树脂;以及第二构件,为将所述第一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与所述第三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接合的硬化性树脂。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耐热冲击性优异且具有高接合强度的接合结构体。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16]图2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17]图3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18]图4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19]图5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20]图6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21]图7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22]图8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23]图9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24]图10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25]图11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中的接合结构体的制造工序。
[0026]图12示意性表示比较例1中的接合结构体的制造工序。
[0027]图13示意性表示实施例5中的接合结构体的制造工序。
[0028]图14示意性表示比较例1中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
[0029]图15示意性表示比较例2中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实施方式(以下,也表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
1应用例
[0032]首先,使用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结构体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示意性例示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体的剖面的一例。
[0033]图1中,例示了如下接合结构体,所述接合结构体包括:第一构件1,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多个穿孔的金属材料;第三构件3,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多个穿孔且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塑性树脂;以及第二构件2,为将所述第一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与所述第三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接合的硬化性树脂。换言之,第一构件1与第三构件3经由第二构件2而接合。此外,图1中,示出了与穿孔的深度方向平行的剖面。
[0034]在形成于第一构件1及第三构件3中的穿孔内填充作为硬化性树脂的第二构件2并加以硬化,因此可物理性获得牢固的锚定效果。由此,可获得耐热冲击性优异且显示出高接合强度的接合结构体。另外,通过进行在第一构件1及第三构件3的表面形成穿孔的表面加工,可去除表面的杂质,可提高粘接强度。另外,通过在第一构件1及第三构件3的表面形成有多个穿孔,接合部的应力分散,可提供避免了应力集中的接合结构体。
[0035]此外,作为硬化性树脂,也存在容易粘接于金属但难以粘接于树脂的粘接剂。因此,在第一构件及第三构件为不同材料的情况下,若为仅利用化学性键结进行的粘接,则会对粘接剂的选定产生制约。但是,所述接合结构体中,通过进而具有基于所述锚定效果所得的物理性结合,粘接剂的选择项扩大,能够选择具有耐油性及耐化学品性的粘接剂。作为结果,可获得具有耐油性及耐化学品性且耐热冲击性优异并且显示出高接合强度的接合结构
Formaldehyde,MF)树脂、苯酚甲醛(Phenol Formaldehyde,PF)树脂、不饱和聚酯(Unsaturated Polyester,UP)树脂及硅酮(Silicone,SI)树脂、丙烯酸树脂。另外,反应性硬化性树脂也可为纤维强化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
[0046]另外,所述硬化性树脂也可为环氧树脂。就平衡良好地兼顾耐油性、耐化学品性及耐热冲击性的观点而言,所述反应性硬化性树脂优选为环氧树脂。
[0047]在所述第二构件中也可还添加填充剂。作为所述填充剂的一例,可列举:无机系填充剂(玻璃纤维、无机盐类等)、金属系填充剂、有机系填充剂及碳纤维等。
[0048]所述硬化性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在25℃下优选为10,000mPa
·
s~300,000mPa
·
s,更优选为25,000mPa
·
s~90,000mPa
·
s,进而优选为50,000mPa
·
s~75,000mPa
·
s。在硬化性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为所述范围内的情况下,硬化性树脂容易填充于穿孔中,因此容易发挥锚定效果且起到提高接合强度的效果。所述粘度(mPa
·
s)例如能够通过在25℃下使用旋转粘度计(布氏粘度计)(英弘精机公司制造)来测定。
[0049]所述硬化性树脂的硬化后的肖氏D硬度优选为30~90,更优选为50~90,进而优选为70~90。在硬化性树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接合结构体,包括:第一构件,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多个穿孔的金属材料;第三构件,为表面形成有开口直径为30μm~100μm的多个穿孔且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塑性树脂;以及第二构件,为将所述第一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与所述第三构件的形成有穿孔的表面接合的硬化性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中,所述硬化性树脂为反应性硬化性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中,所述反应性硬化性树脂为环氧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中,所述硬化性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在25℃下为25,000mPa
·
s~9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