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升降机构及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89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及叉车,属于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包括:摇臂,其上设置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支承座,一端铰接于摇臂的第一铰接点上,其中,摇臂上与支承座铰接的一端与支承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车架,铰接于摇臂的第二铰接点;连杆,一端铰接于摇臂的第三铰接点;轮架,其上设置有第四铰接点、第五铰接点以及第六铰接点,其中,第四铰接点作为轮架与连杆另一端的连接位置,第五铰接点作为轮架与车架的连接位置;轮子组件,铰接于轮架的第六铰接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及叉车,保证车架在抬升过程中的可靠性,避免油缸中的活塞杆脱缸而出,以及避免轮架在旋转过程中旋转过度而发生损坏。生损坏。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车升降机构及叉车


[0001]本技术属于物流运输
,涉及一种叉车升降机构,特别是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及叉车。

技术介绍

[0002]工业车辆是指用来搬运、推顶、牵引、起升、堆垛或码放各种货物的动力驱动的机动车辆。常见的工业车辆有叉车、侧叉车、牵引车、搬运车、堆高车等等。
[0003]现有的叉车中均具备升降机构,用以调整叉车上车架的离地高度,其中,该升降机构包括支承座和与支承座铰接的摇臂,以及和摇臂铰接的车架,其中,在支承座与车架之间设置有油缸,通过油缸顶升车架,使得车架上升,并带动摇臂旋转。
[0004]但是,现有的叉车中,车架的抬升行程基本上主要依靠油缸进行控制,即为电气控制。如果油缸在抬升过程中失灵,导致车架持续被顶升,此时就可能会发生油缸上的活塞杆脱离缸体而损坏,影响油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升降限位,延长使用寿命的叉车。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包括:摇臂,其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支承座,一端铰接于摇臂的第一铰接点上,另一端作为叉车中油缸的安装位置,其中,摇臂上与支承座铰接的一端与支承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且该限位结构采用抵靠限位;车架,铰接于摇臂的第二铰接点,其中,车架与油缸的输出端相连;连杆,一端铰接于摇臂的第三铰接点;轮架,其上设置有第四铰接点、第五铰接点以及第六铰接点,其中,第四铰接点作为轮架与连杆另一端的连接位置,第五铰接点作为轮架与车架的连接位置;轮子组件,铰接于轮架的第六铰接点。
[0007]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当车架在抬升时,摇臂与支承座相连的一端以远离车架的方向旋转,直至摇臂与支承座抵靠限位。
[0008]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摇臂上的第一限位部,支承座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抵靠配合的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且通过第一限位部光滑连接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
[0009]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第一限位部呈凹口设置或者第二限位部呈凹口设置。
[0010]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当第一限位部呈凹口设置时,该凹口的表面呈弧形设置;当第二限位部呈凹口设置时,该凹口的表面呈平面设置。
[0011]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第二限位部的一端设置有凸部,其中,第二限位部与凸部形成L形结构。
[0012]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支承座包括作为叉车中油缸竖直安装时的支撑平台,其中,支撑平台的一端沿靠近摇臂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支臂,且第一支臂与其中一个摇臂
铰接,支撑平台的另一端沿远离车架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支臂,且第二支臂与另一个摇臂铰接配合。
[0013]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第一支臂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臂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0014]在上述的叉车升降机构中,支撑平台与摇臂沿叉车中油缸的轴心线方向呈上下分布,其中,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斜向下延伸铰接于对应的摇臂上。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叉车,包括所述的叉车升降机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叉车升降机构,车架的抬升不仅受油缸输出端的电气控制,而且也受摇臂与支承座之间的机械抵靠控制,从而构成对车架抬升的“双重限位”控制,保证车架在抬升过程中的可靠性,避免油缸中的活塞杆脱缸而出,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轮架在旋转过程中旋转过度而发生损坏,延长叉车的使用寿命。
[0018](2)、通过在第二限位部的一端设置凸部,控制支承座两侧摇臂在装配时的相对距离,另外,通过凸部使得摇臂与支承座在抵靠配合后避免发生相对滑移,提高限位的可靠性。
[0019](3)、将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均斜向下延伸,使得整个支承座形成立式结构,进一步提高整个支承座的承载能力和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承座与摇臂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摇臂;110、第一铰接点;120、第二铰接点;130、第三铰接点;200、支承座;210、支撑平台;220、第一支臂;230、第二支臂;300、限位结构;310、第一限位部;320、第二限位部;330、凸部;400、车架;410、货叉;411、凹腔;500、连杆;600、轮架;610、第四铰接点;620、第五铰接点;630、第六铰接点;700、轮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包括:摇臂100,其上设置有多个铰接点,分别为第一铰接点110、第二铰接点120以及第三铰接点130;支承座200,一端铰接于摇臂100的第一铰接点110上,另一端作为叉车中油缸(图中未显示)的安装位置,其中,摇臂100上与支承座200铰接的一端与支承座200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300,且该限位结构300采用抵靠限位;车架400,铰接于摇臂100的第二铰接点120,其中,车架400与油缸的
输出端相连;连杆500,一端铰接于摇臂100的第三铰接点130;轮架600,其上设置有多个铰接点,分别为第四铰接点610、第五铰接点620以及第六铰接点630,其中,第四铰接点610作为轮架600与连杆500另一端的连接位置,第五铰接点620作为轮架600与车架400的连接位置;轮子组件700,铰接于轮架600的第六铰接点630。
[0028]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抬升车架400时,油缸输出端伸出,顶升车架400,随着车架400的上升,带动摇臂100旋转,通过连杆500带动轮架600旋转,使得轮子组件700伸出车架400,当摇臂100在旋转过程中与支承座200抵靠时,完成车架400的抬升。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叉车升降机构,车架400的抬升不仅受油缸输出端的电气控制,而且也受摇臂100与支承座200之间的机械抵靠控制,从而构成对车架400抬升的“双重限位”控制,保证车架400在抬升过程中的可靠性,避免油缸中的活塞杆脱缸而出,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轮架600在旋转过程中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摇臂,其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支承座,一端铰接于摇臂的第一铰接点上,另一端作为叉车中油缸的安装位置,其中,摇臂上与支承座铰接的一端与支承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且该限位结构采用抵靠限位;车架,铰接于摇臂的第二铰接点,其中,车架与油缸的输出端相连;连杆,一端铰接于摇臂的第三铰接点;轮架,其上设置有第四铰接点、第五铰接点以及第六铰接点,其中,第四铰接点作为轮架与连杆另一端的连接位置,第五铰接点作为轮架与车架的连接位置;轮子组件,铰接于轮架的第六铰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车架在抬升时,摇臂与支承座相连的一端以远离车架的方向旋转,直至摇臂与支承座抵靠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摇臂上的第一限位部,支承座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抵靠配合的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且通过第一限位部光滑连接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升降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泮振宇方浩翔杨灯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