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64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和与该背光组件相关的LCD装置。该背光组件包括平面荧光灯、亮度提高组件和光线散射组件。平面荧光灯具有多个发光的放电空间。亮度提高组件在平面荧光灯上并将从平面荧光灯产生的光线导向液晶显示装置的观察者一侧。散射组件在亮度提高组件上并散射被引导来的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组件及使用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LCD)装置。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厚度减小且亮度增大的背光组件,以及使用该背光组件的LCD装置。
技术介绍
LCD装置使用液晶显示影像,液晶具有例如折射率的各向异性的光学特性以及例如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的电学特性。比起其他显示装置例如阴极射线管(CRT)装置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装置,LCD装置具有多种特点,例如较薄的厚度、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小的功耗。因此,LCD装置被用于笔记本电脑、监视器和电视接收器。LCD装置是非发射型的显示装置,包括向LCD装置的LCD面板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现有技术LCD典型地包括具有在预定方向延伸的细圆柱形形状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大的LCD装置包括多个CCFL。当增加CCFL的数目时,也增大了LCD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光学特性例如亮度的均匀性变差了。已经发展了平面荧光灯以克服CCFL的缺点。平面荧光灯包括具有多个放电空间的灯主体及一外部电极,放电电压通过该外部电极施加到灯主体上。逆变器向外部电极施加放电电压而在放电空间中形成等离子放电。在放电空间中产生的紫外光被形成在灯主体的内表面上的荧光层转变为可见光。平面荧光灯被分为多个间隔的单独放电空间,其每一个都产生阴影线。为了防止阴影线,及提供由背光组件产生的光的更均匀的照射,背光组件使用散射板。散射板以预定距离从平面荧光灯单独隔开,典型地隔开超过约12mm。当增大在散射板和平面荧光灯之间的距离时,平面荧光灯的亮度下降而平面荧光灯的厚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厚度并增大亮度的背光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背光组件的LCD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包括平面荧光灯、亮度提高组件和散射组件。平面荧光灯具有多个发光的放电空间。亮度提高组件在平面荧光灯上,并将来自平面荧光灯的光线导向观察者一侧。散射组件在亮度提高组件上,并使被引导的光线散射。按照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面板。该背光组件包括平面荧光灯、亮度提高组件和散射组件。平面荧光灯具有多个发光的放电空间。亮度提高组件在平面荧光灯上,并将来自平面荧光灯的光线导向观察者一侧。散射组件在亮度提高组件上,并使被引导的光线散射。液晶显示面板在散射组件上。液晶显示面板使用散射光显示影像。根据本专利技术,亮度提高组件置于平面荧光灯和散射组件之间,从而降低了背光组件的厚度并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附图说明按照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沿图1中的2-2线取的背光组件100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A示出在图2所示的亮度提高组件300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图3B示出另一亮度提高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图4示出作为d的函数的亮区域对暗区域的亮度比的关系的图示,d为平面荧光灯200和亮度提高组件300的棱镜图案310之间的距离;图5示出适于用在例如图2所示的背光组件中的另一示例性的增亮膜的剖视图;图6示出安装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剖视图;图7示出图1所示的平面荧光灯的透视图;图8是沿图7的8-8线取的剖视图;及图9示出安装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应该理解,可以不偏离此处揭示的专利技术原理,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下面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作出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限于这些特定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公开变得彻底及完整,并通过示例而非限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专利技术的概念。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在按照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沿图1的2-2线取的剖视图。参考图1和2,背光组件100包括平面荧光灯200、亮度提高组件300和散射单元400。平面荧光灯200包括多个放电空间230,并发光。平面荧光灯200具有平的四边形形状。平面荧光灯200基于由逆变器(未示出)提供的放电电压产生等离子体放电。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光被转变为可见光,该可见光从放电空间230中发出。平面荧光灯200的面积较大以产生平面形状可见光。如图2所示,平面荧光灯200包括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第二基板220与第一基板210组合而形成放电空间230。如图1和2所示,亮度提高组件300设置在平面荧光灯200上,亮度提高组件300提高冲平面荧光灯200发出的可见光的亮度。如图3A和3B所示,亮度提高组件300包括棱镜图案310其具有多个相互邻近并设置在透明膜330上的棱镜320。可选择的,亮度提高组件300可以包括棱镜图案310的一整体膜或片。用于制作棱镜图案310的合适材料包括,例如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图3B示出亮度提高组件355的整体型的实施例。组件355由与棱镜320相同的材料构成。棱镜320的峰指向散射单元400的下方。从平面荧光灯200产生的可见光朝向亮度提高组件300发出并被折射向背光组件100的观察者一侧。亮度提高组件300在观察者一侧提供增大的亮度。观察者一侧是在与背光组件100的上表面基本垂直的方向。亮度提高组件300也让阴影线减弱,否则的话因为在相邻放电空间230之间的空间会在观察者面前显示出阴影线。可选择的,可以仅在放电空间230上形成棱镜图案310。亮度提高组件300在平面荧光灯200上,并以预定距离‘d’从平面荧光灯200单独隔开,使得每个放电空间230的亮度与在相邻放电空间230之间的亮度基本相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亮度提高组件300和平面荧光灯200之间的距离‘d’不大于约10mm。例如,亮度提高组件300和平面荧光灯200之间的距离‘d’约为3mm到4mm。因此,亮度提高组件300与平面荧光灯200相邻从而减小亮度提高组件300和平面荧光灯200之间的距离‘d’,由此减小背光组件100的厚度。如图3A所示,亮度提高组件300包括透明膜330以便可见光可以通过亮度提高组件300。用于该层330的合适的材料的例子有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可以通过压制工艺、挤出工艺或沉积工艺来形成棱镜图案310。散射单元400设置在亮度提高组件300上以散射通过亮度提高组件300的可见光,由此提供更均匀的照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散射单元400包括散射板410和在散射板410上的至少一个散射片420。散射板410为矩形并有预定厚度。散射板410的厚度为从约1mm到约3mm。散射板410包括透明材料和散射剂。例如,散射板410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散射片420是薄膜,具有比散射板410更薄的厚度。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散射片420的厚度为从约50μm到约300μm。多个珠状物覆盖在散射片420的两侧以散射可见光。可选择的,散射单元400可以仅包括散射板410或散射片420。背光组件100还可在散射单元400上包括一亮度提高片(未示出)。该亮度提高片(未示出)可以是3M公司制造的双重增亮膜(DBEF)。图3A示出图2所示的亮度提高组件的展开剖视图。参考图2和3A,亮度提高组件300包括透明膜330和在透明膜330上的棱镜图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平面荧光灯,其具有多个放电空间以产生光线;与平面荧光灯有操作关联的被支撑的亮度提高组件;及设置在亮度提高组件上的光线散射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1-28 8101/05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平面荧光灯,其具有多个放电空间以产生光线;与平面荧光灯有操作关联的被支撑的亮度提高组件;及设置在亮度提高组件上的光线散射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亮度提高组件包括具有多个彼此相邻的三角形棱镜组元的棱镜图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亮度提高组件还包括透明膜,该棱镜图案形成在该透明膜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亮度提高组件还包括透明板,该棱镜图案形成在该透明板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棱镜组元的壁的相邻侧的内角在从约60°到约120°的范围中。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棱镜的节距从约10μm到约100μm。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棱镜的节距从约10μm到约100μm。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平面荧光灯的表面与亮度提高组件的表面隔开从约1mm到约10mm的距离。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棱镜组元的壁的相邻侧的内角为大约90°,相邻棱镜的节距为约50μm。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平面荧光灯的表面与亮度提高组件隔开从约3mm到约4mm的距离。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棱镜组元的壁的相邻侧的内角为大约68°,相邻棱镜的节距为约50μm。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平面荧光灯的表面与亮度提高组件隔开从约3mm到约4mm的距离。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棱镜的峰是圆形的。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荧光灯包括具有多个彼此隔开的放电空间的灯主体;及在灯主体的端部上的电极,该电极横过放电空间。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灯主体包括第一基板;及与第一基板结合以形成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多个与第一基板隔开的放电空间部分;多个在放电空间部分之间的空间分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重玄黄仁瑄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