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管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23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管阵列,包括:多个发光管;覆盖所述多个发光管的前部和后部的前支持组件和后支持组件;在所述前支持组件的表面上面向所述发光管提供的多个显示电极对,以及在所述后支持组件的表面上面向所述发光管提供的多个信号电极。构成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每个显示电极是由金属细线制成的显示电极,其具有以分散方式形成的多个开口,并包括面向放电空隙并沿放电空隙延伸的第一金属细线,第一金属细线比下述第二金属细线粗,所述第二金属细线形成了比第一金属细线离非放电空隙更近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管阵列,包括其中包含有荧光物质层的两个或多个发光管的阵列,在所述两个或多个发光管中产生放电,使得发光管中的荧光物质层发光,从而显示图像。
技术介绍
对于自发光的大型图像显示设备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建议(见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61-103187),其通过使用等离子显示原理,利用多个发光串(string)阵列来显示图像,所述发光串阵列由其中包含有荧光物质层的多个玻璃管构成,并且通过各发光串的部件来控制光发射(见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61-103187)。每个发光串都在充入了由例如Ne和Xe组成的放电气体的玻璃管中包括例如MgO这样的保护膜和荧光物质层。荧光物质层形成在支持组件(支撑部件,称为“船(boat)”)上,该支持组件基本上具有半圆形横截面,并且该支持组件(船)被插入玻璃管。然后,玻璃管在真空室中被加热、排气,玻璃管被充入放电气体,然后其两端被密封。以此方法制作的多个发光串被平行排列和固定,并且这些发光串具有电极,电压被施加在电极上以引起发光串中的放电,从而使得荧光物质发光。图1是示出了等离子管阵列的基本结构的透视图。此处所示的等离子管阵列(PTA)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包含发射红(R)、绿(G)、蓝(B)色荧光的荧光物质层并被充以放电气体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被平行排列,并在整体上呈平面形状,透明前支持组件20和透明后支持组件30被分别安放在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的前部和后部,多个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的阵列被容纳在前支持组件20和后支持组件30之间。前支持组件20上有多个显示电极对21,其每个都由两个显示电极211、212构成,这两个显示电极彼此平行地排列,以在多个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的阵列的方向(即显示电极延伸跨过多个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的方向)上,在二者中间形成放电空隙(discharge slit)。这些显示电极对21在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的长度方向上以两行或多行排列,以在相邻显示电极对21之间形成非放电空隙(non-discharge slit)。此外,构成一个显示电极对21的两个显示电极211、212由金属性(例如Cr/Cu/Cr)总线电极211a、212a和透明电极211b、212b组成,其中总线电极211a、212a位于相互距离较远侧(非放电空隙侧),而透明电极211b、212b由相互距离较近侧(放电空隙侧)的ITO薄膜构成。总线电极211a、212a将减小显示电极211、212的电阻,而透明电极211b、212b被设计来使得从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发出的光不被阻隔地向上穿透到前支持组件20,从而实现较亮的显示。此外,后支持组件30上有多个金属性信号电极31,其分别与多个发光串10R、10G、10B、10R、10G、10B、…相关联,并与之平行地延伸。当在二维上观察具有这种结构的PTA 100时,信号电极31和显示电极对21之间的交点变为多个单位发光区域(单位放电区域)。通过下述过程来实现显示使用显示电极211、212中之一作为扫描电极,在扫描电极和信号电极31间的交点处产生选择放电来选择发光区域,使用在该区域的发光串的内表面上伴随放电而形成的壁电荷,从而在显示电极211、212之间生成显示放电。选择放电是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的扫描电极和信号电极31之间的发光串中生成的相对放电,而显示放电是在平面上平行排列的显示电极211、212之间的发光串中产生的平面放电。这种电极排列使得两个或多个发光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在发光串中。图2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PTA 100的发光串的结构的简图。这里示出了3个发光串10R、10G和10B。发光串10R、10G和10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MgO等制成的保护膜12被形成在玻璃管11的内表面上,其上形成有发射R、G、B荧光的荧光物质层14R、14G、14B的支持组件船13被插入玻璃管11(见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3-86141)。图3示出了其上形成有荧光物质层的船。船13具有半圆形或U形等的横截面,并具有随玻璃管11而延展的形状(见图2),并且,对应于图1和图2所示的3种发光串10R、10G和10B的3种荧光物质层14R、14G、14B(见图2这里以荧光物质层14代表)中的每一种形成在船的内表面上。返回图2,继续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发光串10R、10G、10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具有图3所示形状的船13被插入玻璃管11。如图2所示,由两个显示电极211、212构成的显示电极对21被排列在发光串10R、10G、10B上,其中在显示电极211、212之间形成有放电空隙。两个显示电极211、212由金属性总线电极211a、212a和透明电极211b、212b构成。这里,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由一组分别具有3种萤光物质层14R、14G、14B的3个发光串10R、10G、10B和一个由2个显示电极211、212构成的显示电极对21所限定的区域D1构成了一个像素,即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一个单元。每个发光串10R、10G、10B的直径一般是1mm量级,因此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一个像素的区域D1的大小大约是3mm×3mm。在具有上述基本结构的PTA中,还可以通过沿着曲面排列发光串(见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3-92085)来形成弯曲图像显示面,或者使得图像显示面可柔性变形为各种类型的弯曲表面,而不是二维地排列发光串。在此情形下,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这样的柔性基板被用作前支持组件20和后支持组件30,而前支持组件20上形成的显示电极211、212还需要具有耐弯曲的结构。在此情形下,当使用如结合图1和图2进行说明的、组合了金属性总线电极211a、212a和由ITO薄膜构成的透明电极211b、212b的显示电极211、212时,由于ITO薄膜延展性很差,因此当柔性基板弯曲时,它可能会破碎或断裂。因此,对于电极结构,有提议用以网格、梯形刺绣(ladderstitch)或梳状(comb-like)图案的形式布线的金属细线来代替由ITO薄膜构成的透明电极211b、212b(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3-338244)。具有这些金属细线布线的电极在下述意义上更加合适,即它们能够耐受基板的弯曲,并且图像显示平面被形成在柔性的弯曲表面上。图4的简图示出了使用金属细线的显示电极的示例。该图示出了由其间形成有放电空隙210的2个显示电极211、212构成的显示电极对21,并且显示电极211、212分别由总线电极211a、212a以及支线电极211c、212c构成,其中总线电极211a、212a也被提供给图1和图2所示的显示电极,而支线电极211c、212c由网格状金属细线611、612而非图1和图2所示的透明电极211b、212b构成。在这些支线电极211c、212c之间,形成了由金属细线611、612围绕的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管阵列,包括:多个彼此平行排列的发光管,其中每个所述发光管都包含荧光物质层;覆盖所述多个发光管的前部和后部的前支持组件和后支持组件;在所述前支持组件的表面上面向所述发光管提供的多个显示电极对,每个所述显示电 极对由在延伸跨过所述多个发光管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显示电极构成,在所述两个显示电极之间具有预定的放电空隙,并且两个相邻的显示电极对之间具有非放电空隙;以及在所述后支持组件的表面上面向所述发光管提供的多个信号电极,所述信号电极被 形成为与所述多个发光管相关联,并沿所述发光管延伸,其中构成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显示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开口,并且形成所述开口的金属线具有依赖于区域而有所不同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4-28 2005-1314871.一种等离子管阵列,包括多个彼此平行排列的发光管,其中每个所述发光管都包含荧光物质层;覆盖所述多个发光管的前部和后部的前支持组件和后支持组件;在所述前支持组件的表面上面向所述发光管提供的多个显示电极对,每个所述显示电极对由在延伸跨过所述多个发光管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显示电极构成,在所述两个显示电极之间具有预定的放电空隙,并且两个相邻的显示电极对之间具有非放电空隙;以及在所述后支持组件的表面上面向所述发光管提供的多个信号电极,所述信号电极被形成为与所述多个发光管相关联,并沿所述发光管延伸,其中构成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显示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开口,并且形成所述开口的金属线具有依赖于区域而有所不同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管阵列,其中构成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显示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面向所述放电空隙并沿所述放电空隙延伸的金属线,并且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大于其它金属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管阵列,其中构成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显示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在与所述发光管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条金属线,并且所述金属线与构成所述对的其它显示电极基本平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管阵列,其中在所述金属线中,具有最大宽度的金属线的宽度是具有最小宽度的金属线的宽度的2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管阵列,其中构成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显示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面向所述放电空隙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比下述第二区域小的开口率,所述第二区域比所述第一区域离所述非放电空隙更近。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四户耕治石本学粟本健司山田齐渡海章山崎洋介平川仁
申请(专利权)人: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