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畜毛、绒与国产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及半精纺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44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国产畜毛、绒与国产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半精纺生产工艺,依次包括选取原料、和毛工序、梳理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并线工序、倍捻工序和纱线定型工序;选取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产畜毛、绒与国产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及半精纺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纺纱生产工艺
,尤其是一种国产毛纤维与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及半精纺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毛纺行业在全球的毛纺行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35%的羊毛在中国加工,18%的羊毛产品在中国消费。中国毛纺工业产能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进口国、生产加工国和羊毛产品消费国,在全球毛纺行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但是国内毛精纺和半精纺生产企业主要依靠进口澳大利亚羊毛为主要原料来源,因此扩大国产羊毛的应用范围,通过技术创新弥补国产羊毛开发的不足、改善织物服用性能是取得突破的重要技术途径。减少对进口羊毛的依赖,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使毛纺产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提高。
[0004]聚乳酸(PLA)是能够替代石油的可再生新型纤维,其从谷物中取得,来源丰富,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特点,制品废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的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纤维。其织物面料手感、悬垂性好,抗紫外线,具有较低的可燃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适用于各种时装、休闲装、体育用品和卫生用品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5]利用聚乳酸纤维良好的可纺性来改变国产的羊毛、兔毛、牦牛毛等利用效率,可以使得国产毛纤维的利用率提高,可以提高牧民的收入,减少对于羊毛进口的依赖。如何利用聚乳酸来改良国产毛绒生产半精纺纱线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国产畜毛、绒与国产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及其半精纺生产工艺,利用聚乳酸纤维优良的可纺性用来改变国产的羊毛、兔毛、牦牛毛等利用率,能够制备符合针织和梭织要求的含毛半精纺混纺纱,可以提高牧民的收入,并减少对于进口澳毛的依赖。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国产畜毛、绒与国产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半精纺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选取原料、和毛工序、梳理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并线工序、倍捻工序和纱线定型工序;
[0009]步骤一、选取原料:选取20

80%的国产毛绒纤维和80

20%的国产聚乳酸短纤维;所述国产毛绒纤维至少包括国产羊毛、羊绒纤维、国产兔毛纤维或国产牦牛毛、牦牛绒纤维中的一种;
[0010]步骤二、和毛工序:所述和毛工序路线如下:将国产毛绒纤维和国产聚乳酸短纤维

开松机

A仓

通过风管道

B仓

通过风管道

A仓

闷放24小时;
[0011]配制4%抗静电剂、3

5%和毛油和0.1

0.15%的硅溶胶组成的乳化液,按照国产
毛纤维重量的10

15%均匀喷洒在国产毛纤维表面;所述硅溶胶中含有20

30 的二氧化硅颗粒,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直径为10

20纳米;
[0012]所述和毛油包括蓖麻油甲酯、太古油、油酸、聚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椰油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硬脂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钠、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去离子水;
[0013]所述抗静电剂至少包括硬脂酸聚氧乙烯酯、月桂酸聚氧乙烯酮、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0014]步骤三、梳理工序:锡林转速降至300r/min,刺辊转速降至680r/min,刺辊与给棉板的喂入隔距0.37mm,刺辊与锡林间隔距0.18mm,锡林与盖板的5 点隔距为0.30、0.25、0.25、0.25、0.30mm,锡林与道夫间的隔距0.125mm;道夫转速20r/min,盖板线速度:80mm/min;
[0015]步骤四、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均采用8根并合,并条工序的工作温度为20

25℃,湿度为80

85%;头并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42,二并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25,末并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25;三道并条的喇叭口分别为3.2、3.0 和3.0;三道的前罗拉速度分别为1120r/min、1040r/min和1180r/min;
[0016]步骤五、粗纱工序:锭速为650r/min,总牵伸倍数为5.16,后区牵伸倍数为 1.2,钳口隔距为5.5mm,捻系数为30

35;
[0017]步骤六、细纱工序:采用紧密赛络纺生产工艺,主要工艺参数:前罗拉转速为219r/min,捻系数为360,双喇叭口间距为9mm,总牵伸倍数为55.3,后区牵伸倍数为1.25,罗拉表面隔距为22
×
40mm,前罗拉加压为130N/双锭,中罗拉加压为160N/双锭,后罗拉加压为120N/双锭;隔距块为2.2mm,锭速为 10000r/min;所述细纱工序中所使用的胶辊为75
°
中凹0.5mm滑溜牵伸胶辊;
[0018]步骤七、络筒工序:络筒张力不大于单纱强力的10%,相对湿度控制在 75

80%;
[0019]所述纱线定型工序采用真空调湿定形机。
[002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和毛油包括30

40 质量份的蓖麻油甲酯、25

30质量份的太古油、1

2质量份的油酸、3

5质量份的聚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

4质量份的椰油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1

3质量份的硬脂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3

5质量份的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钠、15

20质量份的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和10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
[002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剂中包括 5

10质量份的硬脂酸聚氧乙烯酯、3

5质量份的月桂酸聚氧乙烯酮、10

20质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002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和毛油还包括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甘油、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脲、氨基脲。
[002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兔毛纤维在与纺前准备工序之前先进行表面处理,具体如下:先在过

硫酸氢钠氧化液中浸渍25

30 分钟,所述过

硫酸氢钾表面处理工艺参数:3

6%owf过

硫酸氢钾,pH为3

5,浴比1:20

30,时间25

30min;然后放入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国产畜毛、绒与国产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半精纺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选取原料、和毛工序、梳理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并线工序、倍捻工序和纱线定型工序;步骤一、选取原料:选取20

80%的国产毛绒纤维和80

20%的国产聚乳酸短纤维;所述国产毛绒纤维至少包括国产羊毛、羊绒纤维、国产兔毛纤维或国产牦牛毛、牦牛绒纤维中的一种;步骤二、和毛工序:所述和毛工序路线如下:将国产毛绒纤维和国产聚乳酸短纤维

开松机

A仓

通过风管道

B仓

通过风管道

A仓

闷放24小时;配制4%抗静电剂、3

5%和毛油和0.1

0.15%的硅溶胶组成的乳化液,按照国产毛纤维重量的10

15%均匀喷洒在国产毛纤维表面;所述硅溶胶中含有20

30%的二氧化硅颗粒,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直径为10

20纳米;所述和毛油包括蓖麻油甲酯、太古油、油酸、聚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椰油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硬脂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钠、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去离子水;所述抗静电剂至少包括硬脂酸聚氧乙烯酯、月桂酸聚氧乙烯酮、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步骤三、梳理工序:锡林转速降至300r/min,刺辊转速降至680r/min,刺辊与给棉板的喂入隔距0.37mm,刺辊与锡林间隔距0.18mm,锡林与盖板的5点隔距为0.30、0.25、0.25、0.25、0.30mm,锡林与道夫间的隔距0.125mm;道夫转速20r/min,盖板线速度:80mm/min;步骤四、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均采用8根并合,并条工序的工作温度为20

25℃,湿度为80

85%;头并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42,二并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25,末并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25;三道并条的喇叭口分别为3.2、3.0和3.0;三道的前罗拉速度分别为1120r/min、1040r/min和1180r/min;步骤五、粗纱工序:锭速为650r/min,总牵伸倍数为5.16,后区牵伸倍数为1.2,钳口隔距为5.5mm,捻系数为30

35;步骤六、细纱工序:采用紧密赛络纺生产工艺,主要工艺参数:前罗拉转速为219r/min,捻系数为360,双喇叭口间距为9mm,总牵伸倍数为55.3,后区牵伸倍数为1.25,罗拉表面隔距为2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佳程代伟孙莘
申请(专利权)人:润益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