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98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该复合纱线由长丝和短纤维构成,长丝占复合纱线的30~60重量%,短纤维占复合纱线的70~40重量%,短纤维中长度16mm以下的纤维含有率在15%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不存在长短纤维偏移以及强力低下的问题,由其制得的面料短纤棉型触感强,外观品质良好。外观品质良好。外观品质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能防止长短纤维偏移以及强力低下,又不损伤短纤风格的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纱线是构成面料的基本原料,随着服装潮流的不断变换,纱线开发也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长短复合纱的开发成为了较为热门的课题。
[0003]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649515A中公开了一种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及其工艺和织物。有捻包芯复合纱线的外包纤维与芯部骨架纱为有捻包芯结构,其中,芯部骨架纱可以是有捻或无捻状态,解决了无捻复合纱线骨架纱容易外露的问题。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853008B中公开了一种基本无扭矩并且中心硬芯外包以双纺纤维外包层的复合双包芯纱。通过芯纱与外包纤维层捻回方向及扭矩的配合,其中芯纱具有Z或S捻回,使复合纱线具有无扭矩的状态。但是这些文献中都没有解决长短复合纱中短纤维偏移以及强力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止长短纤维偏移以及强力低下,又不损伤短纤风格的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由长丝和短纤维构成,长丝占复合纱线的30~60重量%,短纤维占复合纱线的70~40重量%,短纤维中长度16mm以下的纤维含有率在15%以下。
[0006]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中的长丝为弹性纤维。
[0007]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中,长丝的潜在扭矩方向与该复合纱线的加捻方向相反。
[0008]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根据JIS L1013:2010 A法测得其伸长弹性率为30~95%。
[0009]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制得的面料。
[0010]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不存在长短纤维偏移以及强力低下的问题,由其制得的面料短纤风格优越。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中长丝的潜在扭矩方向S向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中长丝的潜在扭矩方向Z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由长丝和短纤维构成。复合纱的具体制造方法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在细纱机和涡流纺纱机上将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或棉条与长丝进行复合后得到;也可以是先在并丝机等设备上将短纤维和长丝并合,再在捻丝机等设备上加捻后得到。还可以
将短纤维形成的短纤纱与长丝直接并合,由于将短纤维与长丝复合加捻时,更能体现长丝的扭矩,故将短纤维与长丝复合加捻的方式作为优选。加捻时的捻系数不作特别限定,捻系数过低的话,由于摩擦等原因短纤维从长丝上脱落,成为了裸露长丝(裸纱);捻系数过高的话,短纤维对长丝的抱合力增强,长丝的潜在扭矩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优选捻系数(K值)为2.5~5.0,更优选为3.0~4.5。
[0014]本专利技术中,长丝占复合纱线的30~60重量%,短纤维占复合纱线的70~40重量%。长丝含量少于30重量%时,短纤维带来的拘束力会变大,导致长丝不能形成残留扭矩,因此,复合纱的伸长率以及伸长回复率这些弹性指标也会变差。长丝含量超过60重量%时,短纤维在经过摩擦之后会与长丝发生偏移形成裸纱。本专利技术中,长丝的含量优选为40~60重量%,更优选为40~50重量%。
[0015]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中长丝为30~60重量%这样的高混率时,由于长丝的混率高必然导致复合纱线中所含短纤维的混率减少,因此要保证短纤维不发生偏移,长度16mm以下的纤维含有量在15%以下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在长丝和短纤维复合时,如果长度过短的纤维的含量大于15%的话,短纤维对长丝的拘束力下降,由于摩擦等因素的影响短纤维容易与长丝偏移,形成裸纱。另外,由于短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变低,短纤维的强力利用率会大幅度减少。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要求长度16mm以下的短纤维的含量在15%以下,优选10%以下,更优选8%以下。
[0016]本专利技术中,对长丝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弹性纤维。这里的弹性纤维可以分为2大类,一种是弹性来自于原料本身的纤维,另一种是弹性来自于纱线形态的纤维。当复合纱线中长丝为弹性纤维时,限定短纤维中长度16mm以下纤维的比例所产生的效果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弹性纤维在受热之后纱线结构发生变化,如果这时短纤维对长丝的拘束力降低,更易发生裸纱以及强力下降的问题。
[0017]作为弹性来自于原料本身的纤维,可以是至少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PTT)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PBT),也可以是粘度不同的双组份复合纤维等。粘度不同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可以是同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分的双组份复合纤维(PET/PET),也可以是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样的不同成分形成的双组份复合纤维(PBT/PET)。本专利技术中对截面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常规的圆形截面,也可以是除圆形以外的其他截面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角形、十字形、扁平形、蜂腰状扁平、H型、W型、偏心型、海岛型、并列型、哑铃型等。粘度不同的双组份复合纤维中,截面形状为偏心型、并列型、哑铃型等的纤维,由于更容易产生扭矩,因此作为优选。
[0018]作为弹性来自于纱线形态的纤维,可以是由各种纤维通过假捻卷缩加工得到的假捻加工纱(高卷缩假捻加工纱),也可以是通过捻丝加工得到的加捻纱。优选同时满足原料和纱线形态的弹性纤维,为至少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纤维,或者粘度不同的双组份复合纤维进行假捻卷缩加工得到的假捻加工纱或者进行加捻加工得到的的加捻纱。
[0019]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中,长丝的潜在扭矩方向与复合纱线的加捻方向相反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由于给长丝施加了与其自身的潜在扭矩方向相反的捻向,想要恢复的力变大,扭矩被强烈体现出来,因此,复合纱线的伸长率得以提高。
[0020]这里的潜在扭矩是指经过加热时出现的扭矩。利用该复合纱线形成面料时会进行
热处理,此时出现的扭矩对面料的伸长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这样的潜在扭矩是非常重要的。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复合纱的短纤维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酰胺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可以是棉、麻等纤维素纤维,可以是羊毛、丝等动物纤维,也可以是这些纤维的混合。
[0022]作为优选,根据JIS L1013:2010 A法测得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的伸长弹性率为30~95%,更优选伸长弹性率为40~85%。热处理后如复合纱线伸长弹性率不足30%的话,含有该复合纱线的面料,它的伸长性和伸长回复性有变差的趋势,相反,如伸长弹性率超过95%的话,含有该复合纱线的面料的伸长性和伸长回复性过大,制成的服装有可能出现很强的紧束感,因此,优选为30~95%,更优选为40~85%。
[0023]含有本专利技术复合纱线的面料,可以是机织物、针织物,也可以是毛圈织物。作为机织物时,其组织不作特别限定,如平纹、斜纹、缎纹等,也可以是多重组织织物。其中,从弹性角度考虑,更优选纱线与纱线之间拘束点相对少的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
[0024]作为针织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纱线,由长丝和短纤维构成,其特征是:所述长丝占复合纱线的30~60重量%,所述短纤维占复合纱线的70~40重量%,所述短纤维中长度16mm以下的纤维含有率在15%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纱线,其特征是:所述长丝为弹性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恒陈娟滨田润二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