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504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及其制备方法,功能性被子包括被套和被芯,被套面料采用100%聚乳酸纤维梭织而成;面料的经纱为经加捻的聚乳酸长丝,纬纱为聚乳酸短纤纱或聚乳酸长丝;被芯为100%聚乳酸纤维絮片;聚乳酸纤维絮片由聚乳酸短纤维所形成的的纤维网,聚乳酸纤维絮片内部分布有粘结点,粘结点为聚乳酸双组分纤维;聚乳酸纤维絮片中包括纤维呈S形的直立绵层。所制备的功能性健康被兼具了轻柔保暖、抑菌防螨、透气干爽免晒无异味、不易燃少烟无毒离火即熄等多种功能,而且易化学回收转化为丙交酯再利用,由于聚乳酸纤维分子量低且分布集中,其转化能耗比原生丙交酯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化能耗比原生丙交酯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化能耗比原生丙交酯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被子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纤维功能性被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陈粮、木薯、秸秆等富含乳酸的绿色植物为原料,经益生菌发酵生成乳酸后,再经缩聚和纺丝制成。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原料可种植、可循环,废弃物不污染环境,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生物基化学合成纤维。它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少烟无毒气、离火即熄,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及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纤维既有合成纤维的基本物性,又有天然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聚乳酸纤维材料的可生物降解性优于其它可生物降解纤维,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卷曲性、可染性、抗菌抑螨性、耐紫外光等性能。用聚乳酸纤维制得的非织造材料,具有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不刺激皮肤、快速吸汗和速干的特点。
[0003]对聚乳酸纤维进行化学回收是将废旧聚乳酸纤维被子制备成精制级丙交酯,现有的聚乳酸纤维所制备的被子通常会含有大量其他纤维,对于聚乳酸纤维回收时需要将其他纤维进行去除,造成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回收。制备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纤维功能性被子,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要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纤维功能性被子及其制备方法,被套和被芯全部使用聚乳酸纤维,既具有健康舒适、不易燃少烟无毒离火即熄等功能,又实现了被子的低成本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的制备方法,所述功能性被子包括被套和被芯,所述被套面料采用100%聚乳酸纤维梭织而成;所述面料的经纱为经加捻的聚乳酸长丝,所述纬纱为聚乳酸短纤纱或聚乳酸长丝;
[0007]所述被芯为100%聚乳酸纤维絮片;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由聚乳酸短纤维所形成的的纤维网,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内部分布有粘结点,所述粘结点为聚乳酸双组分纤维;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中包括S形直立绵层;
[0008]所述S形直立绵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将聚乳酸双组分纤维、聚乳酸短纤维采用开松机打松后按照比例添加到混棉仓中进行充分混合,再经过梳理加工铺网形成混合纤维层,再使用折绵装置将绵网折叠成垂直于绵样大面积的方向,形成直立绵状的混合纤维层,接着再经过烘箱进行热风定型,制备得到纤维呈S形的直立绵层;
[0010]所述聚乳酸双组分纤维在聚乳酸纤维絮片中的用量为10

35%。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组成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的单组分聚乳酸短纤维是中空纤维。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聚乳酸双组分纤维为皮芯型聚乳酸双组分纤维或并列型聚乳酸双组分纤维。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聚乳酸梭织面料的克重范围为80

160克每平方米。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聚乳酸短纤纱的细度为32

50英支;所述聚乳酸短纤纱所使用的聚乳酸短纤维的细度为0.8

1.5D,长度为38

51mm。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皮芯型聚乳酸双组分纤维纤度为2.2

16.5dtex,平均长度为38

64mm,所述皮层的熔点低于芯层的熔点40

60℃。
[00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热风定型中烘箱温度130

150℃,网带速度1

4m/min,风机转速400

500r/min。
[0017]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纤维功能性被子。
[0018]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是:被套和被芯全部采用聚乳酸纤维材质,使得被子具有聚乳酸纤维的抑菌防螨性,并且健康舒适。采用双组份聚乳酸纤维可以将与之混合均匀的单组分聚乳酸纤维相粘连,使得所制备的絮片提高其可水洗和抗撕扯强力。全部采用聚乳酸材质可以实现整条被子的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可提高聚乳酸纤维化学回收的效率,降低能耗。使之绿色天然和健康舒适的效果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聚乳酸功能性被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聚乳酸纤维直立绵絮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被芯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实施例二中聚乳酸絮片所使用聚乳酸短纤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三所涉及的被芯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

被套;2

被芯;21

S形直立绵层;22

平铺纤维层;3

粘结点;4

气凝胶粉体;5

中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结合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功能性被子包括被套1和被芯2,所述聚乳酸梭织面料的克重范围为90

160克每平方米。所述聚乳酸短纤纱的细度为28

50英支;所述聚乳酸短纤纱所使用的聚乳酸短纤维的细度为0.8

1.5D,长度为38

51mm。经纱选择聚乳酸长丝,可以在织造不进行浆纱,从而不用进行退浆,提高了织造效率。在使用聚乳酸梭织面料进行缝制被套时,所使用的缝纫亦是为聚乳酸材质。若被套中还使用拉链时,其拉链所使用的材质为聚乳酸树脂,从而使得整个被套所使用的均是聚乳酸材质,使得其可循环回收再利用。
[0028]所述被芯2为经过绗缝的聚乳酸纤维絮片,且被芯2周边设置有包边;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由聚乳酸短纤维所形成的的纤维网,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内部分布有粘结点3,所述粘结点3为聚乳酸双组分纤维。在聚乳酸纤维絮片中,聚乳酸双组分纤维在聚乳酸纤维絮片中的用量为10

35%。在聚乳酸纤维絮片中中包括S形直立绵层21。所使用的包边为聚乳酸无纺布或聚乳酸针织面料,在本实施例中选择聚乳酸针织面料。S型直立绵层21中的纤维是随着铺网机的铺网弯曲而呈S型。
[0029]所使用的聚乳酸双组分纤维为皮芯型聚乳酸纤维或并列型聚乳酸纤维。在本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是皮芯型聚乳酸双组分纤维。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被子包括被套(1)和被芯(2),所述被套面料(1)采用100%聚乳酸纤维梭织而成;所述面料的经纱为经加捻的聚乳酸长丝,所述纬纱为聚乳酸短纤纱或聚乳酸长丝;所述被芯(2)为100%聚乳酸纤维絮片;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由聚乳酸短纤维所形成的的纤维网,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内部分布有粘结点(3),所述粘结点(3)为聚乳酸双组分纤维;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中包括S形直立绵层(21);所述S形直立绵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乳酸双组分纤维、聚乳酸短纤维采用开松机打松后按照比例添加到混棉仓中进行充分混合,再经过梳理加工铺网形成混合纤维层,再使用折绵机构将绵网折叠成垂直于绵样大面积的方向,形成直立绵状的混合纤维层,接着再经过烘箱进行热风定型,制备得到S形直立绵层;所述聚乳酸双组分纤维在聚乳酸纤维絮片中的用量为10

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聚乳酸纤维絮片的聚乳酸单组分短纤维呈中空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易回收再利用聚乳酸功能性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双组分纤维为皮芯型聚乳酸双组分纤维或并列型聚乳酸双组分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佳孙莘尚晓天
申请(专利权)人:润益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