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983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包括蒸发单元组件、冷凝单元组件及工质传输组件,或者包括蒸发单元组件、冷凝单元组件、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及工质传输组件;蒸发单元组件包括两件以上第一蒸发单元,两件以上第一蒸发单元设在公共场所的室内空间的顶部区域;冷凝单元组件包括一件以上第一冷凝单元,第一冷凝单元设在公共场所的外部;工质传输组件,用以连通蒸发单元组件及冷凝单元组件;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包括一件以上蒸发冷凝单元,蒸发冷凝单元为整体式结构,一件以上蒸发冷凝单元嵌设在公共场所的顶部。整体式的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工质传输管路短,重力驱动能力突出,制冷效率高,有效降低了配置成本及后期运行能耗。运行能耗。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换热
,具体涉及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热空气密度低,会上升;冷空气密度高,会下沉。因此,建筑空间中从低到高往往存在温度的梯度分布,越在空间高处,测得的温度越高。
[0003]对于商业建筑,如大型购物中心,随着人流量的增加,热负荷会显著上升,聚集到购物中心内部空间的顶部,导致购物中心的上部楼层温度普遍较高,甚至出现人员无法忍受的情况。多数建筑空调设计,不会考虑上述提到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按温度高的区域设计空调,会增加系统复杂度,而且可能显著增加空调机组的制冷量配置,导致空调系统初投资增加,运营费用增加。
[0004]与此类似,对于大空间的工业厂房,随着环保要求严格落实,传统采用开窗直接通风的散热方式逐渐受到限制。而要想应用空调又导致投资和运行费用上升过高,因此,同样存在对运行成本经济的降温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0005]如果能采用低耗能的手段,利用室内与室外的温度差,将热量传导给自然环境,可显著降低室内降温的能耗。
[0006]因此,本
需要一种初投资较低、节能、能够有效排出大型空间内较高区域热量的温度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设备配置成本低、运行节能、利用室内与室外的温度差能够有效排出公共场所内较高区域热量的热管冷辐射系统。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热管冷辐射系统包括蒸发单元组件、冷凝单元组件及工质传输组件,或者热管冷辐射系统包括蒸发单元组件、冷凝单元组件、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及工质传输组件;所述蒸发单元组件,包括两件以上第一蒸发单元,所述两件以上第一蒸发单元设在公共场所的室内空间的顶部区域;所述冷凝单元组件,包括一件以上第一冷凝单元,所述第一冷凝单元设在公共场所的外部;所述工质传输组件,用以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组件及冷凝单元组件,一件以上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与一件所述第一蒸发单元连通或者一件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与一件以上所述第一蒸发单元连通;所述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包括一件以上蒸发冷凝单元,所述蒸发冷凝单元为整体式结构,所述一件以上蒸发冷凝单元嵌设在公共场所的顶部。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在技术构思时充分考虑了公共场所具有内部空间宽敞、水平面积大、高度高的特点,以及传统大型公共场所降温普遍存在初始投资成本大、运行能耗高的缺陷,通过在公共场所的内外分别设置蒸发单元组件和冷凝单元组件,多件第一蒸发单元均匀或按预定规则布置在室内空间的顶部区域进行快速均匀降温;
整体式的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具有结构紧凑,拆装维护便捷,工质传输管路短,重力驱动能力突出,制冷效率高,配置成本低的优点;蒸发单元组件与冷凝单元组件分体式结构具有安装位置灵活,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当公共场所处于顶层时,通过把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布设在公共场所靠近中间区域的顶部,将冷凝单元组件及蒸发单元组件布设在公共场所靠近侧墙的区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满足公共场所降温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配置成本及后期运行能耗。
[0011]另外,设置一件第一蒸发单元与多件第一冷凝单元连接的配比方式,可满足位于室内外温差小的地域的公共空间使用需求,有效提高室内制冷效率;设置多件第一蒸发单元与一件第一冷凝单元连接的配比方式,可适用于位于内外温差大的地域的公共空间使用需求,在满足制冷功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第一冷凝单元的配置,降低设备初投资成本。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单元包括第一蒸发换热管组及第一蒸发壳体,所述第一蒸发换热管组内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壳体,所述第一蒸发壳体包括热风进口及冷风出口。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高温气体上升,低温气体下降的原理,将热风进口设置在第一蒸发壳体的侧面或顶面,尤其是设置在顶面,有助于热风进口吸入尽可能温度高的气体;将冷风出口设在第一蒸发壳体的侧面或底面,尤其是设置在底面,有助于快速将换热后的低温气体送至下方,减少低温气体下降过程中的热量交换,提高室内降温的效率。
[0014]优选地,至少有一件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与两件以上的所述第一蒸发单元连通,两件以上所述第一蒸发单元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冷凝单元连通。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公共空间室内水平面积大,需要配置多件第一蒸发单元,均匀或按预定规则分布在内部空间的顶部,设置多个第一蒸发单元并联后与第一冷凝单元连通,实现一件第一冷凝单元同时为多个第一蒸发单元供应液态工质,另外,第一蒸发单元并联,有效减少管路配置,提升了管路铺设效率。
[0016]优选地,热管冷辐射系统还包括输风管道,所述输风管道与所述冷风出口连通,所述输风管道在所述内部空间的顶部区域纵横铺设,所述输风管道的底面设有送风出口。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输风管道及送风出口的配合设置,便于将冷风出口处的冷风快速输送至预定区域,从单口出风实现多点送风,有效提升制冷效率。
[0018]优选地,所述冷风出口处或所述送风出口处或所述冷风出口及送风出口处设有动力送风元件。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动力送风元件的设置,可有效加快蒸发单元内部气体流动的速度,提升换热制冷效率。
[0020]优选地,所述输风管道包括导流元件,所述导流元件设在所述送风出口处,所述导流元件的调节角度为0

180
°
,用以调节所述送风出口的送风方向及送风量。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送风出口设置导流元件,能够180
°
范围内旋转,便于根据需要调节风向和风量。
[0022]优选地,每件所述第一蒸发单元设有进液口及出气口;每件所述第一冷凝单元设有出液口及进气口;所述工质传输组件包括连接管、管路控制元件及工质泵送元件,所述连接管用以连通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及连通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所述管路控制元件设在所
述连接管上,用以控制所述蒸发单元组件与所述冷凝单元组件之间的工质流通;所述工质泵送元件设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上或设在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连接管上。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工质泵送元件的引入,为蒸发单元组件与冷凝单元组件之间的工质循环流通提供驱动力,加快了流通,尤其对于大型公共场所,由于内部空间大,蒸发单元组件与冷凝单元组件之间的连接管路较长,管路阻力较大,工质泵送元件可有效抵消管路阻力,提升工质循环速率,进而提升换热效率。
[0024]优选地,所述工质泵送元件设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工质传输组件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工质泵送元件与所述出液口之间的连接管上。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管冷辐射系统包括蒸发单元组件、冷凝单元组件及工质传输组件,或者热管冷辐射系统包括蒸发单元组件、冷凝单元组件、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及工质传输组件;所述蒸发单元组件,包括两件以上第一蒸发单元,所述两件以上第一蒸发单元设在公共场所的室内空间的顶部区域;所述冷凝单元组件,包括一件以上第一冷凝单元,所述第一冷凝单元设在公共场所的外部;所述工质传输组件,用以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组件及冷凝单元组件,一件以上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与一件所述第一蒸发单元连通或者一件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与一件以上所述第一蒸发单元连通;所述蒸发冷凝单元组件,包括一件以上蒸发冷凝单元,所述蒸发冷凝单元为整体式结构,所述一件以上蒸发冷凝单元嵌设在公共场所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单元包括第一蒸发换热管组及第一蒸发壳体,所述第一蒸发换热管组内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壳体,所述第一蒸发壳体包括热风进口及冷风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件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与两件以上的所述第一蒸发单元连通,两件以上所述第一蒸发单元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冷凝单元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风管道,所述输风管道与所述冷风出口连通,所述输风管道在所述内部空间的顶部区域纵横铺设,所述输风管道的底面设有送风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公共场所的热管冷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出口处或所述送风出口处或所述冷风出口及送风出口处设有动力送风元件。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珂陆菊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