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64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农田用水治理和土壤修复相结合,改善农田用水水循环,从农田用水源头和灌溉过程减少农田水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治理通过施加土壤处理剂,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并磷、钾、钙等有效成分,恢复土壤肥力,减少后续种植农作物的肥料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农田用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量(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万物土中生”,土壤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质资源,故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们对土壤污染问题日渐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问题受到人们格外的关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毒性大,滞留时间久,迁移性弱,隐蔽性强,难以降解且易沿食物链富集等特点。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污染当地生物、地下水和大气环境,还会经食物链进入人体,这些元素超过一定的阈值,会干扰生命系统的正常新陈代谢,对健康产生危害。
[0003]目前通过物理修复法、化学淋洗技术、生物修复方法和农艺措施调控等方式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例如,CN201710059352.8一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微生态修复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在种植农作物前,随着土壤翻耕,将木炭粉、微生物混合菌液施入土壤中;在植物生长的中期,将微生物混合菌液和微生物混合培养基,通过喷淋的形式,施入地表。CN201711024731.X,利用超富集植物生物质炭组合系统修复As

Cd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先对农田土壤监测、取样,确定超富集植物的品种以及种植方式,实现对As和Cd的富集;然后对农田污染土壤施加以微生物菌剂、螯合剂为主的复合改良剂,实现对As和Cd钝化与螯合;然后再在农田土壤表面施用生物质炭基修复剂,翻土混匀,静置;即完成一个处理周期。上述两种方法只是提供一种土壤改良方式,并未提及如何结合农田用水进行修复生态的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农田用水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将农田用水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土壤修复
[0008]排水:将农田中的水排放至池塘A中;
[0009]翻耕:将排水后的农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

20cm;
[0010]施肥:将土壤处理剂投放至农田中,所述土壤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5

10份羟基磷灰石、7

11份磷酸二氢钙、20

25份海泡石、12

17份秸秆、0.5

1.5份柠檬酸杆菌、1

3份草酸青霉菌和0.1

0.8份肺炎克雷伯氏菌;
[0011](2)水体治理
[0012]第一阶段:将池塘A中的农田用水使用过滤网过滤,得到去除固体污染物的农田用水;
[0013]第二阶段:将去除固体污染物的农田用水排放到水渠中,通过水渠流入人工处理池塘;
[0014]第三阶段:将流入人工处理池塘的农田用水,泼洒微生物制剂,静置2

3h,制得处理后的农田用水。
[0015]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水渠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由黄菖蒲、蜈蚣草、苦草和水生美人蕉组成。
[0016]再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黄菖蒲、蜈蚣草、苦草和水生美人蕉种植数量比例为2:1:3:1,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密度为6000

8000g/

。本专利技术根据地域性及土壤结合农田用水中金属种类和水质进行研究,本专利技术的水生植物能够吸收农田用水中的金属物质和有机物质,达到去除农田用水中的金属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目的。
[0017]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人工处理池塘池底从下到上依次铺设高岭土、方解石、蒙脱土和火山石。
[0018]再进一步的,所述高岭土、方解石、蒙脱土和火山石质量比为2:1:3:5,铺设厚度为50

60cm。
[0019]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制剂由质量比为1.5

2.5:0.5

1:2

3:0.2

0.8的鞘脂杆菌、水氏黄杆菌、摩氏变形菌和游动放线菌组成。
[0020]再进一步,所述微生物制剂的投放量为30

50g/m3。
[0021]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土壤处理剂的使用量为100

200g/


[0022]进一步的,将步骤(2)处理过的农田用水用于土壤灌溉。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专利技术将农田用水治理和土壤治理相结合,有效修复农田水污染生态环境。本专利技术中农田用水治理方法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和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土壤治理通过施加土壤处理剂,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并磷、钾、钙等有效成分,恢复土壤肥力,减少后续种植农作物的肥料使用。本专利技术中农田用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量(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34%

98.31%、97.89%

99.12%和97.63%

98.9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8]实施例1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
[0029](1)土壤修复
[0030]排水:将农田中的水排放至池塘A中。
[0031]翻耕:将排水后的农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

20cm。
[0032]施肥:将土壤处理剂投放至农田中,所述土壤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8份羟基磷灰石、9份磷酸二氢钙、23份海泡石、15份秸秆、1份柠檬酸杆菌、2份草酸青霉菌和0.5份肺炎克雷伯氏菌,土壤处理剂的使用量为150g/


[0033](2)水体治理
[0034]第一阶段:将池塘A中的农田用水使用过滤网过滤,得到去除固体污染物的农田用
水;
[0035]第二阶段:将去除固体污染物的农田用水排放到水渠中,通过水渠流入人工处理池塘,所述水渠中种植水生植物,黄菖蒲、蜈蚣草、苦草和水生美人蕉种植数量比例为2:1:3:1,种植密度为7000g/

,所述人工处理池塘从下到上依次铺设质量比为2:1:3:5的高岭土、方解石、蒙脱土和火山石,铺设厚度为60cm。
[0036]第三阶段:将流入人工处理池塘的农田污水,泼洒微生物制剂,所述微生物制剂由质量比为2:0.8:2.5:0.5的鞘脂杆菌、水氏黄杆菌、摩氏变形菌和游动放线菌组成,投放量为40g/m3,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修复排水:将农田中的水排放至池塘A中;翻耕:将排水后的农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

20cm;施肥:将土壤处理剂投放至农田中,所述土壤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5

10份羟基磷灰石、7

11份磷酸二氢钙、20

25份海泡石、12

17份秸秆、0.5

1.5份柠檬酸杆菌、1

3份草酸青霉菌和0.1

0.8份肺炎克雷伯氏菌;(2)水体治理第一阶段:将池塘A中的农田用水使用过滤网过滤,得到去除固体污染物的农田用水;第二阶段:将去除固体污染物的农田用水排放到水渠中,通过水渠流入人工处理池塘;第三阶段:将流入人工处理池塘的农田用水,泼洒微生物制剂,静置2

3h,制得处理后的农田用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水渠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由黄菖蒲、蜈蚣草、苦草和水生美人蕉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田水体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菖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吴书华邓娜唐鹏黄丹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