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公共电极的荫罩 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公共电极引出的荫罩式等离子体 显示板。技术背景目前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主要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从玻璃基板起,分别是扫描电极、介质层以及在介质层表面形成的保护层;后基板 从玻璃基板起,分别是与扫描电极垂直的寻址电极,介质层以及在介质层 上制备的起到支撑作用的障壁层;障壁是一系列狭窄的高而细的介质壁; 在障壁层内壁表面是涂覆的荧光粉层;将上述前板和后板封接在一起前板 的扫描电极、厚板的寻址电极与障壁分割的像素空间构成了放电空间。其 工作原理是充满在上述放电空间的工作气体,如氖氙混合气体在电场作用 下电离产生紫外光,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形成显示。这种PDP显示结构 是目前传统的显示方式,优点是放电稳定,主要的缺点是障壁制造工艺复 杂,成本高。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采用荫罩代替障壁,使PDP显示的结构大为简 化,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下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主要包括前基板、 后基板和荫罩。前基板从玻璃基板起,分别是扫描电极、介质层以及在介 质层表面形成的保护层;后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公共电极引出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1)、后基板(2)、荫罩(3),其中荫罩(3)封装在前后基板(1),(2)之间,所述的前基板(1)主要由前衬底玻璃基板(4)、第一电极(5)、介质层(6)、保护膜(7)组成,介质层(6)覆盖第一电极(5)在上,保护膜(7)则覆盖在介质层(6)上,第一电极(5)通常称为扫描电极;所述的后基板(2)主要由后衬底玻璃基板(8)、第二电极(9)、介质层(10)组成,其中第二电极(9)位于后衬底玻璃基板(8)上,介质层(10)覆盖在第二电极(9)上,保护膜(7)则覆盖在介质层(10)上第二电极(9)通常称为列电极或寻址电极,与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公共电极引出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1)、后基板(2)、荫罩(3),其中荫罩(3)封装在前后基板(1),(2)之间,所述的前基板(1)主要由前衬底玻璃基板(4)、第一电极(5)、介质层(6)、保护膜(7)组成,介质层(6)覆盖第一电极(5)在上,保护膜(7)则覆盖在介质层(6)上,第一电极(5)通常称为扫描电极;所述的后基板(2)主要由后衬底玻璃基板(8)、第二电极(9)、介质层(10)组成,其中第二电极(9)位于后衬底玻璃基板(8)上,介质层(10)覆盖在第二电极(9)上,保护膜(7)则覆盖在介质层(10)上第二电极(9)通常称为列电极或寻址电极,与前基板(1)上的第一电极(5),成空间垂直正交,荫罩(3)为一厚度d为0.1~1.0mm的包含漏斗形网格孔(11)阵列的导电板,所述的荫罩(3)、覆盖介质层(6)及保护层的第一电极对(5)和覆盖有介电层(10)的第二电极(9)组成介质阻挡型交流放电型的基本单元,在该介质阻挡型交流混合放电型的基本单元中设有可见光发光区域;在荫罩(3)漏斗形网格孔(11)内壁涂敷单色荧光粉构成单色荫罩式交流放电等离子体显示,在荫罩(3)漏斗形网格孔(11)内壁涂敷三基色荧光粉,构成彩色荫罩式交流放电等离子体显示,特征是在所述的荫罩(3)的边框上设有引出端子(12),引出端子(12)的宽度(13)的范围为0.5mm~5mm,引出端子(12)的长度(14)范围为5mm~10mm,在前基板(1)或后基板(2)的非显示区非引线区中设有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张雄,汤勇明,屠彦,郑姚生,樊兆雯,杨兰兰,朱立锋,王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