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476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所属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先完成钢管柱节点组件的焊接成型过程。第二步:在施工现场进行旋挖基桩,接着在基桩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旋挖灌注桩,并插入钢管柱节点组件。第三步:地下室底板位置与钢管柱节点组件间浇筑混凝土。第四步:从最上端的楼层节点侧边采用砼楼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梁。第五步:在最上端和下一个的楼层节点上端外围浇筑混凝土环底座,上下浇筑混凝土环底座之间采用垂直支撑架进行加固。第六步:依次从上往下通过楼层节点施工下部楼层,与地下室施工同步进行互不干涉。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和省时省力的特点。解决了地下室施工与路面建筑构造同步进行的问题。步进行的问题。步进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经济前进的速度非常迅猛,目前在城市中随处可见高层的身影。在其地下室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还是按照以往的“顺作法”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开挖基坑——施工基桩——施工底板——施工地下室竖向构件——施工地下室梁板。从中我们发现建设地下室占用了非常多的时间。正是因为这种背景,出现了一项新的工艺“逆作法”。它已经被很多地区开始使用,而且工艺也朝着先进化的方向迈进。这项工艺比较的适合用在建筑群体非常多的环境中,附近的建筑群对于形变现象有着较为严重的屈从性,建设空间不宽,而且时间也很紧等等的一些状况中,尤其是超过三层的获取的收效最是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和费时费力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其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和省时省力的特点。解决了地下室施工与路面建筑构造同步进行的问题。实现楼面施工阶段连接更方便,施工精度提高的作用。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先将支撑钢管下端与端部锥头进行焊接,支撑钢管下部外侧焊接若干增摩环筋,支撑钢管上根据楼层的高度进行楼层节点的焊接,最下端的楼层节点与增摩环筋间设有与支撑钢管相嵌套式焊接固定的下支撑节点,完成钢管柱节点组件的焊接成型过程。
[0005]第二步:在施工现场进行旋挖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基桩,接着在基桩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旋挖灌注桩,当旋挖灌注桩高度到达地下室底板下方时,停止浇筑混凝土,此时将钢管柱节点组件插入到旋挖灌注桩并同时用振动棒将旋挖灌注桩内的空气排出。
[0006]第三步:地下室底板位置与钢管柱节点组件间浇筑混凝土,使得浇筑过渡与地下室底板齐平,等浇筑混凝土牢固后在钢管柱节点组件与桩孔之间的空隙充填细砂,接着开挖地下室并浇筑地下室底板,同时可以进行地面上方的构造施工。
[0007]第四步:从最上端的楼层节点侧边上下端均连接有若干梁纵筋,上下两组梁纵筋间设有抗扭钢筋,钢管柱节点组件下端及侧边先铺设砼楼板,在砼楼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梁,混凝土梁上端平整后用砼楼板压接固定。
[0008]第五步:接着在最上端和下一个的楼层节点上端外围浇筑混凝土环底座,上下浇筑混凝土环底座之间采用垂直支撑架进行加固,楼层节点与浇筑混凝土环底座采用节点外包混凝土进行浇筑包裹。
[0009]第六步:依次从上往下通过楼层节点施工下部楼层,与地下室施工同步进行互不干涉。
[0010]作为优选,在钢管柱节点组件插入到旋挖灌注桩时,增摩环筋完全插入旋挖灌注桩,与混凝土呈一体化,而下支撑节点的位置在地下室底板内,钢管柱节点组件顶部与塔楼相连接固定。
[0011]作为优选,楼层节点、下支撑节点均采用一对外环板与支撑钢管相套接式焊接固定,两外环板间设有若干呈等间距环形分布的竖肋板,采用竖肋板进行楼层梁的固定并浇筑,竖肋板上设有与梁纵筋、抗扭钢筋相捆绑连接的圆柱头栓钉。
[0012]作为优选,支撑钢管内设有若干与楼层节点相对应的内环板,相邻的楼层节点间采用加强支撑钢套接在支撑钢管内,并且加强支撑钢上下两端与内环板焊接固定,同时在楼层节点处采用圆柱头栓钉将加强支撑钢与支撑钢管进行固定连接。
[0013]作为优选,在混凝土梁浇筑的同时,外包混凝土也将楼层节点进行包覆,形成节点暗藏式结构,增加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外观的美观度。
[0014]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如下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和省时省力的特点。解决了地下室施工与路面建筑构造同步进行的问题。实现楼面施工阶段连接更方便,施工精度提高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钢管柱节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楼层节点与混凝土梁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楼层节点与混凝土梁的正视结构剖视图。
[0019]图中:混凝土环底座1,垂直支撑架2,钢管柱节点组件3,节点外包混凝土4,桩孔5,地下室底板6,旋挖灌注桩7,支撑钢管8,加强支撑钢9,楼层节点10,下支撑节点11,增摩环筋12,端部锥头13,外环板14,圆柱头栓钉15,混凝土梁16,竖肋板17,梁纵筋18,砼楼板19,内环板20,抗扭钢筋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1]实施例:如图1

4所示,一种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先将支撑钢管8下端与端部锥头13进行焊接,支撑钢管8下部外侧焊接5根增摩环筋12,支撑钢管8上根据楼层的高度进行楼层节点10的焊接,最下端的楼层节点10与增摩环筋12间设有与支撑钢管8相嵌套式焊接固定的下支撑节点11。
[0022]楼层节点10、下支撑节点11均采用一对外环板14与支撑钢管8相套接式焊接固定,两外环板14间设有4个呈等间距环形分布的竖肋板17,采用竖肋板17进行楼层梁的固定并浇筑,竖肋板17上设有与梁纵筋18、抗扭钢筋21相捆绑连接的圆柱头栓钉15。
[0023]支撑钢管8内设有3个与楼层节点10相对应的内环板20,相邻的楼层节点10间采用加强支撑钢9套接在支撑钢管8内,并且加强支撑钢9上下两端与内环板20焊接固定,同时在楼层节点10处采用圆柱头栓钉15将加强支撑钢9与支撑钢管8进行固定连接。
[0024]第二步:在施工现场进行旋挖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基桩,接着在基桩内浇筑混凝
土形成旋挖灌注桩7,当旋挖灌注桩7高度到达地下室底板6下方时,停止浇筑混凝土,此时将钢管柱节点组件3插入到旋挖灌注桩7并同时用振动棒将旋挖灌注桩7内的空气排出。
[0025]在钢管柱节点组件3插入到旋挖灌注桩7时,增摩环筋12完全插入旋挖灌注桩7,与混凝土呈一体化,而下支撑节点11的位置在地下室底板6内,钢管柱节点组件3顶部与塔楼相连接固定。
[0026]第三步:地下室底板6位置与钢管柱节点组件3间浇筑混凝土,使得浇筑过渡与地下室底板6齐平,等浇筑混凝土牢固后在钢管柱节点组件3与桩孔5之间的空隙充填细砂,接着开挖地下室并浇筑地下室底板6,同时可以进行地面上方的构造施工。
[0027]第四步:从最上端的楼层节点10侧边上下端均连接有2组8根梁纵筋18,上下两组梁纵筋18间设有抗扭钢筋21,钢管柱节点组件3下端及侧边先铺设砼楼板19,在砼楼板19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梁16,混凝土梁16上端平整后用砼楼板19压接固定。
[0028]第五步:接着在最上端和下一个的楼层节点10上端外围浇筑混凝土环底座1,上下浇筑混凝土环底座1之间采用垂直支撑架2进行加固,楼层节点10与浇筑混凝土环底座1采用节点外包混凝土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法钢管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先将支撑钢管(8)下端与端部锥头(13)进行焊接,支撑钢管(8)下部外侧焊接若干增摩环筋(12),支撑钢管(8)上根据楼层的高度进行楼层节点(10)的焊接,最下端的楼层节点(10)与增摩环筋(12)间设有与支撑钢管(8)相嵌套式焊接固定的下支撑节点(11);第二步:在施工现场进行旋挖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基桩,接着在基桩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旋挖灌注桩(7),当旋挖灌注桩(7)高度到达地下室底板(6)下方时,停止浇筑混凝土,此时将钢管柱节点组件(3)插入到旋挖灌注桩(7)并同时用振动棒将旋挖灌注桩(7)内的空气排出;第三步:地下室底板(6)位置与钢管柱节点组件(3)间浇筑混凝土,使得浇筑过渡与地下室底板(6)齐平,等浇筑混凝土牢固后在钢管柱节点组件(3)与桩孔(5)之间的空隙充填细砂,接着开挖地下室并浇筑地下室底板(6),同时可以进行地面上方的构造施工;第四步:从最上端的楼层节点(10)侧边上下端均连接有若干梁纵筋(18),上下两组梁纵筋(18)间设有抗扭钢筋(21),钢管柱节点组件(3)下端及侧边先铺设砼楼板(19),在砼楼板(19)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梁(16),混凝土梁(16)上端平整后用砼楼板(19)压接固定;第五步:接着在最上端和下一个的楼层节点(10)上端外围浇筑混凝土环底座(1),上下浇筑混凝土环底座(1)之间采用垂直支撑架(2)进行加固,楼层节点(10)与浇筑混凝土环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观根徐春燕董天楠沈柏清何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