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93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8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其包括立柱和若干梁柱,若干梁柱沿立柱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梁柱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板和设置于两个横板之间的竖板,立柱上设置有安装座,梁柱设置于安装座上,安装座上设置有定型件,定型件与梁柱对应设置,定型件位于对应竖板的相对两侧,且两侧定型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对应两个横板。当梁柱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有发生变形的趋势时,通过定型件抵接于两个横板,从而对梁柱进行一定的支撑和定型,减少了外力对梁柱的影响,进而减少了梁柱发生变形错位的情况,提高了梁柱与立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


[0001]本申请涉及钢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经过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进行处理,各构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0003]一般钢结构柱的组成大多采用“工”字结构的梁柱,上述梁柱由两横向平板为上下主筋,中间纵向竖板为支撑腹板构成,在使用过程中上述梁柱容易发生变形错位,导致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较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钢结构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错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包括立柱和若干梁柱,若干所述梁柱沿所述立柱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梁柱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板和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板之间的竖板,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梁柱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定型件,所述定型件与所述梁柱对应设置,所述定型件位于对应所述竖板的相对两侧,且两侧所述定型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对应两个所述横板。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型件,当梁柱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有发生变形的趋势时,通过定型件抵接于两个横板,从而对梁柱进行一定的支撑和定型,减少了外力对梁柱的影响,进而减少了梁柱发生变形错位的情况,提高了梁柱与立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采用上述钢结构柱的建筑物的稳定性。
[0008]且当安装梁柱时,将梁柱放置于对应两个定型件之间,通过定型件抵接于两个横板,从而对梁柱进行限位,然后再通过螺栓将梁柱固定于安装座上,减少了梁柱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情况,进而减少了梁柱与立柱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提高了钢结构柱的防错位效果,进而提高了钢结构柱整体的稳定性。
[0009]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还滑移连接有定型块,所述定型块与所述横板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定型块位于对应所述横板远离对应所述竖板的一侧并抵紧于对应所述横板,所述定型块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对应所述横板设置,所述定型块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抵紧于所述定型件并定位所述定型块。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型块,通过定型块抵紧横板从而对梁柱进行进一步的定型,并通过定型块对梁柱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减少了梁柱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处发生变形错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梁柱与立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1]可选的,所述定型件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抵接部,所述连接部抵
接于对应所述竖板,所述抵接部与对应两个所述横板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抵接部抵接于对应所述横板;
[0012]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型块上的第一抵紧件和第二抵紧件,所述第一抵紧件和所述第二抵紧件分别位于所述定型块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抵紧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型块上的第一滑移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部上的第一过渡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渡部上的第一抵紧部,所述第二抵紧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型块上的第二滑移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部上的第二过渡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渡部上的第二抵紧部,所述第一滑移部和所述第二滑移部的滑移方向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设置,所述第一抵紧部和所述第二抵紧部均位于对应所述抵接部远离对应所述横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抵紧部和所述第二抵紧部均抵紧于对应所述抵接部;
[0013]所述第一滑移部和所述第二滑移部之间通过定位组件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型块抵紧于对应横板后,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第一滑移部通过第一过渡部带动第一抵紧部移动,第二滑移部通过第二过渡部带动第二抵紧部移动,使得第一抵紧部和第二抵紧部抵紧于对应抵接部远离对应横板的一侧,再通过定位组件连接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使得第一抵紧部和第二抵紧部一直抵紧于对应抵接部,即可对定型块进行定位,使得定位定型块更加方便。
[0015]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部上的卡块和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上的定位件,卡块位于所述第一滑移部靠近所述第二滑移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滑移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卡入的卡槽,所述定位件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槽内的所述卡块设置,所述定位件穿设所述卡槽内的所述卡块并定位所述卡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块和定位件,移动过程中,第一滑移部带动其上卡块卡入第二滑移部上的卡槽内,至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移动至对应位置后,此时,卡块位于卡槽内,朝靠近卡块的方向移动定位件,使定位件穿设卡块实现卡块在卡槽内的定位,即可连接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减少了卡块从卡槽内脱出的情况,使得连接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更加方便。
[0017]可选的,所述卡块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上的卡接部和设置于所述卡接部上的定位部,所述卡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上,所述定位槽供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滑移部的外侧,所述第二滑移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供所述定位部卡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位于卡槽内后,朝靠近卡块的方向移动定位件,使定位件卡入卡块上的定位槽内,通过定位件抵接定位槽的内壁进而实现卡块在卡槽内的定位,接着转动并移动定位部使定位部卡入嵌槽内,通过嵌槽的内壁抵接定位部从而对定位部进行限位,减少了卡接部从定位槽内脱出的情况,提高了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抵紧部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一抵紧部靠近对应所述抵接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一抵紧部靠近对应所述竖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抵紧部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二抵紧部靠近对应所述抵接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二抵紧部靠近对应所述竖板的一端。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当移动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时,对应抵接部抵接于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并顺着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带动定型块朝靠近对应横板的方向移动,使得定型块抵紧于对应横板,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定型块抵紧于对应横板上,使得定位定型块更加方便。
[0021]可选的,相邻所述竖板上相互靠近的定型件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对应所述定型件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块,提高了若干梁柱之间的稳定性,使得若干梁柱受到的压力均匀分散,从而使得钢结构柱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0023]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供所述支撑块卡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槽,对支撑块进行限位,减少了支撑块在定型件上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情况,使得安装支撑块更加方便,减少了支撑块与梁柱之间发生错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错位钢结构柱,包括立柱(1)和若干梁柱(2),若干所述梁柱(2)沿所述立柱(1)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梁柱(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板(21)和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板(21)之间的竖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安装座(3),所述梁柱(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上,所述安装座(3)上设置有定型件(4),所述定型件(4)与所述梁柱(2)对应设置,所述定型件(4)位于对应所述竖板(22)的相对两侧,且两侧所述定型件(4)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对应两个所述横板(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错位钢结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上还滑移连接有定型块(5),所述定型块(5)与所述横板(21)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定型块(5)位于对应所述横板(21)远离对应所述竖板(22)的一侧并抵紧于对应所述横板(21),所述定型块(5)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对应所述横板(21)设置,所述定型块(5)上滑移连接有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抵紧于所述定型件(4)并定位所述定型块(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错位钢结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件(4)包括连接部(4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部(41)上的抵接部(42),所述连接部(41)抵接于对应所述竖板(22),所述抵接部(42)与对应两个所述横板(21)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抵接部(42)抵接于对应所述横板(21);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型块(5)上的第一抵紧件(61)和第二抵紧件(62),所述第一抵紧件(61)和所述第二抵紧件(62)分别位于所述定型块(5)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抵紧件(61)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型块(5)上的第一滑移部(611)、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部(611)上的第一过渡部(61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渡部(612)上的第一抵紧部(613),所述第二抵紧件(62)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定型块(5)上的第二滑移部(621)、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部(621)上的第二过渡部(622)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渡部(622)上的第二抵紧部(623),所述第一滑移部(611)和所述第二滑移部(621)的滑移方向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设置,所述第一抵紧部(613)和所述第二抵紧部(623)均位于对应所述抵接部(42)远离对应所述横板(21)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抵紧部(613)和所述第二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运赖芳芳王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高盛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