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用于产生平板状等离子体的电子束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能够在空间的特定位置上产生出具有一定形状的等离子体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我们 可以用它来模拟空间的等离子体,研究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原理以及电磁波在不同 参数的等离子体中传播的行为,这在航空航天、通讯、国防等领域有重要的价值。在低气压(几帕到一百帕)下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通常包括直流放电、交流和射频放电、 微波放电等。它们都是通过在空间产生电磁场加热电子,高能电子与背景气体分子碰撞使其 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它们共有的特点包括等离子体弥散在存在电磁场的空间中。由于气压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长,等离子体不 易形成清晰的边界。若要使等离子体呈现一定的形状, 一般需要电极和器壁(导电的和非导电的)来约束, 很难在自由空间实现。器壁的存在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因此对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实 验研究造成困难。本专利技术采用电子束来产生平板状等离子体。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在磁场的约束下射入 低气压的背景气体中,通过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的碰撞电离在电子束传播路径附近形成等 离子体,非常适合于微波与等离子体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产生平板状等离子体的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束发生装置含有:栅网、灯丝、绝缘板、电极、栅网电源、引出极以及引出极电源,其中: 所述绝缘板,安装有所述电极构成的电极阵列以及由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的所述灯丝构成的灯丝阵列,在两个连接着所述灯丝得所述电极上通以直流电源; 所述栅网,安装在所述绝缘板的上方; 所述栅网电源负极与所述电极阵列共地,正极与所述栅网相连,从而在所述栅网和所述灯丝阵列之间形成第一电子束,进而在所述栅网附近形成等离子体; 所述引出极,中间有窄缝,所述引出极位于所述栅网上方,该引出极接所述引出极电源的正极,而所述引出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产生平板状等离子体的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束发生装置含有栅网、灯丝、绝缘板、电极、栅网电源、引出极以及引出极电源,其中所述绝缘板,安装有所述电极构成的电极阵列以及由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的所述灯丝构成的灯丝阵列,在两个连接着所述灯丝得所述电极上通以直流电源;所述栅网,安装在所述绝缘板的上方;所述栅网电源负极与所述电极阵列共地,正极与所述栅网相连,从而在所述栅网和所述灯丝阵列之间形成第一电子束,进而在所述栅网附近形成等离子体;所述引出极,中间有窄缝,所述引出极位于所述栅网上方,该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哲,郭志刚,张小章,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