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2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其包括圆筒形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开设的若干个焊接卡槽,在所述焊接卡槽的槽口两侧位置均径向向外的设置有焊接板,在所述焊接卡槽内贯穿的插接有筋板,所述筋板焊接在两个所述焊接板之间,在所述筋板的内端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筋板相互垂直,所述折边与所述筋板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必在筋板的内端焊接钢筋,只需使用较长的筋板然后将其内端折弯呈L形即可起到防止弯曲的效果,不仅减少材料的耗费,有效的减少筋板的应力集中,而且有效的减少了焊接劳动强度,提高筋板的抗弯强度,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石炉电极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石炉自焙电极壳是电极糊焙烧的模子,其主要作用是盛放电极糊,又能起到接触器和电极糊之间电能传输的作用;现有的电极壳的的一般结构包括薄壁状的电极筒,筒内均匀的焊接有筋板来增加强度和导电,因为电极壳及其筋板的长度很长,薄壁状的筋板极易在电极筒内形成S形弯曲,导致筋板与电极筒之间的焊点应力集中,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筋板的内端焊接φ14的钢筋作为支撑防止其出现 S弯,但焊接电极壳非常耗时费力,制作成本高,效率低下,且过多的焊点容易出现更多的应力集中现象,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
[0004]本技术的内容: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其包括圆筒形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开设的若干个焊接卡槽,在所述焊接卡槽的槽口两侧位置均径向向外的设置有焊接板,在所述焊接卡槽内贯穿的插接有筋板,所述筋板焊接在两个所述焊接板之间,在所述筋板的内端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筋板相互垂直,所述折边与所述筋板为一体成型。
[0005]进一步的,所述筋板的个数为~个。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筋板的外端设置有外折边,所述外折边与折边的朝向一致。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筋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重槽,所述减重槽位于所述外壳内。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焊接板上开设有焊点通槽。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不必在筋板的内端焊接钢筋,只需使用较长的筋板然后将其内端折弯呈L形即可起到防止弯曲的效果,不仅减少材料的耗费,有效的减少筋板的应力集中,而且有效的减少了焊接劳动强度,提高筋板的抗弯强度,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1]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外壳1、焊接板2、筋板3、折边4、外折边5、减重槽6、焊点通槽7。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其包括圆筒形的外壳 1,在所述外壳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开设的若干个焊接卡槽,在所述焊接卡槽的槽口两侧位置均径向向外的
设置有焊接板2,在所述焊接卡槽内贯穿的插接有筋板3,所述筋板3焊接在两个所述焊接板2 之间,在所述筋板3的内端设置有折边4,所述折边4与所述筋板3 相互垂直,所述折边4与所述筋板3为一体成型;所述筋板3的个数为12~16个;在所述筋板3的外端设置有外折边5,所述外折边5 与折边4的朝向一致;在所述筋板3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重槽6,所述减重槽6位于所述外壳1内;在所述焊接板2上开设有焊点通槽7,焊点通槽7为焊接连接处,可以使焊料与外壳1、筋板3结合的更加牢固。
[001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其包括圆筒形的外壳(1),在所述外壳(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开设的若干个焊接卡槽,在所述焊接卡槽的槽口两侧位置均径向向外的设置有焊接板(2),在所述焊接卡槽内贯穿的插接有筋板(3),所述筋板(3)焊接在两个所述焊接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筋板(3)的内端设置有折边(4),所述折边(4)与所述筋板(3)相互垂直,所述折边(4)与所述筋板(3)为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壳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立新庞民悦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双欣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