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09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4
油压减振器,包括灌满油液的压力缸、伸入至压力缸的活塞杆、套装在压力缸外的储油缸、设置在储油缸中且与活塞杆导向配合的导承、将活塞杆与导承之间密封的内密封组件、将导承与储油缸之间密封的外密封组件,导承与压力缸端面相抵,缸力缸的内腔为压力腔Ⅰ,压力缸与储油缸之间形成储油腔Ⅱ,所述的压力腔Ⅰ和储油腔Ⅱ通过装在导承上且阻尼力可调的阻尼力调节阀联通,阻尼力调节阀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导承周向均匀分布,阻尼力调节阀的开启刚度并不都相等,开启刚度最大的阻尼力调节阀上开设联通压力腔Ⅰ和储油腔Ⅱ的小过道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油压减振器安装,在满足油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同时保证了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的同时保证了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的同时保证了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压减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压减振器,用于油压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油压减振器作为机车车辆及动车组A类部件,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机车车辆科技工作者所认同,它能否正常发挥减振功效直接关系到机车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油压减振器在工作时,活塞在内油缸中往复运动,迫使液压油流过阻尼孔而产生阻尼力,同时油压减振器将系统内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油的热能而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机车车辆的振动得以衰减。阀系结构属于油压减振器核心部件,要求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易于调试。阻尼调节单元作为油压减振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直接关系着减振器能否达到性能要求的阻尼特性。机车车辆实际运行工况恶劣,油压减振器的阀系结构和阻尼调节单元的结构稳性定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的油压减振器,便于油压减振器安装,降低油压减振器的安装劳动强度,提高安装便利性和效率,在满足油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同时保证了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油压减振器,包括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压减振器,包括灌满油液的压力缸(1)、伸入至压力缸(1)的活塞杆(2)、套装在压力缸(1)外的储油缸(3)、设置在储油缸(3)中且与活塞杆(2)导向配合的导承(4)、将活塞杆(2)与导承(4)之间密封的内密封组件(5)、将导承(4)与储油缸(3)之间密封的外密封组件(7),导承(4)与压力缸(1)端面相抵,缸力缸(1)的内腔为压力腔Ⅰ,压力缸(1)与储油缸(3)之间形成储油腔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腔Ⅰ和储油腔Ⅱ通过装在导承(4)上且阻尼力可调的阻尼力调节阀(6)联通,阻尼力调节阀(6)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导承(4)周向均匀分布,阻尼力调节阀(6)的开启刚度并不都相等,开启刚度最大的阻尼力调节阀(6)上开设联通压力腔Ⅰ和储油腔Ⅱ的小过油通道(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力调节阀(6)的数量为两至三个,一个阻尼力调节阀(6)为卸阀调节阀(61),其余的阻尼力调节阀为阻尼调节阀(62),卸阀调节阀(61)的开启刚度大于阻尼调节阀(62)的开启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承(4)上开有用于安装阻尼力调节阀(6)的安装通孔(41),卸荷调节阀(61)包括与安装通孔(41)螺纹配合的调节螺盖(63)、导向配合设置于与安装通孔(41)中的卸荷阀活动阀体(611)、同轴设置在调节螺盖(63)与卸荷阀活动阀体(611)之间的卸荷阀弹簧(612)和固定在安装通孔(41)中且与卸荷阀活动阀体(611)底面接触的卸荷阀固定阀座(613),卸荷阀活动阀体(611)为向上开口的圆筒形状且底面开有与卸荷阀固定阀座(613)联通的过油小孔(6111),卸荷阀固定阀座(613)呈中空管状,卸荷阀弹簧(612)与调节螺盖(63)之间以及卸荷阀弹簧(612)与卸荷阀活动阀体(611)之间分别垫有垫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荷阀活动阀体(611)的筒壁上开有径向小通孔(6112),径向小通孔(6112)沿卸荷阀活动阀体(611)上均匀分布多个,过油小孔(6111)和径向小通孔(6112)联通形成卸荷调节阀(61)上的小过油通道(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调节阀(62)包括与安装通孔(41)螺纹配合的调节螺盖(63)、导向配合设置于安装通孔(41)中的阻尼阀活动阀体(6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友权王三槐吴忠发黄兴刘剑于海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