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电池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806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包括电池管理主控制器,还包括:若干个从控制器,其分别与各电芯模组对应连接,各所述电芯模组彼此串联连接;主控收发器,其与各从控制器分别无线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收发器接收从控制器发送的信息,并将其传输至电池管理主控制器。相应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车辆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管理方法,该电池管理方法通过优化设计管理策略,可以确保在发生单点失效时,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下依然可以保持工作。池管理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下依然可以保持工作。池管理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下依然可以保持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电池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电池系统领域中,为了监控管理车辆电池的状态,获取电池容量、电池温度、电池寿命和电池工作边界等信息,一般均需要测量组成电池的每个电芯的电压以及相应的温度。
[0003]在现有技术中,多由电池采样控制器作为从控制器负责采集电芯电压和温度,电池管理控制器则作为主控制器负责处理采集数据,其通过计算和监控电池状态并根据整车需求进行充放电控制和安全保护处理。在现有技术的这种设计方案中,主从控制器一般通过CAN,SPI等通讯,由线束实现信号和供电传输;同时,考虑到采集电路是布置在高压侧,而处理和控制电路布置在低压侧,因此需要对电路进行隔离设计。
[0004]由此可见,以上现有技术中针对车辆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均需要进行额外的隔离设计,其线束布置复杂,不仅会大大增加成本,还会占用空间。此外,采用现有技术的上述设计方案时,当核心器件失效时,就会失去对车辆电池的监控,此时系统必须进入失效安全模式,严重影响车辆的驾驶性能和驾驶安全。
[0005]由此可见,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期望获得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不同于现有技术,该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替代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其通过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讯;该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设计了新型的电器架构,其根据需求灵活布置,既可以减少线束和隔离器件的使用,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又可以确保系统灵活高效的使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6]此外,该车辆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管理策略,以确保在发生单点失效时,辆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该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替代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其通过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从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讯;该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设计了新型的电器架构,其根据需求灵活布置,既可以减少线束和隔离器件的使用,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又可以确保系统灵活高效的使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8]该车辆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使用方便,其可以有效监控车辆电池的状态,获取车辆电池的信息,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包括电池管理主控制器,还包括:
[0010]若干个从控制器,其分别与各电芯模组对应连接,各所述电芯模组彼此串联连接;
[0011]主控收发器,其与各从控制器分别无线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收发器接收从控制器
发送的信息,并将其传输至电池管理主控制器。
[001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所述从控制器之间彼此无线通讯连接。
[0013]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所述从控制器均包括:
[0014]第一电源,其为从控制器供电;
[0015]数据采集单元,其采集对应的电芯模组的电压和温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下述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
[0016]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
[0017]第一主控单元,其与第一电源和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分别连接;
[0018]第一收发单元,其与所述第一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从控制器通过第一收发单元与其他从控制器或主控收发器无线通讯连接。
[001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中,所述从控制器还包括为从控制器供电的第二电源。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从控制器还包括为从控制器供电的第二电源,第二电源可以作为备用电源使用,当第一电源出现故障时,可以激活第二电源对从控制器进行供电。
[0021]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中,所述从控制器还包括第一看门狗,其与所述第一主控单元连接。
[002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主控单元包括:
[0023]第一主控单元电源;
[0024]第一内核模块,其与所述第一主控单元电源连接;
[0025]第一通讯模块,其与所述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第一内核模块分别连接;
[0026]第一看门狗适配模块,其与所述第一看门狗、第一内核模块分别连接;
[0027]第一模数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内核模块连接;
[0028]第一无线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内核模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连接。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主控单元中,由第一主控单元电源负责内部供电转换,由第一通讯模块负责收发总线通讯数据,并通过第一内核模块进行处理,可以将数据转换为满足无线蓝牙频段的数据,利用第一无线模块可以发送到从控制器的第一收发单元。
[003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中,所述主控收发器包括:
[0031]第三电源,其为主控收发器供电;
[0032]第二主控单元;
[0033]第二看门狗,其与所述第二主控单元连接
[0034]CAN收发器,其用于与所述电池管理主控制器连接;
[0035]第二收发单元,其与所述第二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主控收发器通过第二收发单元与所述从控制器无线数据连接。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主控收发器可以由外部常电供电,第三电源可以将外部常电转化为内部电源为主控收发器进行供电。相应地,主控收发器利用CAN收发器可以实现与外部的电池管理主控制器连接,其可以接收外部CAN数据并转为数字信号输入到主
控收发器中。
[003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二主控单元包括:
[0038]第二主控单元电源;
[0039]第二内核模块,其与所述第二主控单元电源连接;
[0040]第二通讯模块,其与所述CAN收发器、第二内核模块分别连接;
[0041]第二看门狗适配模块,其与所述第二看门狗、第二内核模块分别连接;
[0042]第二模数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第二内核模块连接;
[0043]第二无线模块,其与所述第二内核模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连接。
[0044]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主控单元可以由第一主控单元电源负责内部供电转换,其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模块接收CAN指令,并通过与之连接的第二收发单元,发送指令和接收从控制器采集的数据和工作信息。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主控单元与第二收发单元连接,主控收发器需要通过第二收发单元实现与从控制器的无线数据连接。
[0045]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管理方法,该电池管理方法通过优化设计管理策略,可以确保在发生单点失效时,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下依然可以保持工作。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包括电池管理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从控制器,其分别与各电芯模组对应连接,各所述电芯模组彼此串联连接;主控收发器,其与各从控制器分别无线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收发器接收从控制器发送的信息,并将其传输至电池管理主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从控制器之间彼此无线通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从控制器均包括:第一电源,其为从控制器供电;数据采集单元,其采集对应的电芯模组的电压和温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下述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第一主控单元,其与第一电源和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分别连接;第一收发单元,其与所述第一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从控制器通过第一收发单元与其他从控制器或主控收发器无线通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控制器还包括为从控制器供电的第二电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控制器还包括第一看门狗,其与所述第一主控单元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单元包括:第一主控单元电源;第一内核模块,其与所述第一主控单元电源连接;第一通讯模块,其与所述数据处理和通讯单元、第一内核模块分别连接;第一看门狗适配模块,其与所述第一看门狗、第一内核模块分别连接;第一模数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内核模块连接;第一无线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内核模块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连接。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收发器包括:第三电源,其为主控收发器供电;第二主控单元;第二看门狗,其与所述第二主控单元连接CAN收发器,其用于与所述电池管理主控制器连接;第二收发单元,其与所述第二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主控收发器通过第二收发单元与所述从控制器无线数据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控单元包括:第二主控单元电源;第二内核模块,其与所述第二主控单元电源连接;第二通讯模块,其与所述CAN收发器、第二内核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袁兼宗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