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地形车以它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不同路况包括路面颠簸软烂等恶劣路况上依然正常行驶的优势得到用户的认可,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0003]在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通过设置有上下两对横拉杆来调节车轮的前束,使车轮发生偏移后可以自动回位,但是仅仅设置横拉杆,对车轮前束的调节效果较差。
[0004]在其他一些全地形车中,通过在上下两对横拉杆之间设置控制杆来提升对车轮前束的调节效果,但是由于控制杆设置地与横拉杆长度相同,所以车轮在向不同的方向发生偏移时,控制杆对前束角度的调节效果还是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通过将控制杆的长度设置地大于横拉杆的长度,使控制杆对车轮前束的调节效果较好。
[0006]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拖曳臂,所述拖曳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车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拖曳臂,所述拖曳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车架;轮轴支座,所述轮轴支座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横拉杆,所述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连接于所述轮轴支座,其中,所述控制杆和所述横拉杆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控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横拉杆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拉杆包括:上横拉杆和下横拉杆,所述上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下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下横拉杆位于所述上横拉杆的下方且所述控制杆位于所述上横拉杆和所述下横拉杆之间,所述控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横拉杆的长度,以及大于所述下横拉杆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拉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横拉杆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的外端向外超出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之间的连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