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39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所述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包括:车棚和车架,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储氢系统、防护罩、燃料电堆、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接触网作业车为解决隧道内柴油机排放污染及噪音污染问题,大多采用内燃+蓄电池混合动力模式,隧道外牵引运行时采用内燃动力,隧道内作业时用蓄电池动力,此类车结构复杂,车辆长度和重量大大增加,适用于重载作业车,另外“内燃+蓄电池”混合动力牵引仅实现了部分路段的零排放、零污染,而以纯蓄电池为动力的牵引方式仅适于短距离及线路条件较好的工况,如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0003]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实现真正的零排放,已逐渐应用于各行业,在轨道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于有轨电车。
[0004]在轨道工程行业,接触网作业车上尚未有研究应用,为确保整车安全性,有轨电车氢燃料电池系统设置于车辆顶部,接触网作业车顶部因整车长度影响,并不能满足现有整个氢燃料电池的布置。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解决了接触网作业车上不方便集成应用氢燃气系统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包括:车棚和车架,所述车棚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上方;氢燃料电池系统,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棚上,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储氢系统、防护罩、燃料电堆、进

排气系统、散热系统、控制系统和供氢系统,实现氢燃料为燃烧能源;作业装置,所述作业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钩缓装置,所述钩缓装置悬挂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方;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方;电气系统,所述电气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棚和所述车架之间;液压动力单元,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为作业装置提供动力来源;动力电池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升降栏杆,所述升降栏杆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悬挂于所述车架的下方,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散热;电堆间,所述电堆间设置于所述车棚的内部,所述电堆间的内侧设置有过道。
[0008]优选的,所述车棚包括前车棚和后车棚,所述前车棚和后车棚分别焊接于所述车架上部的两端,实现车辆双端驾驶。
[0009]优选的,所述前车棚后端的顶部采用半下沉式结构,用于安装储氢系统,并且前车棚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流板,用于满足车辆整体协调性。
[0010]优选的,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采用一种分布式布置方式,所述储氢系统安装于所述前车棚的顶部,并且储氢系统安装于所述防护罩的内部,所述储氢系统由两组储氢瓶组
组成,每组包含八个210L储氢瓶。
[0011]优选的,所述燃料电堆设置有两组,所述进

排气系统设置有两组,所述燃料电堆和所述进

排气系统均安装于所述电堆间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散热系统的散热结构布置于车架底部的两侧,散热结构与电堆间内部的电堆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用于冷却液的循环进出。
[0013]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转向架和行走轮组,所述转向架包括两套动力转向架,用于作业车在轨道上稳定的行走。
[0014]优选的,所述电气系统包括制动电阻、前司机台、前操控室、电器柜、后操控室、后司机台、牵引电机、变电室、蓄电池组、辅助逆变器、牵引逆变器和交流柜,用于氢能源动力能源的储存和转换。
[0015]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铁芯电抗器和高低压互联箱,所述动力电池模组、铁芯电抗器和高低压互联箱均悬挂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用于车辆故障时单独为整车提供动力。
[0016]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由CAB

B制动系统、电阻制动系统及基础制动装置组成,可实现空电联锁控制。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实现车辆自运行及作业全过程零排放,彻底解决了传统内燃车辆排放污染及噪音污染问题,实现续航里程大于700km以上,解决了纯电池车辆续航里程短的问题,实现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在接触网作业车上的集成应用,为氢燃料电池系统在其他轨道工程机械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作业装置平台可伸至接触网上部及立柱背侧位等较高较远位,满足接触网A区、B区、C区、D区的检修作业;同时能够兼顾隧道壁检修,具有作业平台空间大、载重量大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车棚内部的分布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车架下方的分布图;
[0022]图4为图1所示的整体车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所示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分布图。
[0024]图中标号:
[0025]1、车棚,3、前车棚,7、后车棚;
[0026]2、氢燃料电池系统,201、储氢系统,202、防护罩,203、燃料电堆,204、进

排气系统,205、散热系统,206、控制系统,207、供氢系统;
[0027]4、导流板;
[0028]5、直臂双回转作业装置;
[0029]8、钩缓装置;
[0030]9、行走系统,12、转向架,25、行走轮组;
[0031]10、车架;
[0032]11、电气系统,6、制动电阻,18、前司机台,19、前操控室,22、电器柜,23、后操控室,24、后司机台,26、牵引电机,30、变电室,31、蓄电池组,32、辅助逆变器,33、牵引逆变器,34、交流柜;
[0033]13、液压动力单元;
[0034]14、动力电池系统,27、动力电池模组,28、铁芯电抗器,29、高低压互联箱;
[0035]15、制动系统;
[0036]16、升降栏杆;
[0037]17、散热器;
[0038]20、电堆间;
[0039]21、过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棚内部的分布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架下方的分布图;图4为图1所示的整体车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分布图。
[0042]实施例1:
[0043]提供一种铁路用300kW功率等级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0044]最高运行速度120km/h,整车重量约58吨,最小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棚和车架,所述车棚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上方;氢燃料电池系统,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棚上,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储氢系统、防护罩、燃料电堆、进

排气系统、散热系统、控制系统和供氢系统,实现氢燃料为燃烧能源;作业装置,所述作业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钩缓装置,所述钩缓装置悬挂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方;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方;电气系统,所述电气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棚和所述车架之间;液压动力单元,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为作业装置提供动力来源;动力电池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升降栏杆,所述升降栏杆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悬挂于所述车架的下方,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散热;电堆间,所述电堆间设置于所述车棚的内部,所述电堆间的内侧设置有过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棚包括前车棚和后车棚,所述前车棚和后车棚分别焊接于所述车架上部的两端,实现车辆双端驾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棚后端的顶部采用半下沉式结构,用于安装储氢系统,并且前车棚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流板,用于满足车辆整体协调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用氢能源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采用一种分布式布置方式,所述储氢系统安装于所述前车棚的顶部,并且储氢系统安装于所述防护罩的内部,所述储氢系统由两组储氢瓶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敏师海峰卢云波吴庆立李永哲张彩霞孟刚刚余孝坤施子婧张高峰李华伟朱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