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轻型两栖车的水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39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适配轻型两栖车的水翼装置,它包括水翼总成、铰链总成、水翼基座、连接座、关节轴承、销轴、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配轻型两栖车的水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般水翼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持续增加水陆两栖车的水升动力、具有显著的减阻增速效能的水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陆两栖车的水面运行速度,是衡量其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影响水陆两栖车水面时速的首位因素、是车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与形态所引起的所谓“形状阻力”;研究与实验证明,科学运用“水漂原理”、“势流理论”和“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为水陆两栖车设装一套能持续产生水升动力的“水翼装置”,这是在不增加发动机功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水陆两栖车水面时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科学方法。
[0003]水翼现已广泛应用于舰船行业中的舵、桨、减摇鳍、潜艇和水雷的鳍翼、导弹稳定环、喷水推进器旋叶等,它对舰船工业、特别是高速水翼船、船舶新型推进翼和控制翼的发展,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水翼的研究日趋深入,方法也日趋先进,运用势流理论就可准确地预报水翼的水升动力性能;在其基础上,应用FLUENT软件就可模拟观察水翼在有攻角时的周围流场;运用粘性流体力学的计算公式还可对水翼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0004]专利号 ZL201010158215.8,名称为“两栖车辆折叠式水翼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该装置为一种自由度为1的6杆机构,它加装在履带式两栖车辆车体两侧,当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水翼装置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展开,连接在折叠机构上的平板用作水翼,以增大两栖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迎水面积,使两栖车辆尽快地从水中升起,从而间接起到减少水阻力、提高航速的目的;当两栖车辆在陆上行驶时,液压缸退回,折叠机构收起,平板呈和车体侧边平行的竖直状态;其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1,第一加固横梁2,第一液压缸圆柱销3,水翼平板4,第一竖杆5,第一连接螺栓6,第一滑块下圆柱销7,第一滑块8,第二加固横梁9,第二连接螺栓10,第二竖杆11,第三连接螺栓12,第二滑块下圆柱销13,第三加固横梁14,二滑块15,第三竖杆16,第二液压缸圆柱销17,第四加固横梁18,第二液压缸19,第四立柱20,第三长滑块圆柱销21,第三长滑块22,第三固定滑块槽23,连接横杆24,第二连杆25,第二滑块上圆柱销26,第二长滑块圆柱销27,第二长滑块28,第二固定滑块槽29,第一连杆30,第一长滑块圆柱销31,第一长滑块32,第一固定滑块槽33,第一滑块上圆柱销34,第一立柱35,履带36,车体37,第二立柱38和第三立柱39等部件。
[0005]专利号 ZL201010248926.4,名称为“规避履带式两栖车辆行动系统的折叠式水翼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当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水翼装置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展开,连接在折叠机构上的平板用作水翼,以便增大两栖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迎水面积,提高两栖车辆受到的升力,使两栖车辆尽快地从水中升起,从而间接起到减少两栖车辆所受到的阻力、提高航速的目的;当两栖车辆在陆上行驶时,液压缸退回,并在弹簧的辅助作用下使折叠机构收起,平板呈和车体侧边平行的竖直状态;其折叠机构包括平板4、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31、第三立柱29、第四立柱16、第一加固横梁2、第二加固横梁9、第三加
固横梁14、第四加固横梁19、第一液压缸 1、第二液压缸20、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30、第一竖杆5、第二竖杆11、第三竖杆15、第一长滑块58、第二长滑块47、第三长滑块24、第一钢丝绳35、第二钢丝绳44、第三钢丝绳21、第一滑轮36、第二滑轮53、第三滑轮40、第一弹簧56、第二弹簧49和第三弹簧41等部件。
[0006]以上两个专利技术专利所示的“将平板用作水翼”和“水翼板及其折叠机构”,结构复杂原始,部件繁多笨重,且其平板或水翼板只能纵向装配,从“水漂原理”和计算水翼水升动力的理论公式可知,该种“将平板用作水翼及其折叠机构”所能产生的“水升动力”十分有限,没有推广实用价值,也完全不适合装配轻型水陆两栖车。
[0007]申请号202011383462.8,名称为“一种可调节式T型水翼隐身复合船及其控制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船身、工作箱、升降装置和水翼件;所述水翼件连接设置在传动轴组件另一端,并设置在工作箱外,还包括上下旋转装置完成机翼上下旋转,通过气缸调节机翼入水深度;其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将可调节式T型翼安装于隐身单体船艏部的龙骨下方,转动水翼和升降水翼功能使得水翼能够在舰船不同航行状况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解决传统内倾型隐身船稳定性能差的缺点,改善内倾舰船的稳定性。
[0008]申请号202011415925.4,名称为“一种电动水翼”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该电动水翼包括冲浪板、推进器组件、桅杆以及电子调速装置,其中冲浪板与水翼分别设置在桅杆的两端;其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水翼,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调速装置设置在电动水翼底部尺寸受限、安装不便以及防水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9]申请号202011333034.4,名称为“一种水翼”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其所述水翼的底面设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减小水流流经所述底面时的流速;通过在水翼的底面设计凹槽结构,以使水流经过水翼底面时流速减缓,从而提升水翼底面的压强,增大水翼底面与水翼上表面之间的压强差,提升水翼的升力;其专利技术目的目是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水翼的效能。
[0010]申请号201910653648.1,名称为“可折叠式水翼艇”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艇体、至少一个与艇体连接的水翼推进机构;水翼推进机构包括支撑架、折叠臂组件、驱动组件和水翼推进组件;支撑架设置在艇体上;艇体的两侧分别布置水翼推进组件,水翼推进组件通过折叠臂组件与支撑架活动连接;驱动组件分别与支撑架和折叠臂组件活动连接,用于调节折叠臂组件相对水平面的展开角度;通过驱动组件调节折叠臂组件相对水平面的展开角度,进而调整水翼推进组件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保障行驶的平稳性及安全性;其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够实现在行进过程中调节水翼推进组件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保障行驶的平稳性及安全性。
[0011]申请号201510312468.9,名称为“一种T型水翼和转子翼复合减摇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该种T型水翼和转子翼复合减摇装置由支柱、水平主翼、襟翼和转子翼组成,支柱1上端固定于船底,下端与水平主翼 2垂直连接,转子翼3为圆柱体结构,位于水平主翼内部的副翼舱内,由液压油缸和电机驱动;其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高速船在低航速下的耐波性和适航性、以及减少乘客的不适。
[0012]申请号202011555883.4,“一种基于水翼技术的水陆两用无人运输机”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机身、机翼、尾翼,机身下半部分是水密性浮力箱,机翼是外侧具有下翻功能的水翼型机翼,尾翼采用T型尾翼结构;还包括机翼布局结构、内侧机翼
结构、外侧可下反式水翼结构、机身结构、尾翼结构与起降系统;其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采用外翼可下反式下单翼布局,利用水翼型的下反外翼产生的水动升力平衡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轻型两栖车的水翼装置,它包括水翼总成(1)、铰链总成(2)、水翼基座(3)、连接座(4)、关节轴承(5)、销轴(6)、1
#
液压缸(7)、转轴(8)、转轴座(9)和2
#
液压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翼总成(1)由T型骨架(1a)、桁条(1b)和蒙皮(1c)有序构成,其中若干所述桁条(1b)有序装配焊接在T型骨架(1a)的预设位置上、蒙皮(1c)有序包覆在若干所述桁条(1b)的表面上,水翼总成(1)的横截面总体呈机翼状、其前部边缘呈水滴型、其前缘后掠角为16度、后缘为直线,水翼总成(1)攻角的调节范围为3

15度,水翼总成(1)经两个所述铰链总成(2)、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水翼基座(3)有序连接固装;在所述水翼基座(3)的后部有序开设有若干安装孔(3a);三个所述连接座(4)分别有序设装在水翼总成(1)上表面的中部、以及车架总成的后下横梁(B)和后中横梁(C)的预设位置上;所述关节轴承(5)由GE型轴承(5a)和带外螺纹的杆端(5b)组装而成、倾角范围3

15度,其中GE型轴承(5a)经所述销轴(6)有序套装在位于水翼总成(1)上表面中部的所述连接座(4)中,杆端(5b)经销轴(6)与所述1
#
液压缸(7)下端的螺纹孔有序连接装配;所述1
#
液压缸(7)的上端设有耳环、经所述销轴(6)与位于车架总成的后下横梁(B)上的所述连接座(4)有序连接装配;所述转轴(8)的一端有序固装在所述水翼基座(3)的中部、另一端有序套装在所述转轴座(9)中;所述转轴座(9)有序焊装在车架总成的后下侧梁(A)的预设位置上;所述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