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广志专利>正文

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083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包括路口、第一双向行车道、第二双向行车道以及第三双向行车道,所述第一双向行车道包括第一专用直行车道,所述第二双向行车道包括第二专用直行车道所述路口与第二双向行车道之间设置有斑马线,所述斑马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钮式人行信号灯,所述斑马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交通信号灯。当有行人需要通过路口与第二双向行车道之间的斑马线时,可以按动按钮式人行信号灯的按钮,第二交通信号灯转为红灯,行人信号灯转为绿灯,此时第一专用直行车道停车礼让行人,行人通行斑马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T型路口优化系统既可以极大地提高直行效率,也可以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T型路口是一种常见的路口,由一条直线上的主干道和侧方的干道或支道组成。现有的T型路口一般都会设置信号灯,但对于一些T型路口,行人较少,常规信号灯组合都会预留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因此降低车辆通行效率,尤其远离侧方干道或支道的主干道直行车辆是否能够通行也主要受行人影响,侧方车道的车辆左转可以与主干道直行同时通行,对于主干道直行压力较大的T型路口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远离侧向的双向行车道的主干道的车道可以在无行人过路时,长时间保持直行,通行效率极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包括路口、与路口下侧连接的第一双向行车道、与路口上侧连接的第二双向行车道以及与路口左侧连接的第三双向行车道,所述第一双向行车道包括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一专用直行车道以及若干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一普通车道,所述第一普通车道均设置于第一专用直行车道的左侧,所述第二双向行车道包括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二专用直行车道以及若干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二普通车道,所述第二普通车道均设置于第二专用直行车道的左侧,所述路口与第二双向行车道之间设置有斑马线,所述斑马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钮式人行信号灯,所述斑马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交通信号灯和第二交通信号灯,所述第一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第一普通车道的司机,所述第二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第一专用直行车道的司机,所述按钮式人行信号灯与第二交通信号灯电性连接。
[0006]其中,所述路口包括第三专用直行车道,所述第三专用直行车道的下侧和上侧分别与第一专用直行车道和第二专用直行车道连接,所述第三专用直行车道的左侧设置有护栏。
[0007]其中,所述第三专用直行车道划设有让行线。
[0008]其中,所述按钮式人行信号灯以及第二交通信号灯均为显示读秒的信号灯。
[0009]其中,所述第一普通车道均为左转道。
[0010]其中,T型路口优化系统还包括人行道,所述人行道设置于第一双向行车道、路口以及第二双向行车道的右侧。
[0011]其中,所述第一专用直行车道设置有若干警示牌。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T型路口优化系统中,第二交通信号灯保持绿灯常亮,第一专用直行车道的车辆可以直行通向第二专用直行车道,当有行人需要通过路口与第二双向行车道之间的斑马线时,可以按动按钮式人行信号灯的按钮,在无其
它车向的车辆处于可进入第二双向行车道时,第二交通信号灯转为红灯,行人信号灯转为绿灯,此时第一专用直行车道停车礼让行人,行人通行斑马线。本技术的T型路口优化系统既可以极大地提高直行效率,也可以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为:1

第一双向行车道、11

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2

第一普通车道、2

第二双向行车道、21

第二专用直行车道、22

第二普通车道、3

第三双向行车道、4

路口、41

第三专用直行车道、42

护栏、43

让行线、5

斑马线、6

按钮式人行信号灯、7

第一交通信号灯、8

第二交通信号灯、9

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所示,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包括路口4、与路口4下侧连接的第一双向行车道1、与路口4上侧连接的第二双向行车道2以及与路口4左侧连接的第三双向行车道3,所述第一双向行车道1包括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以及若干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一普通车道12,所述第一普通车道12均设置于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的左侧,所述第二双向行车道2包括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二专用直行车道21以及若干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二普通车道22,所述第二普通车道22均设置于第二专用直行车道21的左侧,所述路口4与第二双向行车道2之间设置有斑马线5,所述斑马线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钮式人行信号灯6,所述斑马线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交通信号灯7和第二交通信号灯8,所述第一交通信号灯7用于指示第一普通车道12的司机,所述第二交通信号灯8用于指示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的司机,所述按钮式人行信号灯6与第二交通信号灯8电性连接。
[0018]本技术的T型路口优化系统中,第二交通信号灯8保持绿灯常亮,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的车辆可以直行通向第二专用直行车道21,当有行人需要通过路口4与第二双向行车道2之间的斑马线5时,可以按动按钮式人行信号灯6的按钮,在无其它车向的车辆处于可进入第二双向行车道2时,第二交通信号灯8转为红灯,行人信号灯转为绿灯,此时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停车礼让行人,行人通行斑马线5。本技术的T型路口优化系统既可以极大地提高直行效率,也可以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安全性高。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上下左右方位是鸟瞰视角(图1)进行判别,上下左右方位代表相对方位,而不是绝对方位,可以通过将附图1旋转形成不同的相对方位,例如顺时针旋转90
°
后,第一双向行车道1、第二双向行车道2和第三双向行车道3分别处于路口4的左侧、右侧和上侧。
[0020]其中,所述路口4包括第三专用直行车道41,所述第三专用直行车道41的下侧和上侧分别与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和第二专用直行车道21连接,所述第三专用直行车道41的左侧设置有护栏42。
[0021]设置护栏42可以避免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进入路口4后变道左转。第二交通信号
灯8设置成圆形绿灯,存在误导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的司机左转的可能,设置成绿色箭头灯或额外设置红色左转箭头,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的司机也容易误以为存在绿色左转箭头而停留在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导致拥堵;因此设置护栏42也相当于提醒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的司机仅可以直行通行,此外,也可以防止第三双向行车道3左转进入第三专用直行车道41,从而允许第三双向行车道3左转和第一专用直行车道11直行同时放行,提高通行效率。而且第二交通信号灯8可以设置为圆形灯,也可以设置为箭头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交通信号灯8指示直行方向通行时,设置为黄色直行箭头灯闪烁,指示直行方向禁止通行时,设置为红色直行箭头灯常亮。此外,本技术第一交通信号灯7和第二交通信号灯8可以设置在同一横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路口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口、与路口下侧连接的第一双向行车道、与路口上侧连接的第二双向行车道以及与路口左侧连接的第三双向行车道,所述第一双向行车道包括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一专用直行车道以及若干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一普通车道,所述第一普通车道均设置于第一专用直行车道的左侧,所述第二双向行车道包括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二专用直行车道以及若干由下而上通行的第二普通车道,所述第二普通车道均设置于第二专用直行车道的左侧,所述路口与第二双向行车道之间设置有斑马线,所述斑马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钮式人行信号灯,所述斑马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交通信号灯和第二交通信号灯,所述第一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第一普通车道的司机,所述第二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第一专用直行车道的司机,所述按钮式人行信号灯与第二交通信号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蔡广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