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广志专利>正文

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047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属于大车盲区预警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控制器、显示器、图像识别装置、网络传输装置、语音提示器、探测感应装置、故障传感器和闸杆;所述闸杆包括竖杆、弹性横杆、安装壳体Ⅰ、安装壳体Ⅱ、复位铰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显示屏、语音提示器等部件能够有效提示大车右转时减速慢行,该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普遍性推广;并且,通过闸杆等部件能够有效保证大车在右转时减速行驶的遵从性,既能够避免大车因右转停车而导致的油耗成本和碳排放量提高,又能够有效保证大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多方行驶安全。多方行驶安全。多方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大车盲区预警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车运输是交通运输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而由于大车的车体设计,驾驶员司机的坐姿和驾驶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大货车周围并非所有的区域都能进入驾驶员的视野,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盲区,大货车盲区是引发亡人交通事故的重大原因之一,其中,右侧盲区是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区域,原因在于一方面司机无法得到盲区内的视野,在转弯时看不到盲区内是否有行人和其他车辆,另一方面行人及非机动车骑车人对大车盲区和内轮差的危险缺乏正确的认识。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右转盲区预警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将预警装置安装于车体上,通过在大车右转过程中向驾驶员提供路况信息,协助驾驶员安全驾驶,但是这种方式的成本较高、效果一般,难于普遍性推广;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在右转道旁设置路牌提示或预警装置等,向大车驾驶员进行减速慢行提示,但是这种方式在大车右转中仅能起到提示性作用,无法有效保证驾驶员的遵从性;第三种方式是通过电警抓拍强制大车右转必停,并确认“安全”后再起步通过,但是这种方式会对大车的油耗、碳排放量、道路通行等造成不利影响。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本技术通过显示屏、语音提示器等部件能够有效提示大车右转时减速慢行,该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普遍性推广;并且,通过闸杆等部件能够有效保证大车在右转时减速行驶的遵从性,既能够避免大车因右转停车而导致的油耗成本、碳排放量提高,又能够有效保证大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多方行驶安全。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包括:包括控制器、显示器、图像识别装置、网络传输装置、语音提示器、探测感应装置、故障传感器和闸杆;所述闸杆包括:
[0008]竖杆,所述竖杆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故障传感器相连;
[0009]弹性横杆,所述弹性横杆包括相互匹配一段和二段;
[0010]安装壳体Ⅰ,所述安装壳体套接于所述一段的外部,且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
[0011]安装壳体Ⅱ,所述安装壳体Ⅱ套接于所述二段的外部;
[0012]复位铰链,所述复位铰链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壳体Ⅰ相连,所述复位铰链的另一端与
所述安装壳体Ⅱ相连;
[0013]其中,所述显示器、图像识别装置、网络传输装置、语音提示器、探测感应装置、故障传感器和驱动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图像识别装置、语音提示器和显示器均安装于所述竖杆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对大车右转盲区内的危险情况进行预警;其中,显示器能够向大车驾驶员、行人或非机动车骑车人呈现预警提示信息,如“安全第一,减速慢行”;通过图像识别装置,便于辨识大车、行人或非机动车,从而能够实现精确预警;在大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经过时,通过语音提示器,能够与显示屏共同配合协作,在显示屏提示的同时进行语音提醒;
[0015]利用探测感应装置,有助于在车辆到达右转路口前探测感应车辆的高度,如果高度未达到闸杆的限制值时,顺利通过即可;当车辆高度达到闸杆的高度限制时,需要将车速减至限定值以下,闸杆才会抬起放行;同时,探测感应装置还对车辆行驶的速度进行感应,并将感应信息反馈至控制器,如果大车速度已经达到限定值以下,控制器就将抬起闸杆的指令发送至驱动件,从而通过驱动件将弹性横杆打开,并使大车可以在减速不停车的状态下顺利通行;如果大车速度超过限定值,闸杆暂时不会打开,且控制器会向显示屏和语音提示器发送相应的提示指令,提示大车驾驶员进行降速,以便能确保安全行驶。
[0016]如果大车驾驶员在接收到减速提示后仍未执行减速指令,强行通过闸杆,具有优异耐弯折性能的弹性横杆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既能防止大车在强行通过时,损坏玻璃等车体部件和导致驾驶员受伤,还能防止弹性横杆因此断裂;通过故障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闸杆中的相关电路是否处于正常运作状况,如闸杆存在故障,故障传感器会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控制器,并进一步通过控制器和网络传输装置发送相关警报指令至管控终端,进而能进一步迅速启用备用设备,保证道路的安畅。
[0017]闸杆包括弹性横杆、竖杆、安装壳体Ⅰ和安装壳体Ⅱ,弹性横杆又包括相互匹配的一段和二段,且安装壳体Ⅰ套接在一段外,安装壳体Ⅱ套接在二段外,安装壳体Ⅰ和安装壳体又通过定位铰链连接成为一体,因此在正常开闸和关闸状态时,一段、二段、安装壳体Ⅰ和安装壳体均保持一体化运动趋势;当遇到非正常冲闸时,一段和安装壳体Ⅰ保持同步,二段和安装壳体Ⅱ保持同步,在复位铰链的作用下,使其既能够承受在承受冲击时,两部分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折,还能够在弯折后复位,以便保证后续的正常运作。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探测感应装置的安装高度为3.5~4.2m。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探测感应装置的安装高度便于获得探测数据;并且,探测感应装置既可以安装于竖杆的顶端,还可以安装于电警杆等现有的交通设施上,便于配合实现盲区的预警和管控。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探测感应装置包括测高仪和测速仪。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测高仪和测速仪能够分别获得高度数据和行驶速度的数据。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横杆外壁包覆有反光膜。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反光膜的反光效果,对即将通过的车辆起到警示作用。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横杆设有警示牌。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警示牌,能够进一步向驾驶员传递减速慢行等安全警示信息。
[002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横杆的长度为3~3.5m,弹性横杆的高度为2.8~3.5m。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足以匹配现有的道路宽度和大车视野,能够有效对速度较快的大车起到减速提醒和管控作用。
[002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杆的高度为3.8~4.5m。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竖杆的高度为3.8~4.5m时,安装于竖杆上的弹性横杆刚好能位于大车驾驶员的视野中,能够有效起到警示作用。
[003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显示器、语音提示器由高到低依次安装于所述竖杆上,所述图像识别装置的安装高度为3.5~3.8m。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获取监测信息,还能够更好的向大车、行人、非机动车等传递警示信息。
[003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铰链包括铰接部Ⅰ、铰接部Ⅱ、铰接轴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铰接轴外壁;所述铰接轴的两端部分别穿过所述铰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器(1)、显示器(2)、图像识别装置(3)、网络传输装置(4)、语音提示器(5)、探测感应装置(6)、故障传感器(7)和闸杆(8);所述闸杆(8)包括:竖杆(81),所述竖杆(81)设有驱动件(811),所述驱动件(811)与所述故障传感器(7)相连;弹性横杆(82),所述弹性横杆(82)包括相互匹配一段(821)和二段(822);安装壳体Ⅰ(83),所述安装壳体套接于所述一段(821)的外部,且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驱动件(811)的输出端相连;安装壳体Ⅱ(84),所述安装壳体Ⅱ(84)套接于所述二段(822)的外部;复位铰链(85),所述复位铰链(8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壳体Ⅰ(83)相连,所述复位铰链(85)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壳体Ⅱ(84)相连;其中,所述显示器(2)、图像识别装置(3)、网络传输装置(4)、语音提示器(5)、探测感应装置(6)、故障传感器(7)和驱动件(811)均与所述控制器(1)相连;所述图像识别装置(3)、语音提示器(5)和显示器(2)均安装于所述竖杆(8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车右转盲区预警管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探测感应装置(6)的安装高度为3.5~4.2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广志詹健均
申请(专利权)人:蔡广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